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菊·无赖诗魔昏晓侵注释译文
注释
无赖:无聊赖,无法可想。
诗魔:佛教把人们有所欲求的念头都说成是魔,宣扬修心养性用以降魔。所以,白居易的《闲吟》诗说:“自从苦学空门法,销尽平生种种心;唯有诗魔降未得,每逢风月一闲吟。”后遂以诗魔来说诗歌创作冲动所带来的不得安宁的心情。
昏晓侵:从早到晚地侵扰。
欹(yī):这里通作“倚”。
沉音:心里默默地在念。
毫端:笔端。
蕴秀:藏着灵秀。“毫端蕴秀”是心头蕴秀的修辞说法。
临霜写:对菊吟咏的修辞说法。临,即临摹、临帖之“临”。霜,非指白纸,乃指代菊,前已屡见。写,描绘。这里说吟咏。
口齿噙(qín)香:噙,含着。香,修辞上兼因菊、人和诗句三者而言。
素怨:即秋怨,与下句“秋心”成互文。秋叫“素秋”。“素”在这里不作平素解,却兼有贞白、高洁的含义。“素怨”、“秋心”皆借菊的孤傲抒自己的情怀。
一从:自从。
陶令:陶渊明(365—427),东晋诗人,字符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曾做过八十多天彭泽县令,所以称陶令。他喜欢菊,诗文中常写到。
评章:鉴赏,议论。亦借说吟咏,如:评章风月。
高风:高尚的品格。在这里并指陶与菊。自陶潜后,历来文人咏菊,或以“隐逸”为比,或以“君子”相称,或赞其不畏风霜,或叹其孤高自芳,而且总要提到陶渊明。
白话译文
无法摆脱的诗情从早到晚把我纠缠,或绕着篱笆漫步或停下来倚着石头独自沉思吟诵。
笔尖上积聚着灵秀,面对着霜寒把秋菊描写,口齿闯含着菊花的芳香,仰对明月把菊花吟咏。
满纸上写的都是平日自我怜惜的哀怨,谁又能透过片言只语了解我的愁思。
菊花自从经过陶i渊明的品评后,高尚的品格一直被人称道。
第二联说诗兴来了,就信手挥毫,对月高吟。庚辰本、己卯本、在俄本、戚序本、蒙府本、舒序本、杨藏本、甲辰本、北师大本都是“运秀”,程高本改成“蕴秀”。“运”的动作性更强,把写诗时的灵感勃发表现出来了。从对仗的要求说,“毫端”对“口角”或“口底”比较工稳。口噙菊花香气对月吟菊花诗,“噙”字有一种品味的意思,既有品味花香也有品味诗句的意味,这确实是一种很美的意境,所以后来李纨等人都一致推崇这一首为菊花诗之冠。但作者又让黛玉自谦说“我那首也不好,到底伤于纤巧些”,暗示其实还是史湘云的诗才是真正的第一,这都是和后文情节遥相呼应的。
后边的四句也紧贴“咏”字,挥毫满纸,都是诗人的“素怨”——即秋怨,按古代的五行说,金配秋,色白,故曰素秋。“诉秋心”即对菊花抒发情感,用问句,说“谁解”,实际上以菊花作潜在的知音,所以最后就以爱菊成癖的陶渊明来标榜。陶渊明作过彭泽令,故称陶令,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千古高风。他也专门赞美过菊花,如《和郭主簿》中就有:“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又“秋心”二字,可以合成一个“愁”字,宋吴文英《唐多令》词中即有句“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从小说的“伏脉”角度说,“题素怨”、“诉秋心”,当然既表现了黛玉的悲剧气质,也暗示了她后来“眼泪还债”的归宿,薛宝钗《画菊》诗馀戏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较量?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痕霜。淡浓神会风前影,跳脱秋生腕底香。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
无赖:无聊赖,无法可想。
诗魔:佛教把人们有所欲求的念头都说成是魔,宣扬修心养性用以降魔。所以,白居易的《闲吟》诗说:“自从苦学空门法,销尽平生种种心;唯有诗魔降未得,每逢风月一闲吟。”后遂以诗魔来说诗歌创作冲动所带来的不得安宁的心情。
昏晓侵:从早到晚地侵扰。
欹(yī):这里通作“倚”。
沉音:心里默默地在念。
毫端:笔端。
蕴秀:藏着灵秀。“毫端蕴秀”是心头蕴秀的修辞说法。
临霜写:对菊吟咏的修辞说法。临,即临摹、临帖之“临”。霜,非指白纸,乃指代菊,前已屡见。写,描绘。这里说吟咏。
口齿噙(qín)香:噙,含着。香,修辞上兼因菊、人和诗句三者而言。
素怨:即秋怨,与下句“秋心”成互文。秋叫“素秋”。“素”在这里不作平素解,却兼有贞白、高洁的含义。“素怨”、“秋心”皆借菊的孤傲抒自己的情怀。
一从:自从。
陶令:陶渊明(365—427),东晋诗人,字符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曾做过八十多天彭泽县令,所以称陶令。他喜欢菊,诗文中常写到。
评章:鉴赏,议论。亦借说吟咏,如:评章风月。
高风:高尚的品格。在这里并指陶与菊。自陶潜后,历来文人咏菊,或以“隐逸”为比,或以“君子”相称,或赞其不畏风霜,或叹其孤高自芳,而且总要提到陶渊明。
白话译文
