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李琮书注释译文
国家打仗,正如同自家造房子。总计房子的数量,材石的费用,粮食的费用,用钱的数量,布筹运算而定,没有什么有余和不足了,工人们进门,斧斤的声音作响,而兴起之事如毛一样众多,不可以再去计算,这些考虑(事起之后再考虑)是不预先确定的过错。已经开始劳作却又开始收集粮食,已经砍树了却又去寻找木材,费用必定是(预算的)十倍,功效一定不能持久。所以君王用兵,就如同富人造房子。他考虑周到,他规划筹谋已经预先确定,他收集木材储备粮食都有方法,所以他准备常常缓慢,但是他劳作常常迅速,可以数着日子等待其实现,不超过预定的计划,花费是其他人的一半,但是功效却是别人的双倍。
现在的策略,可以暂且停止各将的军队,只精心挑选一位转运使和一位泸州知府,允许他们便宜行事,给予他们两年的期限,让他们筹划安排,其他人却不能参与。多拿出些钱物茶彩,在沿边地带广泛地买取中原以外各族百姓的粮米,它的费用会减少为仓促之时人力运输费用的一半。派遣能言善辩的人招纳游说十州五团晏州六县水路十二村的罗氏鬼国的第七世播州侯杨贵迁这类人,当作五六名头领,轮流出兵,来践踏乞弟部落,让他们春季不能耕种,秋天不能收获。另外,嘉、戎、泸、渝四州,都有当地的豪强为把截将,自行雇佣了一支私人部队入界,用七百两白银,每得到一个乞弟人的首级,就用三十两白银收购它,把截将自认为有功劳。现在可以招募这四个州的人,每到二十个,就给予补充一个三班轮换的差使。如果不到二十人,就每个人官费给予三十匹绢。(这些人)出入山谷,禁得起辛苦瘴毒。现在如果招募各民族的兵士和四个州把截将的私人军队,使他们轮流进出,只要能长年累月这样做,戕杀了乞弟人的丁壮,而且让乞弟人终年放下农具而拿起武器,不到二年,乞弟的族人一定会杀乞弟来投降。
又承蒙您问到王天常工作时所说的边事。天常父齐雄,少年时和西南夷人交战,夷人相信敬畏他。天常自幼跟随他父亲进入少数民族中心地带,近几年王中正进入蜀地,也叫天常招抚靠近边界的各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因为他是齐雄的儿子,也相信他的话。他以前曾和我说泸州的事,导致起初埋怨乞弟像这样的错误做法的原因,都有办法可以处理。然而,这些都已经是过去的事情,即使知道也没有办法补救。又好像说别人的是非,所以不再复述呈报。
所谓的王道,不可以用在小的地方。用在大的地方可以成就王业,用在小的地方,就会被消灭。当年徐偃王、宋襄公曾经推行他们的仁义,但是最终自取灭亡,失去国家,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所推行的,不足以来满足他们所追求的。所以如果有获取天下的方法,但是却没有获取天下的想法,这才可以同他说王道。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和西汉留侯张良,虽然不是辅佐商汤、周武王的贤臣,但也可称得上是刚毅果敢的人物,才能卓越,遇事不糊涂,能够有他一定要做的事。看看吴王夫差被困在姑苏城上,而向越王勾践哀求保全性命,勾践曾经想赦免他,当时只有那范蠡认为不可以,然后击鼓进兵攻打姑苏城,并最终杀死吴王。(楚汉相争的时候),项籍突破重围向东败逃时,高祖也曾想罢兵西归,可是张良上谏说:“这是上天要让项羽灭亡,赶快追击,莫失良机。”这两个历史人物,都认为小小的仁义,不足以改变我们的军国大计。
