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书·王肃传注释译文
王肃字子雍。十八岁时,跟随宋忠读《太玄》,而另外为《太玄》作注。黄初年间,担任散骑黄门侍郎。太和四年,大司马曹真征讨蜀国,王肃上奏折说:“以前史书有记载,‘千里之外运送粮食,将士面有饥色’,这说的是在平坦路途上的行军情况。更何况深入险阻之地,要开凿道路前进,那么一定会比平坦路途上的行军劳累百倍。现在又加上大雨持续不断,山坡陡峭、光滑,军队拥塞而无法行进,粮食还在遥远的地方,难以为继,确实是行军之大忌啊。”于是就停止征讨。
皇帝曾问王肃说:“汉桓帝时,白马令李云上奏折说:‘帝,就是要谛听啊。但这个皇帝不想谛听。’当时李云为什么没被处死?”王肃回答说:“李云只是说错了话,失去了违逆和顺从皇上的分寸。推究他的本意,说这些话都是想尽忠心,想着对国家有益。而且皇帝之威,超过雷霆,杀掉一个普通百姓,和踩死蝼蚁没有什么不同。宽恕他,可以显示自己能够包容接受直谏之言,在天下推广皇帝的恩德。所以我以为杀掉李云不一定是对的。”皇帝又问:“司马迁因为遭受了宫刑的缘故,心怀怨恨,写下《史记》指责、贬低汉武帝,令人痛恨。”王肃回答说:“司马迁记史实,不凭空赞美,不隐瞒恶行。汉武帝听说他写《史记》,拿来写汉景帝以及自己的本纪看,于是大怒,削去简册上的字并把它们扔了。至今这两个本纪有目录没有文字。后来司马迁发生为李陵辩护的事情,于是汉武帝把司马迁送进蚕室施以宫刑。这表明心怀怨恨的是汉武帝,而不是司马迁。”
正始元年,王肃离开京城担任广平太守。因为朝廷之事被征召回京,被授予议郎的官职。当时大将军曹爽专权,任用何晏、邓飏等人。王肃谈及时政,脸色凝重地说:“这些人就是弘恭、石显之类的人,还要说他们吗!”曹爽听说后,告诫何晏等人说:“你们都要小心谨慎!公卿已经把各位比作前代恶人了。”当时有两条一尺长的鱼,出现在兵器库的屋顶上,有官员认为是吉祥之兆。王肃说:“鱼生活在深渊中却高高地出现于屋顶上,这是鱼失去了居所啊。边将大概该有战败的变故了吧?”后来果真有东关之败。嘉平六年,一道白气穿越天空,大将军司马景王向王肃询问原因,王肃回答说:“这是蚩尤的旗帜,东南方大概有叛乱了吧?您如果提高自我修养来安抚百姓,那么天下喜欢安定生活的人都会归附于德政,发动叛乱的人就会先灭亡了。”第二年春天,镇东将军毌丘俭、扬州刺史文钦反叛,景王对王肃说:“使国家安定、国君安宁,这种办法有吗?”王肃回答说:“从前关羽率领荆州的士兵,在汉水边使于禁投降,于是有了北上争夺天下的志向。后来孙权突袭抓取了关羽将士的家人,关羽的军队立即土崩瓦解。如今淮南将士的父母妻子儿女都在内地各州,只要派军队急速前往守卫,使敌人不能靠近,那么他们的军队一定会有关羽的军队那样土崩瓦解的趋势。”景王听从了他的意见,于是击破了毌丘俭、文钦的军队。甘露元年王肃去世,朝廷追赠他为卫将军,谥号景侯。于烈,擅长射箭,说话不多,有不可冒犯的神色。年轻时任羽林中郎,累次升迁担任侍中、殿中尚书。当时孝文帝年幼,由他的祖母冯太后代行皇帝的职权,于烈与元丕、陆睿、李冲等分别被赐予金策,准许有罪不被处死。等到迁都洛阳,人情依恋故土,多有不同的意见,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元宏)问于烈说:“你的意见是什么?”于烈说:“陛下深谋远虑,不是见识短浅的我所能推测的。如果就我的本心而言,乐迁与恋旧,各占一半。”孝文帝说:“你既然不提出相反的意见,就是赞同,我深感你不说话的好处。应当暂且返回旧都,以便镇守代邑。”敕令镇守代地,留守旧都的官署政事,一概相托付处理。十九年,大量选拔官员,于烈的儿子于登援引旧例谋求进身为官。于烈上表说自己对儿子平素没有教导训诫,恳求将他罢黜,使之落选。”孝文帝说:“这是有见识的言论,没有想到于烈能明察到这个地步。”