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朗先生墓碣注释译文
唉!世上那些能加强自我品德修养,并在世上建立功名来取得富贵的人,世人没有不称颂他们的,像这样的就被人们认为是贤能之人了;但是人们不知道这些也只不过是外在的表现而已。如果那些贤能之人的内心之中有不对的地方,那么即使他们能在一时显明,君子又怎么能够认可效法他们呢!当初孔子的门人弟子,他们把握自己,立身处事(使自己有所成就),不因为是小的节操就不遵行礼法(孔安国注:“闲,犹法也。”),这个标准可谓严格了。但对于虞仲、夷逸(邢昺疏:“此二人隐遁退居,放置言语,不复言其世务,其身不仕浊世,应于纯洁;遭世乱,自废弃以免患,应于权也。”)这些人,他们都被置于礼法之外,但是孔子对他们却竭力取法;这就是了解他们内心当中对于世务是不随便不苟同的啊。
往昔我已故的好友吴纯甫曾称赏玄朗先生的为人;他历数平生的知心朋友,而唯独称说玄朗先生有高尚的德行,有崇高的节操;因为这些美德表现在他隐私和独处的时候而不能在世人中间传诵,这是玄朗被我们称为贤者的原因,而世人却不会知晓这些。
玄朗姓沈,自号玄朗。年少时有卓越的才能。做文章时随心所欲口授即能成篇。与吴纯甫、周于歧是同乡,他们一样有名气。这三个人都是知交好友。周于歧仕途通达,官做到大理寺丞;玄朗和纯甫屡次被乡试所困扰。吴纯甫晚年才得以被推荐。这之后多次在南宫参加考试,又都没有考中,就这样一直到辞世。可是两人在学校中,名声响亮。太末方思道做昆山县令的时候,自许为天下文学名士,可是对于玄朗和纯甫却深深地推重和褒奖。纯甫后来更加振奋勉励自己,修筑名园,与他的学生讲学论文,县里那些有才华的人大都归附他。
玄朗用饮酒来放纵自己,没有一天不喝醉,应对别人的话也常常都是醉话。经常带着烧饼,独自往来于山里。有时候把头发披散在两边,在大街上裸露着上身,遇着不如意的事情,就破口大骂。家里生活贫困,就到县令那里去借钱,县令也笑着借给他。有个郡里的推官想延请为老师,玄朗每天与他饮酒,不说一句话;年终时辞别而去,(只剩下)盛酒的坛罐堆满了院子。督学御史和玄朗先生有故交,下文书令他前去参加阅卷;玄朗有不屑于参加的意思,故意的放出一些狂妄的话来推辞此事,御史也没能把他招去。玄朗对于书籍强于记忆,看过以后就绝不再看,他家里书架上有数千卷藏书,他指着(这些书)对纯甫说:“我能够神游这些书籍之间。”
玄朗在嘉靖七年二月二十二日辞世,终年四十二岁,有一个儿子,名字叫做大宗。他的兄弟辈在文学上都有名气,(玄朗死后)葬在县内的马鞍山,姓沈的家庭到现在仍然有做官的,唯独玄朗带着满腹的才气直到去世,世人还把他叫做“狂生”。嘉靖某年月日,(玄朗)被附葬在朱沥原家的祖坟旁边。吴纯甫说:“我应该为他写一个墓志铭。”等到吴纯甫往北方去,大宗把他送到浒墅,哭着请求他(写墓志铭)。吴纯甫答应大宗在回到南方以后再来写,而最终没有写。于是,大宗把这件事托付给我,大约又过了二十年,才为他雕刻在墓碑之上。唉,吴纯甫可以说是了解玄朗最深的人啊!
