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规传注释译文
王元规字正范,是太原晋阳人。王元规八岁时失去父亲,兄弟三人,随着母亲依附舅父来到临海郡,当时十二岁。郡中土豪刘填,资产巨万,想把女儿许配于他。王元规母亲因为王元规兄弟三人年幼弱小,想要结交强有力的势力。王元规哭着请求说:“姻亲也是亲人,这是古人所看重的。怎么能在异土苟且偷安,就与门第不相同的人通婚!”母亲被他的所言感动,罢了此念。
王元规生性孝顺,侍奉母亲十分恭谨,早晨到黄昏都不曾离开母亲身边。梁朝时山阴县发洪水,水流溢满住宅,王元规只有一艘小船,仓促间他拉母亲与妹妹及侄子入船,王元规自己手执船桨而去,留下他的子女三人,放在树梢,到水退时三人都获救,当时人都称赞王元规有高尚的品行。
王元规少年时喜欢学习,跟从吴兴沈文阿学习,十八岁通晓《春秋左氏》《孝经》《论语》《丧服》。梁代中大通元年,皇帝诏策《春秋》,王元规在考核中取得优秀的等次,当时名儒都夸赞赏识他。出仕任湘东王国左常侍,转任员外散骑侍郎。简文帝做太子时,请他作为宾客,常常让他讲谈论议,王元规很是被优待礼遇。授予中军宣城王府记室参军。到侯景作乱,携家属返回会稽。
后主做太子,王元规被引荐为学士,后主亲自听他讲授《礼记》《左传》《丧服》等要旨,对他赏赐优厚。改任国子祭酒。新安王伯固曾因入宫遇到王元规将开讲,便启奏请求跟从王元规学习,当时议论认为这是一种荣誉。不久授予尚书祠部郎。从梁代开始,相传为研究《左氏》的各儒生,都以贾逵、服虔之义论说辩驳杜预,共一百八十条,王元规引证疏通辨析,不再有疑难之处。每当国家议论吉凶大礼,他常参与其间。他因母丧去职,服丧完毕,授予鄱阳王府中禄事参军,不久转任散骑侍郎,改任南平王府限内参军。南平王统辖江州,王元规随王府去镇守,四面八方的徒生,不远千里来请求学道的,常有数十上百人之多。祯明三年入隋,担任秦王府东阁祭酒。七十四岁时,在广陵去世。
王元规著有《春秋发题辞》及《义记》十一卷,《续经典大义》十四卷,《孝经义记》两卷,《左传音》-卷,《礼记音》两卷。
梁朝承圣初年,(陈)高祖担任南徐州刺史,征召蔡徵补任迎主簿。天嘉初年,改任始兴王府法曹行参军,历任外兵参军事、尚书主客郎,任职期间以办事干练为人所称道。至德二年,改任廷尉卿,不久担任吏部郎。改任太子中庶子、中书舍人,掌管诏诰。不久授左民尚书,与仆射江总负责编撰五礼事宜。后主器重他的才干,任用寄望日趋加重。改任吏部尚书、安右将军,每十天去东宫一次,在太子面前论述古今得失和当时的政务。又诏令廷尉寺狱,事无大小,都采纳蔡徵的议论决断。不久有诏令派蔡徵收募兵士,自为编制,蔡徵善于安抚体恤士兵,很得人心,十天到一个月之间,士兵已近一万。蔡徵地位威望已经很高,加上声势逼人,众人议论都妒忌惧怕他。不久转为中书令,将军照旧。中书令清简无事,有人说蔡徵有怨言,此事传到后主耳中,后主大怒,收夺他的人马,将要杀他,有人极力谏诤,使他获免。祯明三年,隋军渡江,后主认为(因为)蔡徵有才干,暂时代任中领军。蔡徵辛勤劳苦,尽心尽力,后主嘉奖他,说道:“事情平定后一定有报答。”到了在钟山南岗决战,命蔡徵守卫宫城西北大营,不久命令他统领众军作战。城被攻陷,按通例入关。
蔡徵容貌仪态很美,有口才,(对许多事情)都有深入研究。诸如士流官宦,皇家戚属,以及当朝制度,宪章礼仪,户口风俗,山川土地,凡问无所不能对答。然而生性颇会阿谀逢迎进取,不能以谦退淡泊自守。起初被授吏部尚书,启奏后主借用鼓吹军乐,后主对主管官员说:“鼓吹军乐,有功者才能授予,蔡徵不自量度,扰乱我的朝廷章法,然而他的父亲蔡景历有着缔造之功,应暂且如他所启奏,授官完毕就把它追讨回来。”蔡徵不注重廉洁自律,大都像这样。隋文帝听说蔡徵聪敏能干,召见他咨询,言谈中他总能领会旨意,但多年没有获得调任,过了很久,才被任命为太常丞。历任尚书民部仪曹郎,转任给事郎,六十七岁时去世。
王元规生性孝顺,侍奉母亲十分恭谨,早晨到黄昏都不曾离开母亲身边。梁朝时山阴县发洪水,水流溢满住宅,王元规只有一艘小船,仓促间他拉母亲与妹妹及侄子入船,王元规自己手执船桨而去,留下他的子女三人,放在树梢,到水退时三人都获救,当时人都称赞王元规有高尚的品行。