于是接见于登,下诏说:“我现在在新都创立礼仪,选拔天下人才,你父亲却呈上谦让的表章,有正直士人的风范,所以进用你为太子翊军校尉。”又加授于烈为散骑常侍,封爵为聊城县子。宣武帝即位,宠爱重用如故。咸阳王元禧是辅政宰相,当时权势很大,曾差遣家奴传话给于烈要求羽林虎贲手持兵仗护送自己出入。于烈不答应。元禧又派人对于烈说:“我是天子的叔父,作为首席辅政大臣,我的命令与诏令有什么差别?”于烈神色严厉地回答说:“上次我也没有说大王不是天子的叔父。如果是诏令,应当派遣官吏传达,怎能差遣私家奴仆索要皇帝的羽林,于烈的头可以得到,羽林却不能得到!”元禧憎恨于烈刚强正直,于是想外遣他做恒州刺史。于烈不愿到地方上任职,于是借疾病坚决推辞。宣武帝因元禧等人擅权专断,暗中谋划罢免他们。适逢二年正月春祭宗庙,三公都在宗庙内行斋戒之礼,宣武帝夜间召见于烈的儿子于忠对他说:“你父亲明天可以早些入宫,将有吩咐。”等到天刚亮,于烈来到。宣武帝下诏说:“叔父们怠慢,逐渐不可信任,今天想派你带兵召唤他们,你愿意前去吗?”于烈回答说:“我连续侍奉几朝,颇以才干勇气受赏识。今天的事情,是不敢推辞的。”于是率领直阁以下兵将六十多人,宣读圣旨召唤咸阳王元禧、彭城王元勰、北海王元详,押送到皇帝前面。三人分别叩头交还政权。任命于烈为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升爵位为侯。从此长期在宫中值班,机密大事,他都能参与。咸阳王元禧谋反时,宣武帝在郊外田猎。近臣分散,仓猝之际,没有人知道该怎么办。于是敕令于烈的儿子于忠驱马疾行去察看虚实。于烈当时留守,已经做好准备。通过王盅上奏说:“我虽然衰弱老迈,心力还可以。希望皇上缓驾慢回,来使民心安定。”宣武帝听到这番话,感到很宽慰。等到皇上回宫,元禧已经逃跑。诏令于烈追赶并擒获他。顺后确立以后,于烈以伯父之尊,更加受到优待。等到死了,宣武帝在朝堂上哀悼,赐给贵族享用的最好的棺材,追赠为太尉,追封为钜鹿郡公。
皇帝曾问王肃说:“汉桓帝时,白马令李云上奏折说:‘帝,就是要谛听啊。但这个皇帝不想谛听。’当时李云为什么没被处死?”王肃回答说:“李云只是说错了话,失去了违逆和顺从皇上的分寸。推究他的本意,说这些话都是想尽忠心,想着对国家有益。而且皇帝之威,超过雷霆,杀掉一个普通百姓,和踩死蝼蚁没有什么不同。宽恕他,可以显示自己能够包容接受直谏之言,在天下推广皇帝的恩德。所以我以为杀掉李云不一定是对的。”皇帝又问:“司马迁因为遭受了宫刑的缘故,心怀怨恨,写下《史记》指责、贬低汉武帝,令人痛恨。”王肃回答说:“司马迁记史实,不凭空赞美,不隐瞒恶行。汉武帝听说他写《史记》,拿来写汉景帝以及自己的本纪看,于是大怒,削去简册上的字并把它们扔了。至今这两个本纪有目录没有文字。后来司马迁发生为李陵辩护的事情,于是汉武帝把司马迁送进蚕室施以宫刑。这表明心怀怨恨的是汉武帝,而不是司马迁。”
正始元年,王肃离开京城担任广平太守。因为朝廷之事被征召回京,被授予议郎的官职。当时大将军曹爽专权,任用何晏、邓飏等人。王肃谈及时政,脸色凝重地说:“这些人就是弘恭、石显之类的人,还要说他们吗!”曹爽听说后,告诫何晏等人说:“你们都要小心谨慎!公卿已经把各位比作前代恶人了。”当时有两条一尺长的鱼,出现在兵器库的屋顶上,有官员认为是吉祥之兆。王肃说:“鱼生活在深渊中却高高地出现于屋顶上,这是鱼失去了居所啊。边将大概该有战败的变故了吧?”后来果真有东关之败。嘉平六年,一道白气穿越天空,大将军司马景王向王肃询问原因,王肃回答说:“这是蚩尤的旗帜,东南方大概有叛乱了吧?您如果提高自我修养来安抚百姓,那么天下喜欢安定生活的人都会归附于德政,发动叛乱的人就会先灭亡了。”第二年春天,镇东将军毌丘俭、扬州刺史文钦反叛,景王对王肃说:“使国家安定、国君安宁,这种办法有吗?”王肃回答说:“从前关羽率领荆州的士兵,在汉水边使于禁投降,于是有了北上争夺天下的志向。后来孙权突袭抓取了关羽将士的家人,关羽的军队立即土崩瓦解。