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龙井记注释译文
龙井,旧称“龙泓”,离钱塘有十里路。吴国赤乌年间(三国孙权的年号),从事求仙活动的葛洪曾经在这里炼丹,他的事迹在《图记》中有记载。这个地方在西湖的西边,浙江的北部,风篁岭的上面,其实就是深山乱石中的一眼泉水。每逢干旱时节,在别的祠堂祷告求雨没有效果,就到这里来祈求,在这里祷告,就有祷词回应,所以传说认为有龙住在这里。
泉水,是山的灵气的表现,西湖深邃美丽空阔,拥有阳光、烟雨等景色;菱角芡草荷花等在里面生长,龟鱼鸟虫等在里面生活,漫游悠闲,蜿蜒成片,阴晴天气,各有奇异的景致,话语是形容不了的。所以西湖岸边的山大多被西湖引诱,而不值得产生泉水(全句大意是:西湖吸引了游人的注意力,根本就不管湖岸的山上有没有泉水)。浙江地处吴越之间,一天之间浪涛从海上来多次,猛烈拍击海岸并迅速远去,就像虎兽受惊风雨发怒,所遇到的东西都被摧毁,阻挡它的东西都被冲坏,登高而望,使人毛发全部竖立,情不自禁的害怕。所以海岸的山多被海浪危胁,没有空产生泉水(全句大意是:海边吸引了游人的注意力,也不会注意岸边山上有没有泉水)。只有这个地方曲折幽静远离大海西湖,本身没有绚丽景色的诱惑,来分散(弱化)它的灵气;外部也没有雄壮景色的威胁,来抑制(弱化)它的灵气。所以山岭的左右,大多数都有许多泉水;龙井泉就是最著名的。源头越深,喷发的就越远。它的蓄水不断,所以向外涌出也无穷无尽。龙井泉的美德,就达到了这个程度,所以说它是神灵的嘴巴,有什么值得怀疑的呢?
元丰(宋神宗年号)二年,有杰出辩论才能的法师元静,从天竺(今印度)辞退了讲经的工作,在这座山的寿圣院里休养。寿圣院离龙井泉一里路,凡是山里的人要去钱塘办事,或者有游客要去寿圣院的,都从龙井经过。元静法师于是就在这里建了一座亭子,又带领他的徒弟们围着亭子念诵“浮屠法”,希望能够告慰所谓的“龙”。突然有大鱼从泉中跃出,观看的人都感到惊异。然后都明白了井中有龙是真的,而“龙井”的名声因为这在当时大大出名。
这一年我从淮南到浙江探望父母,经过钱塘,到山中拜访元静法师,元静法师拄着拐杖送我到风篁岭上,指着龙井说:“这眼泉水的品德最美了,像西湖一样美丽,不能迫使它的立场动摇;像钱塘江一样雄壮,不能强迫使它屈服。产生在天地之间,融合阴阳之气,来积蓄它的水源,流出它的泉水,来润泽万物。就算是古代圣贤之人,又怎么能超过它呢,你何不替我记下来?”我说:“好,好。
