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枢密韩太尉书注释译文
注释
1。选自《栾城集》卷二二(《四部丛刊》本)。枢密,指枢密使,官名,掌军政大权。韩太尉,指韩琦(1008—1075),字稚圭,相州安阳(现在河南安阳)人,嘉祐元年任枢密使。
2。太尉执(zhí)事:太尉侍从;太尉,秦、汉时官名,掌兵权。
3。生:指平生。
4。思之至深:研究文章很深;之,代词,指文章。
5。文者气之所形:文是由气形成的。意思是说,养气能使文章内容充实,形式完美。气,养气。
6。然文不可以学而能:然而文章不是单靠学习就能写好的;不可,不可能。然,然而。
7。气可以养而致:气却可以通过修养获得;气,志气;养,修养。
8。养:培养。
9。浩然之气:正大刚直的气质。
10。其:他的。
11。宽厚宏博:宽大厚重宏伟博大。
12。充:充满。
13。称(chèn):相称,符合。
14。太史公:指汉代的司马迁,曾任太史令。
15。周览:饱览。
16。燕、赵:战国时的两个国家。这里泛指北方。
17。间(jiān):中间。
18。豪俊交游:豪杰来往。
19。疏荡:洒脱而不拘束。
20。颇:很。
21。奇气:奇特的气概。
22。二子者:两个人。
23。岂尝:岂,难道。尝,曾经。
24。气充乎其中:精神气质充满在他们的胸中。
25。而溢乎其貌:洋溢在他们的外表。
26。动乎其言:反映在他们的言辞里。
27。而见乎其文:表现在他们的文章中。。
28。自知:自然知晓,自己明了。
29。辙生十有九年矣:我出生已经十九年了;辙,指苏辙;有,通“又”。
30。游:交往。
31。乡党:乡里。
32。所见:所看见的。
33。自广:扩大自己的视野。
35。百氏:指诸子百家。
35。虽:虽然。
36。陈迹:陈旧的东西。
37。以:用来。
38。其:我。
39。志:研习。
40。恐遂汩(gǔ)没:恐怕(志气)因而埋没。遂,因而。汩没,沉没、埋没。
41。决然舍去:毅然离开。
42。求:探求。
43。奇闻壮观:奇异的事物和宏伟的景象。
44。广大:广阔。
45。秦、汉之故都:秦朝和汉朝故都咸阳。
46。恣(zì)观:尽情观赏。
47。高:高峻。
48。顾:看到。
49。奔流:奔腾流泻。
50。慨然想见:感慨的想到。
51。京师:指京城汴梁。
52。仰观:瞻仰。
53。壮:壮丽。
54。仓廪(lǐn):粮仓。
55。府库:指国家贮藏财物、兵甲的处所。
56。城池:指城墙和护城河。
57。苑囿(yuányòu):猎苑。
58。富:富丽。
59。大:广大。
60。巨丽:极其美好。
61。翰林:翰林学士,古代官名。
62。宏辩:宏伟善辩。
63。秀伟:秀美魁梧。
64。游:交往。
65。聚:聚集。
66。以才略冠(guàn)天下:才能谋略为天下第一。
67。以:以致,因此。
68。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四夷,指周边的少数民族。惮,畏惧。发,行动,发动。
69。周公:指姬旦。
70。召(shào)公:指姬奭(shì)。
71。方叔:指西周周宣王时卿士。
72。召虎:指召穆公。中国周朝诸侯国召国君主之一。
73。而:可是。
74。焉(yān):啊。
75。且:况且。
76。不志其大:没有立下大志;志其大:立下大志。
77。虽:即使。
78。辙之来也:苏辙这次来(京)。
79。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在山上看到了终南山、嵩山、华山之高峻;终南,指终南山;嵩,指嵩山;华,指华山。
80。大:浩大。
81。深:深远。
82。欧阳公:指欧阳修(1007年-1073年),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
83。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却还是因为没有见到太尉(感到遗憾)。
84。观:看到。
85。光耀(yào):风采。
86。闻一言以自壮:听到你的一句话来激励自己。
87。尽:看尽。
88。大观:雄伟景象。
89。辙(zhé)年少:我还很年轻。年少:年轻。
90。通习吏事:通晓官吏的业务。
91。向:先前。
92。斗升之禄:微薄的俸禄。
93。偶然:表示突然的,意想不到的,不是经常的。
94。其:我。
95。赐归待选:朝廷允许回乡等待朝廷的选拔。赐:准许。
96。优游:从容闲暇。
97。益(yì):更加
98。学:学习。
99。苟(gǒu):如果。
100。辱教之:屈尊教导我。
101。幸:幸运。
作品译文
太尉执事:我生性喜好写文章,对此想得很深。我认为文章是气的外在体现,然而文章不是单靠学习就能写好的,气却可以通过培养而得到。孟子说:“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现在看他的文章,宽大厚重宏伟博大,充塞于天地之间,同他气的大小相称。司马迁走遍天下,广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之间的英豪俊杰交友,所以他的文章疏放不羁,颇有奇伟之气。这两个人,难道曾经执笔学写这种文章吗?这是因为他们的气充满在内心而溢露到外貌,发于言语而表现为文章,自己却并没有觉察到。
我出生已经十九年了。我住在家里时,所交往的,不过是邻居同乡这一类人。所看到的,不过是几百里之内的景物,没有高山旷野可以登临观览以开阔自己的心胸。诸子百家的书,虽然无所不读,但是都是古人过去的东西,不能激发自己的志气。我担心就此而被埋没,所以断然离开家乡,去寻求天下的奇闻壮观,以便了解天地的广大。我经过秦朝、汉朝的故都,尽情观览终南山、嵩山、华山的高峻,向北眺望黄河奔腾的急流,深有感慨地想起了古代的英雄豪杰。到了京城,抬头看到天子宫殿的壮丽,以及粮仓、府库、城池、苑囿的富庶而且巨大,这才知道天下的广阔富丽。见到翰林学士欧阳公,聆听了他宏大雄辩的议论,看到了他秀美奇伟的容貌,同他的学生贤士大夫交游,这才知道天下的文章都汇聚在这里。太尉以雄才大略称冠天下,全国人依靠您而无忧无虑,四方异族国家惧怕您而不敢侵犯,在朝廷之内像周公、召公一样辅君有方,领兵出征像方叔、召虎一样御敌立功。可是我至今还未见到您呢。