如今淮南将士的父母妻子儿女都在内地各州,只要派军队急速前往守卫,使敌人不能靠近,那么他们的军队一定会有关羽的军队那样土崩瓦解的趋势。”景王听从了他的意见,于是击破了毌丘俭、文钦的军队。甘露元年王肃去世,朝廷追赠他为卫将军,谥号景侯。于烈,擅长射箭,说话不多,有不可冒犯的神色。年轻时任羽林中郎,累次升迁担任侍中、殿中尚书。当时孝文帝年幼,由他的祖母冯太后代行皇帝的职权,于烈与元丕、陆睿、李冲等分别被赐予金策,准许有罪不被处死。等到迁都洛阳,人情依恋故土,多有不同的意见,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元宏)问于烈说:“你的意见是什么?”于烈说:“陛下深谋远虑,不是见识短浅的我所能推测的。如果就我的本心而言,乐迁与恋旧,各占一半。”孝文帝说:“你既然不提出相反的意见,就是赞同,我深感你不说话的好处。应当暂且返回旧都,以便镇守代邑。”敕令镇守代地,留守旧都的官署政事,一概相托付处理。十九年,大量选拔官员,于烈的儿子于登援引旧例谋求进身为官。于烈上表说自己对儿子平素没有教导训诫,恳求将他罢黜,使之落选。”孝文帝说:“这是有见识的言论,没有想到于烈能明察到这个地步。”于是接见于登,下诏说:“我现在在新都创立礼仪,选拔天下人才,你父亲却呈上谦让的表章,有正直士人的风范,所以进用你为太子翊军校尉。”又加授于烈为散骑常侍,封爵为聊城县子。宣武帝即位,宠爱重用如故。咸阳王元禧是辅政宰相,当时权势很大,曾差遣家奴传话给于烈要求羽林虎贲手持兵仗护送自己出入。于烈不答应。元禧又派人对于烈说:“我是天子的叔父,作为首席辅政大臣,我的命令与诏令有什么差别?”于烈神色严厉地回答说:“上次我也没有说大王不是天子的叔父。如果是诏令,应当派遣官吏传达,怎能差遣私家奴仆索要皇帝的羽林,于烈的头可以得到,羽林却不能得到!”元禧憎恨于烈刚强正直,于是想外遣他做恒州刺史。于烈不愿到地方上任职,于是借疾病坚决推辞。宣武帝因元禧等人擅权专断,暗中谋划罢免他们。适逢二年正月春祭宗庙,三公都在宗庙内行斋戒之礼,宣武帝夜间召见于烈的儿子于忠对他说:“你父亲明天可以早些入宫,将有吩咐。”等到天刚亮,于烈来到。宣武帝下诏说:“叔父们怠慢,逐渐不可信任,今天想派你带兵召唤他们,你愿意前去吗?”于烈回答说:“我连续侍奉几朝,颇以才干勇气受赏识。今天的事情,是不敢推辞的。”于是率领直阁以下兵将六十多人,宣读圣旨召唤咸阳王元禧、彭城王元勰、北海王元详,押送到皇帝前面。三人分别叩头交还政权。任命于烈为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升爵位为侯。从此长期在宫中值班,机密大事,他都能参与。咸阳王元禧谋反时,宣武帝在郊外田猎。近臣分散,仓猝之际,没有人知道该怎么办。于是敕令于烈的儿子于忠驱马疾行去察看虚实。于烈当时留守,已经做好准备。通过王盅上奏说:“我虽然衰弱老迈,心力还可以。希望皇上缓驾慢回,来使民心安定。”宣武帝听到这番话,感到很宽慰。等到皇上回宫,元禧已经逃跑。诏令于烈追赶并擒获他。顺后确立以后,于烈以伯父之尊,更加受到优待。等到死了,宣武帝在朝堂上哀悼,赐给贵族享用的最好的棺材,追赠为太尉,追封为钜鹿郡公。
作者魏收资料
魏收的诗词全集_魏收的诗集大全,魏收(507年-572年),字伯起,小字佛助。钜鹿郡下曲阳县人。南北朝时期史学家、文学家,北魏骠骑大将军魏子建之子。魏收历仕北魏、东魏、北齐三朝,与温子升、邢邵并称北地三才子。累官至尚书右仆射,掌诏诰,总议监五礼事,位特进。曾参修律令。天保八年迁太子少傅。..... 查看详情>>
魏收古诗词作品:
古诗《魏书·王肃传》的名句翻译赏析
- 黄初中,为散骑黄门侍郎。太和四年,大司马曹真征蜀 - - 魏收 - - 《》
- 王肃字子雍。年十八,从宋忠读《太玄》,而更为之解 - - 魏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