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先生墓志铭注释译文
家兄苏子瞻,贬官海南岛,四年春正月,当今天子登基,施恩天下,恩泽遍及鸟兽。夏六月,家兄受命渡海北归,第二年,乘船至淮、浙。秋七月,因病在毗陵去世。吴越的百姓,在集市上相聚而哭,当地的君子在家祭奠。死讯传到各地,无论贤者还是愚人,大家都叹息流泪。几百个太学生,相继到慧林寺院施饭给僧人。呜呼!当世文豪殒没,年轻人还敬慕谁呢?家兄刚得病时,写信嘱咐我说:“如果我死了,把我葬在嵩山下,你替我写墓志铭。”我拿着信哭着说:“我哪忍心替我兄长写墓志铭!”
家兄十岁时,父亲到外地宦游。母亲亲自教援诗书,他听到古今成败的事,总能说出其中的要害。家兄也发奋努力,有用世之志。母亲高兴地说:“我有个好儿子了!”等到成人,他通晓经史,每天能写几千字的文章。嘉祐二年,欧阳修主持礼部进士考试,厌恶当时浮华不实的文风,想办法改变这种情况。梅圣俞当时参与这件事,得到家兄写的《论刑赏》,拿给欧阳修看。欧阳修又惊又喜,认为他是奇才,打算在众多士子中把他取为第一。
任杭州通判。家兄在那里常常依法变通,方便百姓,百姓因此得以稍稍安定。高丽进贡的使者蔑视、欺凌州郡官吏,接待、陪同的使臣都仗势骄傲专横,直至同上级官吏分庭抗礼。家兄派人对他们说:“外国人向往教化来到我国,按理一定会谦恭和顺,现在(高丽使者)竟然这样强横放纵,不是你们诱导,他们也不至于到这地步。如果你们不悔改,我们就要上报朝廷。”接待、陪同的人害怕了,因此稍微收敛。官吏心服,百姓敬爱,等到家兄离任,还称他为学士,不称他的姓。
家兄从密州调到徐州。这时黄河水冲决曹村,徐州城墙将要被毁坏。富有的市民争着出城躲避水灾。家兄说:“如果富有的市民出逃,民心动摇,我和谁守城?我在这里,大水绝不会冲毁城墙。”又把富有的市民赶回城。家兄穿草鞋,持手杖,亲自跑到武卫营,呼喊他们的卒长,对他说:“河水将毁坏城墙,情况急迫,你们虽然是禁军,也应该替我尽力抗灾。”卒长喊着说:“太守都不怕大水,是我们这些百姓舍命报效的时候了。”拿着棍棒走进队伍,率领他的部下短衣光脚拿着簸箕铁锹出营,抢筑东南长堤,起于戏马台,尾部同城墙相连。长堤筑成,大水就漫到了堤下,但没有毁坏城墙,民心才安定。然而大雨日夜不止,河水暴涨,只有三板的城墙没有被淹没。家兄住在城上,过家门而不入。派官吏分墙而守,最终保住了城池,把事情报告朝廷。家兄又请求调拨来年服劳役的人增筑旧城,防备洪水第二次来袭。朝廷答应了家兄的请求。洪灾过后,皇帝下诏褒奖他,徐州百姓至今思念他。
家兄的为人,遇见好人好事就极力赞誉,遇见坏人坏事就尽力斥责,遇见正义的事情就奋勇去做,而不顾危害。因此一生常常困顿,但始终不以此为遗憾。孔子认为伯夷、叔齐是古代的贤人,说:“祈求仁德就得到仁德,还怨恨什么呢?”家兄确实有这样的美德。
当时他的父亲苏洵奉命修《礼书》,哥哥苏轼出任凤翔判官,父亲身边没有儿子侍奉。苏辙于是上奏请求留在京城侍养父亲。过了三年。苏轼卸任回到京城,苏辙才请求担任大名推官。过一年,父亲去世。等到守孝期满后,神宗即位已经三年了,急于使天下平安。苏辙上书谈论政事,当天就在延和殿被召见并回答了皇上的相关询问。当时,王安石刚刚得到皇上的宠信,凭参知政事的身份主管三司条例司。皇上让苏辙做王安石的下属,苏辙没有推辞。
元祐六年,皇帝下诏任命苏辙担任尚书右丞,苏辙上奏说:“我年幼时和哥哥苏轼一起接受父亲的教育,但遭遇不幸,父亲去世了。大凡我需要学习的做官所需各种知识,都依赖哥哥的成全造就。现在我承蒙圣恩参与国政,哥哥也正巧被召回,本来是要被授予吏部尚书的官职,又因为我的原因,改任翰林承旨。我的内心,更加不能安逸,何况哥哥无论是对文献经典,还是政治事务,都超过我的水平。我不敢说仰慕古人推举贤人不回避亲人,只是请求能停止对我的新的任命,想和哥哥一同任侍从官,竭尽能力知思图报,也未必不是好事。”但皇上没有听从。