王元规少年时喜欢学习,跟从吴兴沈文阿学习,十八岁通晓《春秋左氏》《孝经》《论语》《丧服》。梁代中大通元年,皇帝诏策《春秋》,王元规在考核中取得优秀的等次,当时名儒都夸赞赏识他。出仕任湘东王国左常侍,转任员外散骑侍郎。简文帝做太子时,请他作为宾客,常常让他讲谈论议,王元规很是被优待礼遇。授予中军宣城王府记室参军。到侯景作乱,携家属返回会稽。
后主做太子,王元规被引荐为学士,后主亲自听他讲授《礼记》《左传》《丧服》等要旨,对他赏赐优厚。改任国子祭酒。新安王伯固曾因入宫遇到王元规将开讲,便启奏请求跟从王元规学习,当时议论认为这是一种荣誉。不久授予尚书祠部郎。从梁代开始,相传为研究《左氏》的各儒生,都以贾逵、服虔之义论说辩驳杜预,共一百八十条,王元规引证疏通辨析,不再有疑难之处。每当国家议论吉凶大礼,他常参与其间。他因母丧去职,服丧完毕,授予鄱阳王府中禄事参军,不久转任散骑侍郎,改任南平王府限内参军。南平王统辖江州,王元规随王府去镇守,四面八方的徒生,不远千里来请求学道的,常有数十上百人之多。祯明三年入隋,担任秦王府东阁祭酒。七十四岁时,在广陵去世。
王元规著有《春秋发题辞》及《义记》十一卷,《续经典大义》十四卷,《孝经义记》两卷,《左传音》-卷,《礼记音》两卷。
王元规传:https://www.gushicidaquan.com/wenyanwen/2344.html
姚思廉: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4022.html
蔡徵,字希祥,侍中、中抚军将军蔡景历的儿子。幼年聪敏,强于记忆。七岁,母亲去世,按成年人的礼节服丧。继母刘氏性格凶悍妒忌(蛮横猜忌),不按常道对待他,蔡徵供奉侍候(她)更加谨慎,从来没有怨恨的神色。蔡徵本名蔡览,蔡景历认为他有王祥的品性,替他改名蔡徵,字希祥。梁朝承圣初年,(陈)高祖担任南徐州刺史,征召蔡徵补任迎主簿。天嘉初年,改任始兴王府法曹行参军,历任外兵参军事、尚书主客郎,任职期间以办事干练为人所称道。至德二年,改任廷尉卿,不久担任吏部郎。改任太子中庶子、中书舍人,掌管诏诰。不久授左民尚书,与仆射江总负责编撰五礼事宜。后主器重他的才干,任用寄望日趋加重。改任吏部尚书、安右将军,每十天去东宫一次,在太子面前论述古今得失和当时的政务。又诏令廷尉寺狱,事无大小,都采纳蔡徵的议论决断。不久有诏令派蔡徵收募兵士,自为编制,蔡徵善于安抚体恤士兵,很得人心,十天到一个月之间,士兵已近一万。蔡徵地位威望已经很高,加上声势逼人,众人议论都妒忌惧怕他。不久转为中书令,将军照旧。中书令清简无事,有人说蔡徵有怨言,此事传到后主耳中,后主大怒,收夺他的人马,将要杀他,有人极力谏诤,使他获免。祯明三年,隋军渡江,后主认为(因为)蔡徵有才干,暂时代任中领军。蔡徵辛勤劳苦,尽心尽力,后主嘉奖他,说道:“事情平定后一定有报答。”到了在钟山南岗决战,命蔡徵守卫宫城西北大营,不久命令他统领众军作战。城被攻陷,按通例入关。
蔡徵容貌仪态很美,有口才,(对许多事情)都有深入研究。诸如士流官宦,皇家戚属,以及当朝制度,宪章礼仪,户口风俗,山川土地,凡问无所不能对答。然而生性颇会阿谀逢迎进取,不能以谦退淡泊自守。起初被授吏部尚书,启奏后主借用鼓吹军乐,后主对主管官员说:“鼓吹军乐,有功者才能授予,蔡徵不自量度,扰乱我的朝廷章法,然而他的父亲蔡景历有着缔造之功,应暂且如他所启奏,授官完毕就把它追讨回来。”蔡徵不注重廉洁自律,大都像这样。隋文帝听说蔡徵聪敏能干,召见他咨询,言谈中他总能领会旨意,但多年没有获得调任,过了很久,才被任命为太常丞。历任尚书民部仪曹郎,转任给事郎,六十七岁时去世。
作者姚思廉资料
姚思廉的诗词全集_姚思廉的诗集大全,姚思廉(557-637),字简之,一说名简,字思廉,京兆万年人,唐朝初期史学家。其父姚察于陈朝灭亡后到隋朝做官,迁至北方,故两《唐书》中《姚思廉传》称其为京兆万年人。其父姚察,在陈时任吏部尚书,著陈梁二史,未成。他自幼习史,后曾任隋朝代王杨侑侍读。唐李渊称帝后,为李世民秦王..... 查看详情>>
姚思廉古诗词作品:
古诗《王元规传》的名句翻译赏析
- 元规八岁而孤,兄弟三人,随母依舅氏往临海郡,时年十二 - - 姚思廉 - - 《》
- 王元规,字正范,太原晋阳人也 - - 姚思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