我看当今的读书人,穿着礼服在官员那里求被任用的大概有五六千人,把教育当成自己职责的学宫儒馆大概有几百。他们通过姻亲、亲朋、好友等关系来介绍,议论道德学问的真义来当作献赠的礼物,用好言好语来求传达信息使者,不顾义理和脸面来拜见守门人,冒着被侮辱,忍受着耻辱,企求运气好遇到能知遇自己的人,足迹不断,衣袖相连。然而得到善待的十个当中不及五六个,能够被推荐进而得到耐心指导的十个当中没有两三个。至于被称赞为“国士之风”,得到不费力的表扬的(来访者),大概一百个中没有一两个。他们兜售自己的才能越急切,身价就越低,也是形势导致这样的结果。
我和您没有父兄意气相投的关系,没有姻亲同县同乡的旧情,没有人提前在中间引荐,也不是进献礼物在先,传递信息的人不知道我的姓名,守门的人也不认识我。而您只是看到我的水平拙劣的文章就认为我可以值得教导,于是多方面推荐并给予过分的赞美。书传中说:“鸣声相互呼应,意气相投的伙伴相互随行,人由于精神相同而投合,物品因为属于同一类而在一起。”呜呼,阁下赏识我,我被您赏识,可以称得上无愧于当今的人了。
前不久拜见过您一次,紧接着紧急东下,没有来得及再次相见,来说完我想说的话。不久,遭遇落第之事,于是没有入都的时间,闲居无事,唯独常常想没有东西来答谢您浓厚情谊的万分之一。于是,趁着(有人)西行的便利,简略陈述浅陋的意见,并附上最近所写的诗、赋、文、记一共七篇,献给您。我想,您既然在开始的时候推许引荐我,应该会自始至终成全我,不断浇灌使我的基础更深厚,除去我的污垢和障蔽,开启我的光明;不觉得关系疏远、地位低下,而用书信的形式指教我,使我在穷途末路之际可以加入到有德行有学问的人的行列。那么,我和您不仅无愧于当世之人,而且将无愧于古人了。古语说得好:“煮牛,却不放盐,是变味变质的原因。”这话虽然说的是小事物,却可以比喻大事。请您来衡量裁断。
泉水,是山的灵气的表现,西湖深邃美丽空阔,拥有阳光、烟雨等景色;菱角芡草荷花等在里面生长,龟鱼鸟虫等在里面生活,漫游悠闲,蜿蜒成片,阴晴天气,各有奇异的景致,话语是形容不了的。所以西湖岸边的山大多被西湖引诱,而不值得产生泉水(全句大意是:西湖吸引了游人的注意力,根本就不管湖岸的山上有没有泉水)。浙江地处吴越之间,一天之间浪涛从海上来多次,猛烈拍击海岸并迅速远去,就像虎兽受惊风雨发怒,所遇到的东西都被摧毁,阻挡它的东西都被冲坏,登高而望,使人毛发全部竖立,情不自禁的害怕。所以海岸的山多被海浪危胁,没有空产生泉水(全句大意是:海边吸引了游人的注意力,也不会注意岸边山上有没有泉水)。只有这个地方曲折幽静远离大海西湖,本身没有绚丽景色的诱惑,来分散(弱化)它的灵气;外部也没有雄壮景色的威胁,来抑制(弱化)它的灵气。所以山岭的左右,大多数都有许多泉水;龙井泉就是最著名的。源头越深,喷发的就越远。它的蓄水不断,所以向外涌出也无穷无尽。龙井泉的美德,就达到了这个程度,所以说它是神灵的嘴巴,有什么值得怀疑的呢?