过了一年调任门下侍郎。当时吕徽仲和刘莘老担任左右丞相。徽仲为人坦率但糊涂,刘莘老曲意奉承他,事情大都由徽仲来决断。只是士大夫的升降和任免,刘莘老暗自篡夺了他的权力,但徽仲一直不明白。苏辙夹在他们中间,行迹非常危险。刘莘老过去担任御史中丞,御史台中过去的同事,大都被他任用,不论官位大小,如果不合自己心意的,就会打击他。宣仁后知道了,刘莘老因为罪过而去职。
苏辙闭门在家又复操于原来的学业,于是《诗》《春秋传》《老子解》《古史》四部书都完成了。曾经抚摸着书卷感叹不已,自己认为获取古代圣贤们留下的思想。整理好书稿并收藏起来,回过头来对孩子们说;“今天世上没有这样的人了,但后代有这方面专长的人,一定会从我的书里获取他需要的东西。”我家本在四川眉山。但因为贫穷不能回去,父亲安葬在眉山的东西,过去曾经约定死后也将安葬于他的墓旁,即使路远也不忍心负约,因此只有连累孩子们了。我住在颍川已经六年,现在是丙戌年秋天的九月份,我阅读箱里的旧书,回忆了自己一辈子所做的事,担心时间久了会忘记,于是就写了《颍滨遗老传》,总共一万多字。不久,自己笑着说:“这是自已在世间的得失罢了,怎么值得告诉那些有专长的人啊!”
家兄十岁时,父亲到外地宦游。母亲亲自教援诗书,他听到古今成败的事,总能说出其中的要害。家兄也发奋努力,有用世之志。母亲高兴地说:“我有个好儿子了!”等到成人,他通晓经史,每天能写几千字的文章。嘉祐二年,欧阳修主持礼部进士考试,厌恶当时浮华不实的文风,想办法改变这种情况。梅圣俞当时参与这件事,得到家兄写的《论刑赏》,拿给欧阳修看。欧阳修又惊又喜,认为他是奇才,打算在众多士子中把他取为第一。
任杭州通判。家兄在那里常常依法变通,方便百姓,百姓因此得以稍稍安定。高丽进贡的使者蔑视、欺凌州郡官吏,接待、陪同的使臣都仗势骄傲专横,直至同上级官吏分庭抗礼。家兄派人对他们说:“外国人向往教化来到我国,按理一定会谦恭和顺,现在(高丽使者)竟然这样强横放纵,不是你们诱导,他们也不至于到这地步。如果你们不悔改,我们就要上报朝廷。”接待、陪同的人害怕了,因此稍微收敛。官吏心服,百姓敬爱,等到家兄离任,还称他为学士,不称他的姓。
家兄从密州调到徐州。这时黄河水冲决曹村,徐州城墙将要被毁坏。富有的市民争着出城躲避水灾。家兄说:“如果富有的市民出逃,民心动摇,我和谁守城?我在这里,大水绝不会冲毁城墙。”又把富有的市民赶回城。家兄穿草鞋,持手杖,亲自跑到武卫营,呼喊他们的卒长,对他说:“河水将毁坏城墙,情况急迫,你们虽然是禁军,也应该替我尽力抗灾。”卒长喊着说:“太守都不怕大水,是我们这些百姓舍命报效的时候了。”拿着棍棒走进队伍,率领他的部下短衣光脚拿着簸箕铁锹出营,抢筑东南长堤,起于戏马台,尾部同城墙相连。长堤筑成,大水就漫到了堤下,但没有毁坏城墙,民心才安定。然而大雨日夜不止,河水暴涨,只有三板的城墙没有被淹没。家兄住在城上,过家门而不入。派官吏分墙而守,最终保住了城池,把事情报告朝廷。家兄又请求调拨来年服劳役的人增筑旧城,防备洪水第二次来袭。朝廷答应了家兄的请求。洪灾过后,皇帝下诏褒奖他,徐州百姓至今思念他。
家兄的为人,遇见好人好事就极力赞誉,遇见坏人坏事就尽力斥责,遇见正义的事情就奋勇去做,而不顾危害。因此一生常常困顿,但始终不以此为遗憾。孔子认为伯夷、叔齐是古代的贤人,说:“祈求仁德就得到仁德,还怨恨什么呢?”家兄确实有这样的美德。
东坡先生墓志铭:https://www.gushicidaquan.com/wenyanwen/2967.html
苏辙: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616.html
