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诗人 > 洪迈的诗 > >赏析的意思

稼轩记赏析

朝代:宋代 作者:洪迈 出自: 更新时间:2018-10-22
文章首段以“国家行在武林,广信最密迩畿辅”一句交待了新居的地理位置。信州最靠近南宋都城杭州,虽离京城很近,但却远离京城的纷扰。“东舟西车,蜂午错出,势处便近”,可见信州交通极为发达,车船往来,甚是便利,因此许多士大夫都居住在这里。
建园情形的描述如同电影镜头,由大及小、由外及内。此地虽“其局不能宽”,但可以“避燥湿寒暑”,因此人们趋之若鹜,从“环城中外,买宅且百数”可以见得构园筑宅已成时尚。以上几句话为辛弃疾也选择在此处建园作好了铺垫。紧接着,作者逐渐推移,将镜头转向“郡治之北可里所”的“小”地方。此处“三面傅城”,有屏障;“前枕澄湖如宝带”,有湖光水色可观赏,不仅如此,作者还列出精确的数据来说明其地形开阔,纵长“千有二百三十尺”,横宽“八百有三十尺”,而且“截然砥平”,完全“可庐以居”,可见的确是个好去处。
接着,作者又说“而前乎相攸者皆莫识其处”,可见,此地并不偏僻,然而一批批前来勘察宅地的人却“莫识其处”,作者这么说是为了更好地突出“稼轩”主人独到的眼光。此处的择居之“识”为下文辛弃疾的“识”作铺垫,“天作地藏,择然后予”,这块钟灵毓秀之处,只有辛弃疾的过人眼“识”才能择之。
尤其是“乃荒左偏以立圃,稻田泱泱,居然衍十弓”,写了宅园的具体情形,突出了园主的隐逸之意。随后,作者又推测园主“他日释位得归,必躬耕于是”,并为园命名为“稼轩”、命田边立亭为“植杖”,可见园主对新居十分倾心:下面镜头拉近,“东冈西阜,北墅南麓,以青径款竹扉,锦路行海棠。集山有楼,婆娑有室,信步有亭,涤砚有渚。皆约略位置,规岁月绪成之”。园内景色一览无余,亭台楼阁,海棠竹扉,一派旖旎风光,尽显盎然情趣。最后,同主以“吾甚爱吾轩,为吾记”点明主题。
第二段由园及人,写稼轩主人辛弃疾的成就和功绩。作者一开始便评价辛弃疾为“余谓侯本以中州隽人,抱忠仗义,章显闻于南邦”。评价中饱含赞誉,可见其功业昭彰,声名远播他年轻时曾经勇擒叛徒张安困,作者用“如挟冕兔”来比喻其出兵迅疾,用“束马衔枚”来描述其军纪整肃,以“间关西奏淮”来表现其行军艰难。一番描述生动传神地展现了辛弃疾英气逼人的将领形象,仿佛作者亲眼所见一般。后来,辛弃疾自然因这一次卓越的功勋受到朝廷的赏识。辛弃疾所建的第二次功勋是平定赖文政茶商军武装暴乱。至此,作者对辛弃疾志向、才干的评价到达了最高峰,同情饱满,赞颂之意溢于言表。
然而,“此志未偿,因自诡放浪林泉,从老农学稼,无亦大不可欤”,壮志未酬,便急流勇退,字里行间无限惋惜。作者此处抑扬分明,褒贬兼有,可见二人感情十分深厚。接下来行为较为轻松,别有一番诙谐之趣。“若予者,伥伥一世间,不能为人轩轾,乃当急须袯襫,醉眠牛背,与荛童牧竖肩相摩”,对于作者来说,这一世过得甚为糊涂,不知所措,言语也无足轻重,只能披起蓑衣,醉卧牛背,与放牧砍柴的儿童一起体会这乡间乐趣。字里行间大有老庄遗风,隐逸形象尽显。
最后,作者又描绘了未来老友相聚的有趣场景:“幸未黧老时及见侯展大功名,锦衣来归,竟厦屋潭潭之乐,将荷笠棹舟,风乎玉溪之上。”此处所写的隐居生活与上文批评的“无亦大不可欤”似乎有很大矛盾。不过作者这里所说的是“将来”,是“展大功名,锦衣来归”之时。同是隐居,时间不同,前提也就不同,作者希望的是后者而不是前者。“因园隶内谒曰:‘是尝有力于稼轩者。’侯当辍食迎门,曲席而坐,握手一笑,拂壁间石细读之,庶不为生客”。作者设想出故友重逢的热络情景,意在以“将来”之事侧击老友的“现今”之心。动之以情,可谓是用心良苦。
作者试图以此文告诉老友,应以民族大业为重,隐居虽是最终的归宿,但当下不应以个人进退为限,如要隐居,还应留待将来,其弦外音,显而易见。文章借记园为名,规劝友人,使得文章内涵深刻,非俗不可耐的阿谀之作,亦非一般的应酬文章。在写作过程中,作者先是用辛弃疾的自身辉煌来重新激起他的热情,劝其重振雄风,随后又用未来的情景来唤起他的斗志,这样做,既感染了对方,又能在不知不觉中打动对方,手法运用极为巧妙,可见作者的良苦用心。

