顾宪之传注释译文
顾宪字士思,吴郡人。祖父顾恺之,曾任南朝宋的镇军将军,湘州刺史。顾宪之十七八岁时,州府征召为议曹从事,考中秀才,接连升为太子舍人,尚书比部郎,抚军主簿等。宋元徽朝时任建康县令。当时有盗窃耕牛的人,牛被主人认出,但偷窃者也称牛是自己的,两家的讼词、证据都一样,前任县令不能判决。顾宪之到任后,把这状纸翻转过来,对两家说:“不要再说了,我知道该怎么处理了。”于是下令解开牛,任随牛走往何处。牛直接走回到原来主人宅室,偷窃者才伏地认罪。顾宪之揭发奸邪或藏匿的罪犯大都采用这类的方法,当时的人专称他“神明”。至于有权势的人的请托,官吏们的贪残,他都根据法律公正处理(拒绝请托,打击贪残),从不偏袒和放纵,品性又清廉节俭,尽力治政,得到了百姓的拥护。
齐高帝(萧道成)即位后,顾宪之被授予衡阳内史官职。行前,衡阳连年瘟疫流行,很多人染病而死,棺木价格昂贵,人们只好用苇席包裹尸首,丢在路旁。顾宪之到任后,分别通告所属各县,寻找死者亲属和朋友,要求对死者全部殡葬。如果是家人都死了的,百姓又患病无助的,顾宪之就拿出自己的俸禄,派仆从设法去救护他们。当地风俗,老百姓患了病,就说是先人带来的灾祸,都掘墓棺冲洗枯骨,说是“除祟”。宪之向百姓晓之以理,说明生死之别,祸事的不相因袭,这种风俗于是改正过来。当时刺史王奂到各地督察事务,发现只有衡阳无诉讼官司,于是感慨地说:“顾宪之对百姓的教化达到了极至,如果全国都这样做,我还需督察什么呢!”不久,顾宪之担任太尉从事中郎。后又外放为东中郎长史,掌管会稽郡事务。山阴人吕文度在齐武帝面前得宠,在余姚建宅邸,很是气派。顾宪之到任后,即上章要求拆除。吕文度后来回乡葬母,各郡县争先恐后去吊唁,而顾宪之却不理睬。吕文度深深怀恨他,但最终难以加害。
等到高祖继承帝位,顾宪之中风病逐渐加重,于是坚决请求回吴郡老家。天监二年,在家中被授予大中大夫。顾宪之虽在地方任职多年,但并没有什么财物,回家时,唯有四周土墙,别无长物,不免陷于饥寒。天监八年,在家逝世,享年七十四岁。
梁朝建立以后,萧琛担任御史中丞。起初,萧琛外出任宣城太守,有位北方的僧人渡江到南方,仅带了一个葫芦,里面有《汉书序传》。僧人说:“京城的遗老相传,认为这是班固的真本。”萧琛执意请求得到这部书,书中很多与梁代时刻的版本不同的地方,纸张和墨迹都很陈旧,文字多如龙头昂起的样子,不是隶书不是篆书,萧琛十分珍视。到这次外出,他把书赠送给鄱阳王萧范,萧范就把它献给太子。
萧琛不久调任吴兴太守。吴兴郡中有座项羽庙,当地民众称很有灵验,于是当地人就在郡府中厅堂设置帐幕作为神座,公私事务都来此请示祈祷,前后两任太守都在厅堂拜祭,自己避居于其他房屋。萧琛到来,把神位迁移回项羽庙中,处理此事毫不犹豫。又禁止杀牛供奉神座,祭祀以肉干代替新鲜肉。萧琛频繁治理大郡,从不经营家产,有缺少时就征取,不把这视为被疑忌的事。萧琛曾经说:“青壮年时我有三个喜好:音律、书、酒。年老以后,两件事都废弃了,仅读书一项兴趣不减。”萧琛性格开朗洒脱,经常自己祭灶神以解祸求福,祭祀完毕吃祭余剩下的食物,必定欢乐畅饮而醉。中大通元年,萧琛担任晋陵太守,因疾病自己请求免职,改任金紫光禄大夫。萧琛时年五十二岁。遗言令儿子们把他和妻子同一座坟而不在一个墓室安葬,用蔬菜祭祀,安葬的时候仅十辆车,一切事情尽量简朴。皇帝前往送葬哭祭十分哀伤。诏令追赠本来职位,加授云麾将军。谧号为平子。
齐高帝(萧道成)即位后,顾宪之被授予衡阳内史官职。行前,衡阳连年瘟疫流行,很多人染病而死,棺木价格昂贵,人们只好用苇席包裹尸首,丢在路旁。顾宪之到任后,分别通告所属各县,寻找死者亲属和朋友,要求对死者全部殡葬。如果是家人都死了的,百姓又患病无助的,顾宪之就拿出自己的俸禄,派仆从设法去救护他们。当地风俗,老百姓患了病,就说是先人带来的灾祸,都掘墓棺冲洗枯骨,说是“除祟”。宪之向百姓晓之以理,说明生死之别,祸事的不相因袭,这种风俗于是改正过来。当时刺史王奂到各地督察事务,发现只有衡阳无诉讼官司,于是感慨地说:“顾宪之对百姓的教化达到了极至,如果全国都这样做,我还需督察什么呢!”不久,顾宪之担任太尉从事中郎。后又外放为东中郎长史,掌管会稽郡事务。山阴人吕文度在齐武帝面前得宠,在余姚建宅邸,很是气派。顾宪之到任后,即上章要求拆除。吕文度后来回乡葬母,各郡县争先恐后去吊唁,而顾宪之却不理睬。吕文度深深怀恨他,但最终难以加害。