唉!乐毅本是战国时期的英雄,不知道真正的王道,只是私下曾经听闻过王道,这就足以使他灭亡了。议论的人认为,是因为燕惠王不够贤明,才会被敌人用了反间计,用骑劫顶替乐毅为将,才最终使乐毅逃离燕国。他们认为乐毅之所以不能取得伐齐的成功,完全是命运的不幸,而不是他用兵指挥的过错。然而,假设当时燕昭王还在位,即使齐国的反间计不能得逞,乐毅也终究会失败。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燕国想吞并齐国,但是这却并不符合秦国、楚国和三晋之国(赵、魏、韩)的利益。乐毅如今用百万的军队去攻打(莒、墨)两城的残兵败将,而用了几年的时间都不能取胜,军队长年在外,这样就一定会有敌人利用他的国力空虚。诸侯在内部作乱,齐国在外面攻击。到了这时候,即使是姜太公、田穰苴在世也不能不失败。然而,乐毅用百倍于敌人的兵力,连续几年都攻不下两座城池,并不是他的智谋和力量不够,而是因为他打算用仁义来使齐国的百姓顺服,所以不能够狠心猛攻城池而导致这样的结果。因为齐国人苦于湣王的暴政,乐毅如果这时候撤退而停止战争,治理政务,放宽赋税、劳役,使农民能够到回到家乡,使老人小孩生活安定,使得齐国人不再有斗志,那么田单之辈又利用谁跟他去作战呢!为何乐毅用百万军队和两个小城对峙好几年却不决战?这是让齐国能够慢慢谋划这件事的原因。
在战国时,兵力强盛的国家吞并国力弱小的国家,难道仅仅是我燕国么?拿燕国和齐国的军队围攻两座城池,并且加紧攻击,要有消灭敌人后再吃饭的决心,难道谁会说不行吗?哎呀!想称王就称王,不想称王就要明白所处的位置,不能使两头都失去而让天下人讥笑。
现在的策略,可以暂且停止各将的军队,只精心挑选一位转运使和一位泸州知府,允许他们便宜行事,给予他们两年的期限,让他们筹划安排,其他人却不能参与。多拿出些钱物茶彩,在沿边地带广泛地买取中原以外各族百姓的粮米,它的费用会减少为仓促之时人力运输费用的一半。派遣能言善辩的人招纳游说十州五团晏州六县水路十二村的罗氏鬼国的第七世播州侯杨贵迁这类人,当作五六名头领,轮流出兵,来践踏乞弟部落,让他们春季不能耕种,秋天不能收获。另外,嘉、戎、泸、渝四州,都有当地的豪强为把截将,自行雇佣了一支私人部队入界,用七百两白银,每得到一个乞弟人的首级,就用三十两白银收购它,把截将自认为有功劳。现在可以招募这四个州的人,每到二十个,就给予补充一个三班轮换的差使。如果不到二十人,就每个人官费给予三十匹绢。(这些人)出入山谷,禁得起辛苦瘴毒。现在如果招募各民族的兵士和四个州把截将的私人军队,使他们轮流进出,只要能长年累月这样做,戕杀了乞弟人的丁壮,而且让乞弟人终年放下农具而拿起武器,不到二年,乞弟的族人一定会杀乞弟来投降。
又承蒙您问到王天常工作时所说的边事。天常父齐雄,少年时和西南夷人交战,夷人相信敬畏他。天常自幼跟随他父亲进入少数民族中心地带,近几年王中正进入蜀地,也叫天常招抚靠近边界的各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因为他是齐雄的儿子,也相信他的话。他以前曾和我说泸州的事,导致起初埋怨乞弟像这样的错误做法的原因,都有办法可以处理。然而,这些都已经是过去的事情,即使知道也没有办法补救。又好像说别人的是非,所以不再复述呈报。
答李琮书:https://www.gushicidaquan.com/wenyanwen/2795.html
苏轼: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186.html