再说一个人的学习,如果不是有志于大的方面,即使学了很多又有什么用呢?我这次来,对于山,看到了终南山、嵩山、华山的高峻;对于水,看到了黄河的深广;对于人,看到了欧阳公;可是仍以没有谒见您而为一件憾事。所以希望能够一睹贤人的风采,就是听到您的一句话也足以激发自己雄心壮志,这样就算看遍了天下的壮观而不会再有什么遗憾了。
我年纪还很轻,还没能够通晓做官的事情。先前来京应试,并不是为了谋取微薄的俸禄,偶然得到了它,也不是自己所喜欢的。然而有幸得到恩赐还乡,等待吏部的选用,使我能够有几年空闲的时间,将用来更好地研习文章,并且学习从政之道。太尉假如认为我还可以教诲而屈尊教导我的话,那我就更感到幸运了。
上枢密韩太尉书:https://www.gushicidaquan.com/wenyanwen/309.html
苏辙: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616.html
文章的第一段,大意是提出了“养气与作文”的关系这样一个观点,并且以孟子、司马迁作为内心修养和外在阅历的例证。第二段,大意是叙述自己通过周览和交游两条途径来养其气,可惜的是没有见到太尉。第三段的大意是从“志其大” 的假设,落实到求见太尉的宗旨。最后一段是求见太尉的结束语。
首先是称谓问题。为了表示尊重,不直呼对方,而称“太尉执事”。“执事”,左右的人。这是表示谦谨的说法。
第一段,先从作文当有养气之功谈起,明确提出:“以为文者,气之所形”,文章是“气”的表现。接着提出总领全文的“养气”说。在具体阐述“养气”说的时候,作者引古人事例作了说明。一是孟子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作者认为,孟子的文章,内容宽厚宏博,并且充溢在天地之中,正是跟他的“气”的大小相称。这实际上强调的是内在修养问题。二是司马迁。作者认为司马迁遍游天下,知多见广,所以他的文章风格疏放潇洒,跌宕多姿,颇有奇气。这实际上是强调外在阅历问题。最后,作者总结道,孟子、司马迁二人的文章,都不是学出来的,而是因为“气”充满在他们心中。这段论述很周严。
第二段,就自身经历进一步对“养气”说展开论述。作者有前后不同的两种学习经历。第一种是交游不广、见闻不博,只学古人陈旧过时的东西。第二种是“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作者在谈到第二种学习经历时,列举了四个事实:一是经过秦汉故都,尽情观赏;二是眺望黄河,想像着古时的英雄人物;三是到了京城,饱览一切,知道了天地的广阔、美丽;四是谒见了欧阳公,知道天下的好文章都汇集在这里。归纳起来,实际上是游览天下名山大川 ,广交天下的文人学士。而这两样,实际上说的都是外在的阅历,可见,苏辙是更重视外在的阅历的。
写信的目的是想要求韩琦接见,文章至此,却还只字未提。
第三段,由上文欧阳公,自然引出韩琦。这一段主要是颂扬韩琦。表明欲见之意。“才略冠天下”,才能谋略位居天下第一。“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是说韩琦在内政方面有如周、召二公之贤,在领兵方面就像方叔、召虎那样能干。“这段最后“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明确求见之意。
第四段,再次自明志气,再次表明求见之意。“且学为政”,并且学习治理政事。这一段特别申明入京师“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可见其志向宏大。
作者苏辙资料
古诗《上枢密韩太尉书》的名句翻译赏析
- 然幸得赐归待选,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归益治其文,且学为政 - - 苏辙 - - 《》
-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 - - 苏辙 - - 《》
- 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 - 苏辙 - - 《》
- 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 - - 苏辙 - - 《》
- 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 - - 苏辙 - - 《》
- 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 - - 苏辙 - - 《》
- 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 - - 苏辙 - - 《》
- 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 - - 苏辙 - - 《》
- 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 - - 苏辙 - - 《》
- 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 - - 苏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