元丰(宋神宗年号)二年,有杰出辩论才能的法师元静,从天竺(今印度)辞退了讲经的工作,在这座山的寿圣院里休养。寿圣院离龙井泉一里路,凡是山里的人要去钱塘办事,或者有游客要去寿圣院的,都从龙井经过。元静法师于是就在这里建了一座亭子,又带领他的徒弟们围着亭子念诵“浮屠法”,希望能够告慰所谓的“龙”。突然有大鱼从泉中跃出,观看的人都感到惊异。然后都明白了井中有龙是真的,而“龙井”的名声因为这在当时大大出名。
这一年我从淮南到浙江探望父母,经过钱塘,到山中拜访元静法师,元静法师拄着拐杖送我到风篁岭上,指着龙井说:“这眼泉水的品德最美了,像西湖一样美丽,不能迫使它的立场动摇;像钱塘江一样雄壮,不能强迫使它屈服。产生在天地之间,融合阴阳之气,来积蓄它的水源,流出它的泉水,来润泽万物。就算是古代圣贤之人,又怎么能超过它呢,你何不替我记下来?”我说:“好,好。
游龙井记:https://www.gushicidaquan.com/wenyanwen/2936.html
秦观: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3921.html
史院学士,我不才,处于下位已经很长时间了,只是生性粗俗浅薄,加之学习的知识迂腐而不切实际,所有刻苦学习而仅有的一些知识,大概都不符合世事。因此,理应被当世抛弃,又不敢随便登门拜访达官贵人。近来,不料您在交游的人中间见到我的拙作并且多次称赞它们。听到这件事的士大夫都私下怀疑,暗自称怪,认为我之前曾经在您手下做过事情,然而我却一次也没有见过您呀。我看当今的读书人,穿着礼服在官员那里求被任用的大概有五六千人,把教育当成自己职责的学宫儒馆大概有几百。他们通过姻亲、亲朋、好友等关系来介绍,议论道德学问的真义来当作献赠的礼物,用好言好语来求传达信息使者,不顾义理和脸面来拜见守门人,冒着被侮辱,忍受着耻辱,企求运气好遇到能知遇自己的人,足迹不断,衣袖相连。然而得到善待的十个当中不及五六个,能够被推荐进而得到耐心指导的十个当中没有两三个。至于被称赞为“国士之风”,得到不费力的表扬的(来访者),大概一百个中没有一两个。他们兜售自己的才能越急切,身价就越低,也是形势导致这样的结果。
我和您没有父兄意气相投的关系,没有姻亲同县同乡的旧情,没有人提前在中间引荐,也不是进献礼物在先,传递信息的人不知道我的姓名,守门的人也不认识我。而您只是看到我的水平拙劣的文章就认为我可以值得教导,于是多方面推荐并给予过分的赞美。书传中说:“鸣声相互呼应,意气相投的伙伴相互随行,人由于精神相同而投合,物品因为属于同一类而在一起。”呜呼,阁下赏识我,我被您赏识,可以称得上无愧于当今的人了。
前不久拜见过您一次,紧接着紧急东下,没有来得及再次相见,来说完我想说的话。不久,遭遇落第之事,于是没有入都的时间,闲居无事,唯独常常想没有东西来答谢您浓厚情谊的万分之一。于是,趁着(有人)西行的便利,简略陈述浅陋的意见,并附上最近所写的诗、赋、文、记一共七篇,献给您。我想,您既然在开始的时候推许引荐我,应该会自始至终成全我,不断浇灌使我的基础更深厚,除去我的污垢和障蔽,开启我的光明;不觉得关系疏远、地位低下,而用书信的形式指教我,使我在穷途末路之际可以加入到有德行有学问的人的行列。那么,我和您不仅无愧于当世之人,而且将无愧于古人了。古语说得好:“煮牛,却不放盐,是变味变质的原因。”这话虽然说的是小事物,却可以比喻大事。请您来衡量裁断。
作者秦观资料
秦观的诗词全集_秦观的诗集大全,秦观(1049年-1100年9月17日),扬州高邮人,字少游,一字太虚,别号邗沟居士,学者称其淮海居士。苏轼曾戏呼其为山抹微云君。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一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他长于议论,文丽思深,兼有诗、词、文赋和书法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尤以婉约之词..... 查看详情>>
秦观古诗词作品: 《四绝·夜深楼上拨书眠》 《三绝·端门魏阙郁峥嵘》 《马上口占·霜风棱棱万木枯》 《调笑令·恋恋》 《春日寓直有怀参寥》 《减字木兰花·天涯旧恨》 《纳凉·携扙来追柳外凉》 《辨才法师尝以诗见寄继闻示寂追次其韵》 《次韵参寥·长安仕路与云齐》 《次韵答米元章》
古诗《游龙井记》的名句翻译赏析
- 其地当西湖之西,浙江之北,风篁岭之上,实深山乱石之中泉也 - - 秦观 - - 《》
- 龙井旧名龙泓,距钱塘十里。吴赤乌中,方士葛洪尝炼丹于此,事见《图记》 - - 秦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