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竹君先生传创作背景
《朱竹君先生传》是清代文学家姚鼐为朱筠先生创作的一篇传记。此文是姚鼐的代表作之一,写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朱筠逝世之后,先叙其奏言开设四库全书馆以及在馆中事迹,重点突出朱筠远见卓识和不阿私情、耿介正直的可贵品格,再叙其为人,塑造了朱筠礼贤下士和蔼可亲的人物形象,在介绍朱筠生平经历的同时,体现了作者在同时撰写的《祭朱竹君学士文》中所颂扬的“不为势趋,不为利眯”的品格。此文结构谨严,叙事简洁,富有情韵,特别是在刻画人物性格上,往往寥寥数语,便情趣韵味和盘托出。
朱筠,是清乾隆年间的名士,字美叔,又字竹君,曾先后出任安徽、福建学政。博闻宏览好奖掖后进,承学之士望为依归。清中叶的许多著名文士,如汪中、戴震、王念孙、章学诚、黄景仁等,或出其门,或入其幕。这样多的名家、大家成就的取得,都与朱筠有关,足见朱筠在当时的名气和地位。乾隆皇帝决定《四库全书》开馆编纂,就是采纳了朱筠等人的提议而开始的。此文作者姚鼐和朱筠是亦师亦友的关系,正是因为《四库全书》开馆,姚鼐才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被荐入馆充纂修官。两年间与朱筠朝夕相处,彼此之间有了更多的交往和了解,此文就是作者为朱筠写的一篇传记。
1.大兴:县名,今属北京市。
2.石君珪:朱珪,字石君,号南崖,晚号盘陀老人,朱筠的弟弟。乾隆十三年(1748)进士,官至工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性孝友,通经术,清操亮节,卒谥文正。
3.中:考中。乾隆十九年:即公元1754年。
4.编修:明、清为翰林院属官,以一甲二三名进士及庶吉士之留馆者充任,无定员,亦无实际职务。
5.日讲起居注官:相当于皇帝的秘书,择词臣中才学品德出众者兼任。侍读学士;给帝王讲学的官。
6.督安徽学政:即任安徽省的提督学政官职,掌管全省考试童生及生员的事宜。
7.刘文正(1699—1773):即刘统勋,乾隆时官至东阁大学士兼军机大臣,卒谥文正。
8.疏俊:俊伟杰出。
9.会:适逢。上下诏求遗书:皇上下诏书(发布文告)搜求遗存的书籍。
10.《永乐大典》:明成祖永乐年间命解缗、姚广孝等人编辑的一部类书,共有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抄录了大量宋元以来的佚文秘典。今仅存七百三十卷,其馀多在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被烧毁,部分则散失。
11.军机处:清代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始称军机房,建于雍正七年(1729)用兵西北之需。雍正十年(1732)正式改称办理军机处,简称军机处。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或京堂充任军机大臣,每日晋见皇帝,职掌商承处理军国要务,用“面奉谕旨”的名义向各地方、各部门官员发布指示。
12.顾:却。
13.寝之:即压而不予上报。寝,此处用其“止息”之义。
14.于文襄(1714—1779):名敏中,字叔子,号耐圃,江苏金坛县人。乾隆进士,历官户部侍郎兼军机大臣,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卒谥文襄。著有《临清纪略》。
15.《日下旧闻》:清朱彝尊撰,共四十二卷,记述北京的各种掌故史迹。乾隆三十九年(1774)令朱筠、窦光鼐等人继此书纂成《日下旧闻考》,共一百二十卷。
16.未几:不久。
17.造谒:拜访晋见。
18.上:皇上,皇帝。
19.逾年:过了一年。
20.友于兄弟:与兄弟非常友爱。
21.后进:后辈。
22.彊识(zhì):强于记忆。彊通强。识,记。
23.属(zhǔ)文:撰著文辞。
24.文气奇纵:姚鼐在《祭朱竹君学士文》中,曾赞“君之属文,如江河汇。不择所流,荡无外内;猋怒涛惊复于恬靡。小沚澄潭,亦可以喜。世皆知君,文士之硕”。
25.小学:即包括音韵、训诘在内的语言文字学。因儿童入学先学文字,故名。
26.诸生:明清时经各省各级考试录取入府、州、县学的生员,有增生、附生、察生、例生等名目,统称诸生。
27.陈伯思:名本忠,字伯思,昌平(今属北京)人。乾隆三十四年(1769)进士,历任户部郎中、提督贵州学政。
28.摩厉:磨炼,切磋。
29.第:只。已:止。全句意谓:岂但只想作文士就算了呢!