等到高祖继承帝位,顾宪之中风病逐渐加重,于是坚决请求回吴郡老家。天监二年,在家中被授予大中大夫。顾宪之虽在地方任职多年,但并没有什么财物,回家时,唯有四周土墙,别无长物,不免陷于饥寒。天监八年,在家逝世,享年七十四岁。
顾宪之传:https://www.gushicidaquan.com/wenyanwen/1505.html
姚思廉: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4022.html
萧琛,字彦瑜,兰陵人。萧琛几岁时,堂伯萧惠开抚摸他的背说:“(这孩子)必定能振兴我们的家族。”萧琛小时候颖悟聪敏,有奔放的辩才。初任职齐太学博士。当时王俭在朝中掌握重权,萧琛年轻,不为王俭所赏识,萧琛依仗着自己的才气,想要看望问候王俭。一次,王俭在乐游苑设宴,萧琛就穿着虎皮靴子,拄着桃枝拐杖,径直走到王俭的座位前,王俭和他交谈,非常高兴。王俭担任丹阳尹,征召萧琛为主簿,又推举他为南徐州秀才,萧琛屡次经升迁任司徒记室。永明九年,北魏开始与齐建交友好,当时北魏派遣李道固作为使者来齐,齐帝设宴招待他。萧琛在筵席上举杯对李道固劝酒,李道固不接受,说:“公庭上没有私人礼节,所以我不能接受您劝这杯酒。”萧琛慢慢地回答说:“《诗经》中有这样的说法‘雨点洒到公田里,同时私田也跟随承受雨点的恩惠’。”在座的人都佩服萧琛的口才,李道固于是接受了萧琛的劝酒。东昏侯继承皇位后,当时议论认为没有入庙拜见的典章制度,萧琛建议依据《周颂·烈文》、《闵予》都是即位拜见宗庙的典章制度,于是听从了他的建议。梁朝建立以后,萧琛担任御史中丞。起初,萧琛外出任宣城太守,有位北方的僧人渡江到南方,仅带了一个葫芦,里面有《汉书序传》。僧人说:“京城的遗老相传,认为这是班固的真本。”萧琛执意请求得到这部书,书中很多与梁代时刻的版本不同的地方,纸张和墨迹都很陈旧,文字多如龙头昂起的样子,不是隶书不是篆书,萧琛十分珍视。到这次外出,他把书赠送给鄱阳王萧范,萧范就把它献给太子。
萧琛不久调任吴兴太守。吴兴郡中有座项羽庙,当地民众称很有灵验,于是当地人就在郡府中厅堂设置帐幕作为神座,公私事务都来此请示祈祷,前后两任太守都在厅堂拜祭,自己避居于其他房屋。萧琛到来,把神位迁移回项羽庙中,处理此事毫不犹豫。又禁止杀牛供奉神座,祭祀以肉干代替新鲜肉。萧琛频繁治理大郡,从不经营家产,有缺少时就征取,不把这视为被疑忌的事。萧琛曾经说:“青壮年时我有三个喜好:音律、书、酒。年老以后,两件事都废弃了,仅读书一项兴趣不减。”萧琛性格开朗洒脱,经常自己祭灶神以解祸求福,祭祀完毕吃祭余剩下的食物,必定欢乐畅饮而醉。中大通元年,萧琛担任晋陵太守,因疾病自己请求免职,改任金紫光禄大夫。萧琛时年五十二岁。遗言令儿子们把他和妻子同一座坟而不在一个墓室安葬,用蔬菜祭祀,安葬的时候仅十辆车,一切事情尽量简朴。皇帝前往送葬哭祭十分哀伤。诏令追赠本来职位,加授云麾将军。谧号为平子。
作者姚思廉资料
姚思廉的诗词全集_姚思廉的诗集大全,姚思廉(557-637),字简之,一说名简,字思廉,京兆万年人,唐朝初期史学家。其父姚察于陈朝灭亡后到隋朝做官,迁至北方,故两《唐书》中《姚思廉传》称其为京兆万年人。其父姚察,在陈时任吏部尚书,著陈梁二史,未成。他自幼习史,后曾任隋朝代王杨侑侍读。唐李渊称帝后,为李世民秦王..... 查看详情>>
姚思廉古诗词作品:
古诗《顾宪之传》的名句翻译赏析
- 比至高祖受禅,宪之风疾渐笃,固求还吴,天监二年,就家授大中大夫 - - 姚思廉 - - 《》
- 顾宪之字士思,吴郡吴人也,祖恺之,宋镇军将军、湘州刺史 - - 姚思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