无法摆脱的诗情从早到晚把我纠缠,或绕着篱笆漫步或停下来倚着石头独自沉思吟诵。
笔尖上积聚着灵秀,面对着霜寒把秋菊描写,口齿闯含着菊花的芳香,仰对明月把菊花吟咏。
满纸上写的都是平日自我怜惜的哀怨,谁又能透过片言只语了解我的愁思。
菊花自从经过陶i渊明的品评后,高尚的品格一直被人称道。
咏菊·无赖诗魔昏晓侵: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277702.html
曹雪芹: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216.html
唐朝诗人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知我者以为诗仙,不知我者以为诗魔。何则?劳心灵,役声气,连朝接夕,不自知其苦,非魔而何?”他写过一首《闲吟》:“自从苦学空门法,销尽平生种种心。唯有诗魔降未得,每逢风月一闲吟。”其《醉吟二首》中也有“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之句。白居易后来沉溺佛法,虽然把功名利禄的心思淡薄了,却还不能完全泯灭写诗的欲望和习惯,所以说诗像一个妖魔,连佛法也降不住它,经常光顾。这把文学艺术的魅力写得很生动。黛玉这首诗的第一联就说诗魔缠身,创作冲动不由自主。这很符合黛玉的个性特征,林姑娘的确是一位多愁善感的诗人,长吟短赋,经常触景生情,发于章句。同时从作诗的角度说,这两句也是开门见山,直切“咏菊”的主题。全句说为了想出新奇的诗句,站在篱笆前,靠在山石上,苦思冥想。第二联说诗兴来了,就信手挥毫,对月高吟。庚辰本、己卯本、在俄本、戚序本、蒙府本、舒序本、杨藏本、甲辰本、北师大本都是“运秀”,程高本改成“蕴秀”。“运”的动作性更强,把写诗时的灵感勃发表现出来了。从对仗的要求说,“毫端”对“口角”或“口底”比较工稳。口噙菊花香气对月吟菊花诗,“噙”字有一种品味的意思,既有品味花香也有品味诗句的意味,这确实是一种很美的意境,所以后来李纨等人都一致推崇这一首为菊花诗之冠。但作者又让黛玉自谦说“我那首也不好,到底伤于纤巧些”,暗示其实还是史湘云的诗才是真正的第一,这都是和后文情节遥相呼应的。
后边的四句也紧贴“咏”字,挥毫满纸,都是诗人的“素怨”——即秋怨,按古代的五行说,金配秋,色白,故曰素秋。“诉秋心”即对菊花抒发情感,用问句,说“谁解”,实际上以菊花作潜在的知音,所以最后就以爱菊成癖的陶渊明来标榜。陶渊明作过彭泽令,故称陶令,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千古高风。他也专门赞美过菊花,如《和郭主簿》中就有:“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又“秋心”二字,可以合成一个“愁”字,宋吴文英《唐多令》词中即有句“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从小说的“伏脉”角度说,“题素怨”、“诉秋心”,当然既表现了黛玉的悲剧气质,也暗示了她后来“眼泪还债”的归宿,薛宝钗《画菊》诗馀戏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较量?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痕霜。淡浓神会风前影,跳脱秋生腕底香。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
作者曹雪芹资料
古诗《咏菊·无赖诗魔昏晓侵》的名句翻译赏析
- 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 - 曹雪芹 - - 《咏菊·无赖诗魔昏晓侵》
-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 - 曹雪芹 - - 《咏菊·无赖诗魔昏晓侵》
-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 - 曹雪芹 - - 《咏菊·无赖诗魔昏晓侵》
-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 - 曹雪芹 - - 《咏菊·无赖诗魔昏晓侵》
《咏菊·无赖诗魔昏晓侵》相关古诗翻译赏析
- 古诗《咏菊·无赖诗魔昏晓侵》- - 赏析 - - 曹雪芹
- 古诗《咏菊·无赖诗魔昏晓侵》- - 注释译文 - - 曹雪芹
- 古诗《咏菊·无赖诗魔昏晓侵》- - 创作背景 - - 曹雪芹
- 古诗《警幻仙姑赋》- -创作背景 - - 曹雪芹
- 古诗《西江月·无故寻愁觅恨》- -创作背景 - - 曹雪芹
- 古诗《红楼梦·晚韶华》- -创作背景 - - 曹雪芹
- 古诗《簪菊》- -创作背景 - - 曹雪芹
- 古诗《访菊·闲趁霜晴试一游》- -创作背景 - - 曹雪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