30.耽:酷嗜。
31.致:招致。
32.极:用作动词,意谓尽量发挥。
33.殁(mò):死。
白话译文
朱竹君先生,名筠,大兴人,字美叔,又字竹君,和他的弟弟石君珪,年少时都以会写文章而出名。先生乾隆十九年中进士,授官编修,后升至日讲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读学士,督安徽学政,因过降级,又重为编修。
先生起初受到诸城刘文正公赏识,被认为是疏朗俊伟奇特之士。后来到安徽,遇到皇上下诏搜求散佚的书籍,先生上奏说翰林院储存有《永乐大典》,里面有很多当世见不着的古书,请成立一个专门机构来搜寻校阅,并且陈述的搜集方法也十分完备。当时刘文正在军机处,却不高兴,认为不是紧要的政事而徒增烦恼,打算建议让这事停下来,而唯独金坛文襄公认为先生的奏议很好,跟刘文正坚决争执,最终采用先生的意见上奏给了皇上,四库全书馆从此启动了。先生进入京城,住在馆中,纂修《日下旧闻》。不久,文正去世,文襄任四库馆事务总裁,特别看重先生。先生却不去拜访,还不时因主持馆中事跟他的意见抵触,文襄感到十分遗憾。一天见到皇上,谈及先生,皇上便称许朱筠学问文章远超别人,文襄默然不能发话,先生因此而安然无事。其后督理福建学政,过了一年,皇上派他弟弟珪接替他,回来几个月,就去世了。
先生为人,在家与兄弟友善,而在外喜好交游。称赞别人的好处,唯恐没有说到极致;若有过错,就总是掩饰。后进之士多因他的称许而得名。先生房中从早到晚不曾没有客人,整日整夜跟客人饮酒谈笑,博学强记却不衰减,还时常在这期间写文章。他的文章才气新奇豪放,对于义理、事务、情态,无不具备,想要说的话无不穷尽,尤其喜爱小学(文字音韵训诂之学),当学政时,遇到贤能的生员,跟他们说话谈论就好像同辈人一样,劝别人为学要先从识字开始,语意诚恳殷勤,离去之后人们都爱戴思念他。他想要写的书都没有写成,有诗文集合若干卷。
姚鼐说:我开始认识竹君先生,是靠了昌平陈伯思的关系。当时都二十几岁,聚在一起慷慨激扬纵论时事,相互磨练探讨学问,志向实在伟大啊,哪里只是要作一个文人学士而已呢!先生与伯思,都是卓越人才而沉溺饮酒。伯思中年因酒致病,不能完全发挥他的才华。先生以文章名扬海内,豪放俊逸超过伯思,而伯思持论稍微中和一些。先生晚年,来访宾客更为繁盛,入了他门的,都跟他密切交往,这样也就很劳累了。我回到南方这几年,听说伯思也衰老病重了,而先生去世时年纪才过五十,令人痛惜啊!他在安徽、福建任上时,常常带领宾客饮酒赋诗,游玩山水,幽深险要处都到过。我间或来到山中崖谷,便遇见先生题名,是可推想而知的啊。
朱筠,是清乾隆年间的名士,字美叔,又字竹君,曾先后出任安徽、福建学政。博闻宏览好奖掖后进,承学之士望为依归。清中叶的许多著名文士,如汪中、戴震、王念孙、章学诚、黄景仁等,或出其门,或入其幕。这样多的名家、大家成就的取得,都与朱筠有关,足见朱筠在当时的名气和地位。乾隆皇帝决定《四库全书》开馆编纂,就是采纳了朱筠等人的提议而开始的。此文作者姚鼐和朱筠是亦师亦友的关系,正是因为《四库全书》开馆,姚鼐才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被荐入馆充纂修官。两年间与朱筠朝夕相处,彼此之间有了更多的交往和了解,此文就是作者为朱筠写的一篇传记。
朱竹君先生传:https://www.gushicidaquan.com/wenyanwen/3098.html