自己知道可以成就王业并且真正称王的,是古代三王(夏禹、商汤、周武)。自己知道不可以成就王业而成就了霸业的,是春秋五霸。有人曾经这样论说:“图谋成就王业却没有成功的,那最坏的结果也还能成就霸业。”唉!假使让齐桓公、晋文公去做商汤和周武王那样的事情(王道),那他们将要自寻灭亡都来不及了,即使想要称霸,能够成功吗?所谓的王道,不可以用在小的地方。用在大的地方可以成就王业,用在小的地方,就会被消灭。当年徐偃王、宋襄公曾经推行他们的仁义,但是最终自取灭亡,失去国家,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所推行的,不足以来满足他们所追求的。所以如果有获取天下的方法,但是却没有获取天下的想法,这才可以同他说王道。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和西汉留侯张良,虽然不是辅佐商汤、周武王的贤臣,但也可称得上是刚毅果敢的人物,才能卓越,遇事不糊涂,能够有他一定要做的事。看看吴王夫差被困在姑苏城上,而向越王勾践哀求保全性命,勾践曾经想赦免他,当时只有那范蠡认为不可以,然后击鼓进兵攻打姑苏城,并最终杀死吴王。(楚汉相争的时候),项籍突破重围向东败逃时,高祖也曾想罢兵西归,可是张良上谏说:“这是上天要让项羽灭亡,赶快追击,莫失良机。”这两个历史人物,都认为小小的仁义,不足以改变我们的军国大计。
唉!乐毅本是战国时期的英雄,不知道真正的王道,只是私下曾经听闻过王道,这就足以使他灭亡了。议论的人认为,是因为燕惠王不够贤明,才会被敌人用了反间计,用骑劫顶替乐毅为将,才最终使乐毅逃离燕国。他们认为乐毅之所以不能取得伐齐的成功,完全是命运的不幸,而不是他用兵指挥的过错。然而,假设当时燕昭王还在位,即使齐国的反间计不能得逞,乐毅也终究会失败。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燕国想吞并齐国,但是这却并不符合秦国、楚国和三晋之国(赵、魏、韩)的利益。乐毅如今用百万的军队去攻打(莒、墨)两城的残兵败将,而用了几年的时间都不能取胜,军队长年在外,这样就一定会有敌人利用他的国力空虚。诸侯在内部作乱,齐国在外面攻击。到了这时候,即使是姜太公、田穰苴在世也不能不失败。然而,乐毅用百倍于敌人的兵力,连续几年都攻不下两座城池,并不是他的智谋和力量不够,而是因为他打算用仁义来使齐国的百姓顺服,所以不能够狠心猛攻城池而导致这样的结果。因为齐国人苦于湣王的暴政,乐毅如果这时候撤退而停止战争,治理政务,放宽赋税、劳役,使农民能够到回到家乡,使老人小孩生活安定,使得齐国人不再有斗志,那么田单之辈又利用谁跟他去作战呢!为何乐毅用百万军队和两个小城对峙好几年却不决战?这是让齐国能够慢慢谋划这件事的原因。
在战国时,兵力强盛的国家吞并国力弱小的国家,难道仅仅是我燕国么?拿燕国和齐国的军队围攻两座城池,并且加紧攻击,要有消灭敌人后再吃饭的决心,难道谁会说不行吗?哎呀!想称王就称王,不想称王就要明白所处的位置,不能使两头都失去而让天下人讥笑。
作者苏轼资料
苏轼的诗词全集_苏轼的诗集大全,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 查看详情>>
苏轼古诗词作品: 《归去来集字·命驾欲何向》 《梵天寺见僧守诠小诗清婉可爱次韵》 《华清引·感旧》 《八境图·云烟缥缈郁孤台》 《次韵钱穆父马上寄蒋颖叔》 《竹阁见忆·柏堂南畔竹如云》 《送范景仁游洛中》 《次颜长道韵送傅倅》 《轼始于文登海上得白石数升如芡实可作枕闻梅》 《望韶石·双阙浮光照短亭》
古诗《答李琮书》的名句翻译赏析
- 工徒入门,斧斤之声铿然,而百用毛起,不可复计,此虑不素定之过也 - - 苏轼 - - 《》
- 国之用兵,正如私家之造屋。凡屋若干,材石之费,谷米之用,为钱若干,布算而定,无所赢缩矣 - - 苏轼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