居士贡入太学(补充:“贡”,封建时代给朝廷荐举人才,如“贡生”,指指经科举考试升入京师国子监读书的人),被选拔调任清苑主簿,管理马政。居士拒绝别人赠送的礼物钱财,多次对太守进言利弊的建议。又想要开采郎山煤,疏导九河。他谋划的诸多事宜都与时事相吻合,太守对他赞叹称奇。恰逢开始建造芦沟河桥,雷尚书檄文下到该郡选拔这方面的人才,得到清苑主簿(即居士)并任用他。然而清苑的百姓(更)爱他的仁义宽容,当听说居士的孙子杜化中在乡里考中举人,高兴着互相说道:“本来就知道我们的杜父母官(居士)一定有(优秀的)后人”居士升任泸州经历,遭遇母亲丧事,服丧期满后,改任巩昌。居士到任就陈述茶马方面的利弊,太守重用他的才能,郡里事务大多咨询他。最终死在任上,享年五十岁。
居士治学精心广博,特别在诗歌方面擅长。他交往的人都是名士。一生崇尚义气轻视钱财,收养抚恤姻族人,抚养孤寡之人,不害怕分家产给别人。县里有大事,都来向他取决定,他刚直所以容不下别人的过错,族中子弟,经常(因犯错)遭他鞭打,然而没有人曾经为此记在心里(补充:宿留,常见有三个解释,1.停留,等待;2.谓存之于心;3.谓使宿卫﹑滞留),都尊敬佩服他,但是对他怨恨的人却很少。
当初,洧水向东流淌,时间久了,冲积淤泥(多了之后)转向北流淌。居士向县令极力建言,建议疏浚洧水使它与大河相连,扶沟人得到了好处。居士对于家事从不省察(訾省:1,谓计算、察核财物;2,计虑省察),(但是)听到有好的书,用多种方法去买它。(居士)建造了一个书楼,并且告诫子孙好好保存守护它,刻在石头上用来记录(他的告诫之语)。
居士死了之后,他的堂弟孟诗记录他的事迹像这样(指上述文字)。嘉靖四十四年,杜化中考中进士,第二年,担任邢州司理。隆庆三年,吴郡的归有光(我),是杜化中同年的进士,前来担任司马,于是采用孟诗的文字,放进去为他(居士)写了家传。
归有光说:大梁本来就有很多奇士,尤其凭借诗歌有名(的很多)。我读洧南的诗,料想他为人一定是超然尘埃之外的。等到他做了小官,似乎这不是他看得上的,但他必定想要有所作为来展现自己的才能。于是了解了古人的志向行为存在的地方,是不可以观测到的。比较世上的那些浅陋拘泥之人,没有人拥有居士的高情逸兴(清高超逸的情致),虽然他们也做了官,难道能考察治绩(辨治:1.谓区分等级而治之。2.辨别治绩﹐考察治绩)吗?杜化中深深的认为我的话是正确的。
往昔我已故的好友吴纯甫曾称赏玄朗先生的为人;他历数平生的知心朋友,而唯独称说玄朗先生有高尚的德行,有崇高的节操;因为这些美德表现在他隐私和独处的时候而不能在世人中间传诵,这是玄朗被我们称为贤者的原因,而世人却不会知晓这些。
玄朗姓沈,自号玄朗。年少时有卓越的才能。做文章时随心所欲口授即能成篇。与吴纯甫、周于歧是同乡,他们一样有名气。这三个人都是知交好友。周于歧仕途通达,官做到大理寺丞;玄朗和纯甫屡次被乡试所困扰。吴纯甫晚年才得以被推荐。这之后多次在南宫参加考试,又都没有考中,就这样一直到辞世。可是两人在学校中,名声响亮。太末方思道做昆山县令的时候,自许为天下文学名士,可是对于玄朗和纯甫却深深地推重和褒奖。纯甫后来更加振奋勉励自己,修筑名园,与他的学生讲学论文,县里那些有才华的人大都归附他。
玄朗用饮酒来放纵自己,没有一天不喝醉,应对别人的话也常常都是醉话。经常带着烧饼,独自往来于山里。有时候把头发披散在两边,在大街上裸露着上身,遇着不如意的事情,就破口大骂。家里生活贫困,就到县令那里去借钱,县令也笑着借给他。有个郡里的推官想延请为老师,玄朗每天与他饮酒,不说一句话;年终时辞别而去,(只剩下)盛酒的坛罐堆满了院子。督学御史和玄朗先生有故交,下文书令他前去参加阅卷;玄朗有不屑于参加的意思,故意的放出一些狂妄的话来推辞此事,御史也没能把他招去。玄朗对于书籍强于记忆,看过以后就绝不再看,他家里书架上有数千卷藏书,他指着(这些书)对纯甫说:“我能够神游这些书籍之间。”
玄朗在嘉靖七年二月二十二日辞世,终年四十二岁,有一个儿子,名字叫做大宗。他的兄弟辈在文学上都有名气,(玄朗死后)葬在县内的马鞍山,姓沈的家庭到现在仍然有做官的,唯独玄朗带着满腹的才气直到去世,世人还把他叫做“狂生”。嘉靖某年月日,(玄朗)被附葬在朱沥原家的祖坟旁边。吴纯甫说:“我应该为他写一个墓志铭。”等到吴纯甫往北方去,大宗把他送到浒墅,哭着请求他(写墓志铭)。吴纯甫答应大宗在回到南方以后再来写,而最终没有写。于是,大宗把这件事托付给我,大约又过了二十年,才为他雕刻在墓碑之上。唉,吴纯甫可以说是了解玄朗最深的人啊!