姚鼐: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701.html
注释1.大兴:县名,今属北京市。
2.石君珪:朱珪,字石君,号南崖,晚号盘陀老人,朱筠的弟弟。乾隆十三年(1748)进士,官至工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性孝友,通经术,清操亮节,卒谥文正。
3.中:考中。乾隆十九年:即公元1754年。
4.编修:明、清为翰林院属官,以一甲二三名进士及庶吉士之留馆者充任,无定员,亦无实际职务。
5.日讲起居注官:相当于皇帝的秘书,择词臣中才学品德出众者兼任。侍读学士;给帝王讲学的官。
6.督安徽学政:即任安徽省的提督学政官职,掌管全省考试童生及生员的事宜。
7.刘文正(1699—1773):即刘统勋,乾隆时官至东阁大学士兼军机大臣,卒谥文正。
8.疏俊:俊伟杰出。
9.会:适逢。上下诏求遗书:皇上下诏书(发布文告)搜求遗存的书籍。
10.《永乐大典》:明成祖永乐年间命解缗、姚广孝等人编辑的一部类书,共有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抄录了大量宋元以来的佚文秘典。今仅存七百三十卷,其馀多在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被烧毁,部分则散失。
11.军机处:清代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始称军机房,建于雍正七年(1729)用兵西北之需。雍正十年(1732)正式改称办理军机处,简称军机处。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或京堂充任军机大臣,每日晋见皇帝,职掌商承处理军国要务,用“面奉谕旨”的名义向各地方、各部门官员发布指示。
12.顾:却。
13.寝之:即压而不予上报。寝,此处用其“止息”之义。
14.于文襄(1714—1779):名敏中,字叔子,号耐圃,江苏金坛县人。乾隆进士,历官户部侍郎兼军机大臣,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卒谥文襄。著有《临清纪略》。
15.《日下旧闻》:清朱彝尊撰,共四十二卷,记述北京的各种掌故史迹。乾隆三十九年(1774)令朱筠、窦光鼐等人继此书纂成《日下旧闻考》,共一百二十卷。
16.未几:不久。
17.造谒:拜访晋见。
18.上:皇上,皇帝。
19.逾年:过了一年。
20.友于兄弟:与兄弟非常友爱。
21.后进:后辈。
22.彊识(zhì):强于记忆。彊通强。识,记。
23.属(zhǔ)文:撰著文辞。
24.文气奇纵:姚鼐在《祭朱竹君学士文》中,曾赞“君之属文,如江河汇。不择所流,荡无外内;猋怒涛惊复于恬靡。小沚澄潭,亦可以喜。世皆知君,文士之硕”。
25.小学:即包括音韵、训诘在内的语言文字学。因儿童入学先学文字,故名。
26.诸生:明清时经各省各级考试录取入府、州、县学的生员,有增生、附生、察生、例生等名目,统称诸生。
27.陈伯思:名本忠,字伯思,昌平(今属北京)人。乾隆三十四年(1769)进士,历任户部郎中、提督贵州学政。
28.摩厉:磨炼,切磋。
29.第:只。已:止。全句意谓:岂但只想作文士就算了呢!