稼轩记:https://www.gushicidaquan.com/wenyanwen/2987.html

洪迈: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19.html

理义的力量足以深深地打动人心,最终能够穿越肌肤,深入骨髓,这只不过是在言语瞬息间的事,原本没有什么特别的奇怪诡异之处。
楚昭王遭到吴王阖庐的猛攻,国家灭亡,自己也被迫出逃,楚国的父老们给他送行,楚昭王说:“父老们,请回去吧,何愁没有国君呢?”父老们说:“哪里有像大王这么贤明的国君呢!”于是纷纷跟着楚昭王出逃。有人(申包胥)忙赶往秦国号哭求救,楚国最终因此得以复国。
汉高祖刘邦进入关中后,召集各县的豪杰说:“大家被秦朝苛酷的刑法所害已经很长时间了,现在我统治关中,与父老们相约定下三条法律。我之所以入关,是为了替父老兄弟们除去祸害,并不是为了侵犯和虐待老百姓,请大家不要担心。”又派人和秦朝官吏一起到各郡县乡邑,向老百姓宣传政策,关中的百姓都很高兴。不久,项羽率大军入关,所过之处,鸡犬不宁,血流成河,人民对项羽大失所望。于是刘氏四百年的江山基业就这样奠定了。
唐明皇李隆基为了躲避安禄山的叛军,逃到扶风(今陕西宝鸡东)时,士兵中有许多人想逃走,而且谣言四起,对唐明皇出口不逊。唐明皇召见将士们并对他们说:“我用人不当,以致胡人安禄山发动叛乱,现在必须长途跋涉以避开叛军的锋芒。各位仓猝之间跟随我出走,不能与父母、妻儿告别,对此我感到很惭愧,现在任凭大家回家,我和我的子弟们前往四川,今天在此和大家诀别。回去见到父母和长安的父老们,替我向他们致意问候。”众将士都哭着说:“无论是生是死,我们都跟随皇帝陛下”。于是谣言便自动消失了。
(安禄山的)叛军围困张巡驻守的雍丘城(今河南枸县),大将们劝张巡投降,张巡设置了皇帝的画像,率领众将士朝拜。将士们都痛哭流涕,张巡把(劝他投降的)六个大将带到(皇帝画像)前,用忠义大孝指责他们,然后把他们斩首,守城将士的抗敌决心更加受到鼓舞。
(唐德宗时),河北有四人叛乱称王。李抱真派贾林劝说王武俊,并假托皇帝的话说:“朕以前的确把事情做错了,朋友之间发生了误会,尚且可以相互道歉,何况我身为天下君主呢?”王武俊于是就首先倡议其他称王的人一同归顺朝廷。等到德宗皇帝在奉天下诏书时,王武俊派人对田悦说:“皇帝正为了国家大事担忧,用恩德安抚我们,我们为什么不能改过自新,归顺朝廷呢?”
王庭凑窃据了成德(今河北正定)以后,韩愈奉命前去安抚。王庭凑剑拔弩张迎接韩愈。到客馆后,王庭凑又在庭院内布满了全副武装的士兵。韩愈向他们讲述了安史之乱以来背叛和归顺朝廷的利害关系及祸福相互转化的道理,王庭凑害怕军心动摇,挥手让士兵出,最终王庭凑还是做了唐朝的藩臣。
以上这几件事,虽然发生在不同的时代,但所用的方法都是相同的。我们大宋朝在靖康、建炎年间所遭受的灾难严重到了极点,但是却没有听说有类似的事情发生,这是为什么呢?

作者洪迈资料

洪迈

洪迈的诗词全集_洪迈的诗集大全,洪迈(1123-1202),南宋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字景卢,号容斋,又号野处。洪皓第三子。官至翰林院学士、资政大夫、端明殿学士,宰执(副相)、封魏郡开国公、光禄大夫。卒年八十,谥文敏。配张氏,兵部侍郎张渊道女、继配陈氏,均封和国夫人。南宋著名文学家。..... 查看详情>>

洪迈古诗词作品: 《秩满造朝·打鼓发姑孰》 《送禅师往妙香寺元住云溪》 《效渊明·人生本无事》 《清閟堂·昔闻王子猷》 《古风二首寄汪明道》 《送沈虞卿秘监将漕江东》 《送建州徐生》 《送金确然归弋阳》 《九月十七日夜度蔡道岭宿弥勒院》 《寄题分绣阁

《稼轩记》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