玄朗先生墓碣:https://www.gushicidaquan.com/wenyanwen/3147.html
归有光: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203.html
清南居士,姓杜,名孟乾。他的祖先从魏滑迁徙到扶沟邑,(因为)该邑位于洧水的南边,所以(杜孟乾)用“洧南居士”作为自己的号。曾祖父杜清,用明经的身份担任大同经历;祖父杜璿,获赠户部主事一职;父亲杜绍,是进士,官为户部主事。居士年轻是诸生时,已有名气,这一年正值大比(补充:大比,三年一次,在省城举行,中者称举人),督学评定他的文章为第一名,但是户部却按次序排位他为第四名,当时户部可以举荐他,有人说:“这孩子不想排名在他父亲前面。”(耽误)时间久了,最终没有考中。居士贡入太学(补充:“贡”,封建时代给朝廷荐举人才,如“贡生”,指指经科举考试升入京师国子监读书的人),被选拔调任清苑主簿,管理马政。居士拒绝别人赠送的礼物钱财,多次对太守进言利弊的建议。又想要开采郎山煤,疏导九河。他谋划的诸多事宜都与时事相吻合,太守对他赞叹称奇。恰逢开始建造芦沟河桥,雷尚书檄文下到该郡选拔这方面的人才,得到清苑主簿(即居士)并任用他。然而清苑的百姓(更)爱他的仁义宽容,当听说居士的孙子杜化中在乡里考中举人,高兴着互相说道:“本来就知道我们的杜父母官(居士)一定有(优秀的)后人”居士升任泸州经历,遭遇母亲丧事,服丧期满后,改任巩昌。居士到任就陈述茶马方面的利弊,太守重用他的才能,郡里事务大多咨询他。最终死在任上,享年五十岁。
居士治学精心广博,特别在诗歌方面擅长。他交往的人都是名士。一生崇尚义气轻视钱财,收养抚恤姻族人,抚养孤寡之人,不害怕分家产给别人。县里有大事,都来向他取决定,他刚直所以容不下别人的过错,族中子弟,经常(因犯错)遭他鞭打,然而没有人曾经为此记在心里(补充:宿留,常见有三个解释,1.停留,等待;2.谓存之于心;3.谓使宿卫﹑滞留),都尊敬佩服他,但是对他怨恨的人却很少。
当初,洧水向东流淌,时间久了,冲积淤泥(多了之后)转向北流淌。居士向县令极力建言,建议疏浚洧水使它与大河相连,扶沟人得到了好处。居士对于家事从不省察(訾省:1,谓计算、察核财物;2,计虑省察),(但是)听到有好的书,用多种方法去买它。(居士)建造了一个书楼,并且告诫子孙好好保存守护它,刻在石头上用来记录(他的告诫之语)。
居士死了之后,他的堂弟孟诗记录他的事迹像这样(指上述文字)。嘉靖四十四年,杜化中考中进士,第二年,担任邢州司理。隆庆三年,吴郡的归有光(我),是杜化中同年的进士,前来担任司马,于是采用孟诗的文字,放进去为他(居士)写了家传。
归有光说:大梁本来就有很多奇士,尤其凭借诗歌有名(的很多)。我读洧南的诗,料想他为人一定是超然尘埃之外的。等到他做了小官,似乎这不是他看得上的,但他必定想要有所作为来展现自己的才能。于是了解了古人的志向行为存在的地方,是不可以观测到的。比较世上的那些浅陋拘泥之人,没有人拥有居士的高情逸兴(清高超逸的情致),虽然他们也做了官,难道能考察治绩(辨治:1.谓区分等级而治之。2.辨别治绩﹐考察治绩)吗?杜化中深深的认为我的话是正确的。
作者归有光资料

归有光的诗词全集_归有光的诗集大全,归有光(1507年1月6日-1571年2月7日),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世称震川先生。汉族,苏州府太仓州昆山县(今江苏昆山)宣化里人。明代官员、散文家,著名古文家。嘉靖十九年,归有光中举人,之后参加会试,八次落第,遂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众多。嘉靖三十三..... 查看详情>>
归有光古诗词作品: 《壬戌南还作》 《淮阴舟中晚坐写怀二十四韵》 《鲤鱼山·鲤鱼山头日》 《奉酬冯太守行视西山关隘次宋庄见弃田有作》 《奉托俞宜黄访求危太朴集并属蒋萧二同年及长》 《读佛书·天竺降灵圣》 《郓州行寄友人》 《乙卯冬留别安亭诸友》 《自徐州至吕梁述水势大略》 《南旺·嗟我南行舟》
古诗《玄朗先生墓碣》的名句翻译赏析
- 苟其中有不然,虽暴著于一时,而君子奚取焉!盖昔孔子之门,其持己立身,不以小节而不闲,其论可谓严矣 - - 归有光 - - 《》
- 世之能自修饰,立功名于世以取富贵,世莫不称述之,若是而以为贤;不知此亦其外焉耳 - - 归有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