30.耽:酷嗜。
31.致:招致。
32.极:用作动词,意谓尽量发挥。
33.殁(mò):死。
白话译文
朱竹君先生,名筠,大兴人,字美叔,又字竹君,和他的弟弟石君珪,年少时都以会写文章而出名。先生乾隆十九年中进士,授官编修,后升至日讲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读学士,督安徽学政,因过降级,又重为编修。
先生起初受到诸城刘文正公赏识,被认为是疏朗俊伟奇特之士。后来到安徽,遇到皇上下诏搜求散佚的书籍,先生上奏说翰林院储存有《永乐大典》,里面有很多当世见不着的古书,请成立一个专门机构来搜寻校阅,并且陈述的搜集方法也十分完备。当时刘文正在军机处,却不高兴,认为不是紧要的政事而徒增烦恼,打算建议让这事停下来,而唯独金坛文襄公认为先生的奏议很好,跟刘文正坚决争执,最终采用先生的意见上奏给了皇上,四库全书馆从此启动了。先生进入京城,住在馆中,纂修《日下旧闻》。不久,文正去世,文襄任四库馆事务总裁,特别看重先生。先生却不去拜访,还不时因主持馆中事跟他的意见抵触,文襄感到十分遗憾。一天见到皇上,谈及先生,皇上便称许朱筠学问文章远超别人,文襄默然不能发话,先生因此而安然无事。其后督理福建学政,过了一年,皇上派他弟弟珪接替他,回来几个月,就去世了。
先生为人,在家与兄弟友善,而在外喜好交游。称赞别人的好处,唯恐没有说到极致;若有过错,就总是掩饰。后进之士多因他的称许而得名。先生房中从早到晚不曾没有客人,整日整夜跟客人饮酒谈笑,博学强记却不衰减,还时常在这期间写文章。他的文章才气新奇豪放,对于义理、事务、情态,无不具备,想要说的话无不穷尽,尤其喜爱小学(文字音韵训诂之学),当学政时,遇到贤能的生员,跟他们说话谈论就好像同辈人一样,劝别人为学要先从识字开始,语意诚恳殷勤,离去之后人们都爱戴思念他。他想要写的书都没有写成,有诗文集合若干卷。
姚鼐说:我开始认识竹君先生,是靠了昌平陈伯思的关系。当时都二十几岁,聚在一起慷慨激扬纵论时事,相互磨练探讨学问,志向实在伟大啊,哪里只是要作一个文人学士而已呢!先生与伯思,都是卓越人才而沉溺饮酒。伯思中年因酒致病,不能完全发挥他的才华。先生以文章名扬海内,豪放俊逸超过伯思,而伯思持论稍微中和一些。先生晚年,来访宾客更为繁盛,入了他门的,都跟他密切交往,这样也就很劳累了。我回到南方这几年,听说伯思也衰老病重了,而先生去世时年纪才过五十,令人痛惜啊!他在安徽、福建任上时,常常带领宾客饮酒赋诗,游玩山水,幽深险要处都到过。我间或来到山中崖谷,便遇见先生题名,是可推想而知的啊。
作者姚鼐资料
姚鼐的诗词全集_姚鼐的诗集大全,姚鼐(1731-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安徽桐城人。清代著名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乾隆十五年(1750)中江南乡试,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授庶吉士,三年后散馆改主事,曾任山东、湖南副主考,会试同考官。..... 查看详情>>
姚鼐古诗词作品: 《又寄方植之》 《归舟·风起横江晚未休》 《由仪真至滁州口号》 《又次韵答陈石士·发德诛奸作一书》 《夜起岳阳楼见月》 《跋汪稼门提刑登岱诗刻》 《邯郸口号·邯郸妙伎绣襦衣》 《祝袁简斋八十寿时方送小郎就婚湖州·先生筑馆冶城隈》 《题韩魏公早朝像》 《夜抵枞阳》
古诗《朱竹君先生传》的名句翻译赏析
- 先生中乾隆十九年进士,授编修,进至日讲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读学士,督安徽学政,以过降级,复为编修 - - 姚鼐 - - 《》
- 朱竹君先生,名筠,大兴人,字美叔,又字竹君,与其弟石君珪,少皆以能文有名 - - 姚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