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鱼记创作背景
《养鱼记》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的第一段作者写景写物楚楚动人,池塘环境使人心情旷达,足以抚慰他内心的忧郁不畅,含蓄地点出他当时身处逆境不得志的状态。第二段作者借叙养鱼之道,说出了对当时社会奸人当道,正直能人无处安身的愤愤不平。全文写景写情,触景生情,语言简洁明快,主旨点到即止,体现了欧阳修深得古人的春秋笔法。
《养鱼记》大约创作于宋仁宗明道元年(1032年),是年欧阳修二十六岁,在洛阳任西京留守推官。当时正逢章献太后垂帘听政,很多正直之士无法得到重用,欧阳修便是其中一员。在这种背景下,他通过此文道出了对当时社会的忧虑。
折檐:屋檐下的回廊。隙地:空地。
方:方圆,大小。
非非堂:欧阳修在洛阳时所建,命名为“非非堂”。
植物:这里用作动词,是种植植物的意思。
洿(wū):地势低的地方。这里名词用作动词,是挖掘的意思。
甃(zhòu):砌墙。
锸(chā):铁锹。浚(jùn):疏通。
清明:清澈、明亮的样子。
偃息:休息。毫芒:微小的东西。
循:沿着。
舒:舒展。忧隘:忧愁和郁闷。穷独:困乏无助的样子。
罟(gǔ):渔网。
活:形容词用作动词,使.....活着。
怪:认为....奇怪。
无乃:难道不是。嚚(yín)昏:糊涂昏庸。
观:观察。
自足:悠然自得的样子。
白话译文
衙署回廊前的一块空地有四五丈见方,正对着非非堂。此处修竹环绕林荫遮蔽,没有栽种其他植物。我按照地形挖了一个池塘,既不方也不圆;没有用砖砌,也没有筑堤岸,完全保留了它自然的形态。我用锹把池塘挖深,打井水把它灌满。池塘清澈见底,波光荡漾,微风一吹便泛起波纹,风一停便水平如镜。星与月映在水中,光亮直透塘底。我在塘边休息时,水中的影像纤毫毕现;绕着水池散步,仿佛徜徉在浩荡的江湖之间。这足以让人抒发内心的忧郁不畅,安慰我这个困窘寡助的人。
我于是请渔人撒网捕鱼,从他那里买了几十条活鱼,叫书童把它们放养在池塘中。书童认为池水太少不能增大容量,于是只把小鱼放养在内,而丢弃大鱼。我感到很奇怪,问他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他把自己的想法讲给我听。可叹啊,这个书童怎么如此糊涂而无知!我看见大鱼丢在一边干渴,得不到安身之处,而那群小鱼却在那又浅又窄的池塘中嬉戏,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我感触很深,于是写了这篇《养鱼记》。
《养鱼记》大约创作于宋仁宗明道元年(1032年),是年欧阳修二十六岁,在洛阳任西京留守推官。当时正逢章献太后垂帘听政,很多正直之士无法得到重用,欧阳修便是其中一员。在这种背景下,他通过此文道出了对当时社会的忧虑。
养鱼记:https://www.gushicidaquan.com/wenyanwen/2844.html
白居易: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3.html
注释折檐:屋檐下的回廊。隙地:空地。
方:方圆,大小。
非非堂:欧阳修在洛阳时所建,命名为“非非堂”。
植物:这里用作动词,是种植植物的意思。
洿(wū):地势低的地方。这里名词用作动词,是挖掘的意思。
甃(zhòu):砌墙。
锸(chā):铁锹。浚(jùn):疏通。
清明:清澈、明亮的样子。
偃息:休息。毫芒:微小的东西。
循:沿着。
舒:舒展。忧隘:忧愁和郁闷。穷独:困乏无助的样子。
罟(gǔ):渔网。
活:形容词用作动词,使.....活着。
怪:认为....奇怪。
无乃:难道不是。嚚(yín)昏:糊涂昏庸。
观:观察。
自足:悠然自得的样子。
白话译文
衙署回廊前的一块空地有四五丈见方,正对着非非堂。此处修竹环绕林荫遮蔽,没有栽种其他植物。我按照地形挖了一个池塘,既不方也不圆;没有用砖砌,也没有筑堤岸,完全保留了它自然的形态。我用锹把池塘挖深,打井水把它灌满。池塘清澈见底,波光荡漾,微风一吹便泛起波纹,风一停便水平如镜。星与月映在水中,光亮直透塘底。我在塘边休息时,水中的影像纤毫毕现;绕着水池散步,仿佛徜徉在浩荡的江湖之间。这足以让人抒发内心的忧郁不畅,安慰我这个困窘寡助的人。
我于是请渔人撒网捕鱼,从他那里买了几十条活鱼,叫书童把它们放养在池塘中。书童认为池水太少不能增大容量,于是只把小鱼放养在内,而丢弃大鱼。我感到很奇怪,问他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他把自己的想法讲给我听。可叹啊,这个书童怎么如此糊涂而无知!我看见大鱼丢在一边干渴,得不到安身之处,而那群小鱼却在那又浅又窄的池塘中嬉戏,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我感触很深,于是写了这篇《养鱼记》。
作者白居易资料
古诗《养鱼记》的名句翻译赏析
- 不方不圆,任其地形;不甃不筑,全其自然。纵锸以浚之,汲井以盈之 - - 白居易 - - 《》
- 折檐之前有隙地,方四五丈,直对非非堂,修竹环绕阴映,未尝植物,因洿以为池 - - 白居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