颍滨遗老姓苏,名字叫辙,字子由。十九岁时考中进士科,开始担任官职。二十三岁时被推举参加“直言”考试,宋仁宗亲自到朝廷主持策问考试。当时仁宗年纪大了,对政事的辛劳感到疲倦。苏辙趁着皇帝的询问,尽力去论说政事的得失。策问试卷送上后,苏辙自己认为一定会被罢官。可是考官司马先把他的策问放在三等,范景仁感到为难。蔡君谟说:“我是三司使。我这个财政长官不敢说这样的话,我感到惭愧而不敢有怨。”只有考官胡武平认为苏辙对皇上不恭敬,要求罢免苏辙。皇上没有答应,并说:“我用‘直言’考试来求得人才,却又因为他直言敢谏而抛弃他,天下人会怎么说我呢?”宰相不得已,把他列入下等,任命他担任商州军事推官。当时他的父亲苏洵奉命修《礼书》,哥哥苏轼出任凤翔判官,父亲身边没有儿子侍奉。苏辙于是上奏请求留在京城侍养父亲。过了三年。苏轼卸任回到京城,苏辙才请求担任大名推官。过一年,父亲去世。等到守孝期满后,神宗即位已经三年了,急于使天下平安。苏辙上书谈论政事,当天就在延和殿被召见并回答了皇上的相关询问。当时,王安石刚刚得到皇上的宠信,凭参知政事的身份主管三司条例司。皇上让苏辙做王安石的下属,苏辙没有推辞。
元祐六年,皇帝下诏任命苏辙担任尚书右丞,苏辙上奏说:“我年幼时和哥哥苏轼一起接受父亲的教育,但遭遇不幸,父亲去世了。大凡我需要学习的做官所需各种知识,都依赖哥哥的成全造就。现在我承蒙圣恩参与国政,哥哥也正巧被召回,本来是要被授予吏部尚书的官职,又因为我的原因,改任翰林承旨。我的内心,更加不能安逸,何况哥哥无论是对文献经典,还是政治事务,都超过我的水平。我不敢说仰慕古人推举贤人不回避亲人,只是请求能停止对我的新的任命,想和哥哥一同任侍从官,竭尽能力知思图报,也未必不是好事。”但皇上没有听从。
过了一年调任门下侍郎。当时吕徽仲和刘莘老担任左右丞相。徽仲为人坦率但糊涂,刘莘老曲意奉承他,事情大都由徽仲来决断。只是士大夫的升降和任免,刘莘老暗自篡夺了他的权力,但徽仲一直不明白。苏辙夹在他们中间,行迹非常危险。刘莘老过去担任御史中丞,御史台中过去的同事,大都被他任用,不论官位大小,如果不合自己心意的,就会打击他。宣仁后知道了,刘莘老因为罪过而去职。
苏辙闭门在家又复操于原来的学业,于是《诗》《春秋传》《老子解》《古史》四部书都完成了。曾经抚摸着书卷感叹不已,自己认为获取古代圣贤们留下的思想。整理好书稿并收藏起来,回过头来对孩子们说;“今天世上没有这样的人了,但后代有这方面专长的人,一定会从我的书里获取他需要的东西。”我家本在四川眉山。但因为贫穷不能回去,父亲安葬在眉山的东西,过去曾经约定死后也将安葬于他的墓旁,即使路远也不忍心负约,因此只有连累孩子们了。我住在颍川已经六年,现在是丙戌年秋天的九月份,我阅读箱里的旧书,回忆了自己一辈子所做的事,担心时间久了会忘记,于是就写了《颍滨遗老传》,总共一万多字。不久,自己笑着说:“这是自已在世间的得失罢了,怎么值得告诉那些有专长的人啊!”
作者苏辙资料
苏辙的诗词全集_苏辙的诗集大全,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充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任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 查看详情>>
苏辙古诗词作品: 《送姜司马·七岁立谈明主前》 《诸子将筑室以画图相示》 《赠三局能师二绝·旅食江干秋复春》 《游城西集庆园》 《久雨·云低气尚浊》 《夜卧濯足·海民慢寒备》 《无言亭·处世欲无言》 《次韵子瞻祈雨》 《李简夫挽词·老成浑欲尽》 《送颜复赴阙·》
古诗《东坡先生墓志铭》的名句翻译赏析
- 夏六月,公被命渡海北归。明年,舟至淮、浙。秋七月,被病,卒于毗陵 - - 苏辙 - - 《》
- 予兄子瞻,谪居海南。四年春正月,今天子即位,推恩海内,泽及鸟兽 - - 苏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