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菊·弹琴酌酒喜堪俦注释译文

朝代:清代 作者:曹雪芹 出自:供菊·弹琴酌酒喜堪俦 更新时间:2019-01-11
注释
供菊:将菊花插在瓶中,放在房间里供观赏。
喜堪俦(chóu):高兴菊花能作伴。俦:同辈、伴侣。
“几案”句:即“婷婷点缀几案幽”。婷婷:指菊枝样子好看。幽:说因菊而环境显得幽雅。
“隔坐”句:即一座之隔而闻到菊花的香气。三径露:指菊,修辞说法(与下句“一枝秋”相对),用陶潜《归去来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意。“三径”原出处参见前清客《兰风蕙露》对联注。“香分三径露”:是说菊之香气从三径分得,与下句“一枝”一样,正写出“供”字。
霜清:仍是修辞说法,指菊花清雅。纸帐来新梦:房内新供菊枝,使睡梦也增香。因纸帐上多画花卉,而真的菊自然大大超过所画的花,所以及之。《遵生八笺》:“纸帐,用藤皮茧纸缠于木上,以索缠紧,勒作皱纹,不用糊,以线拆缝之,顶不用纸,以稀布为顶,取其透气;或画以梅花,或画以蝴蝶自是分外清致。”
“圃冷”句:书中黛玉说:“据我看来,头一句好的是‘圃冷斜阳忆旧游’,这句背面傅粉;‘抛书人对一枝秋’,已经妙绝,将供菊说完,没处再说,故翻回来想到未折末供之先,意思深远。”圃冷:菊圃冷落。斜阳:衰飒之景。旧游:旧时的同游者、老朋友。
“傲世”二句:说自己也与菊一样傲世,并不迷恋世上的荣华富贵。春风桃李:喻世俗荣华。淹留:这里是久留忘返的意思。
白话译文
很高兴在弹琴和饮酒的时候有菊花作伴,亭亭玉立地点缀在案头显得幽静雅致。
隔着座位都能闻到菊花带有院中露水的香气,我不由得抛开书卷,仔细地观赏这一枝秋菊。
她为我在清凉的纸帐中带来新奇的梦境。每当夕阳西下面对清冷的花圃时,我就不由自主地想起过去赏菊的情景。
我同菊花一样傲世不群是因为我们气味相投,性情一致,面对着像繁花盛开的春天一样热闹的尘世毫不留恋。

供菊·弹琴酌酒喜堪俦: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277718.html

曹雪芹: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216.html

这是史湘云所写的第二首咏菊诗。在咏菊组诗中编排在第五位。题目为《供菊》,意即把菊花采摘下来插在花瓶中,供观赏。即为《红楼梦》第三十七回中史湘云所说的:“相对而兴有余,故折来供瓶为玩”;故《供菊》的重点仍在“观赏”上着墨,所表达的思想与《对菊》亦相同,不过观赏的空间由花圃转移到室内案头。
《对菊》一诗还没有把史湘云的性情怀抱抒发到极致,因而这首《供菊》就显得非常必要。访也访了,种也种了,人菊相对更是感情激荡,接下来便要将菊花插在案头,与之朝夕相处,乐以忘忧。史湘云在这首诗中描写了自已像陶渊明一样蔑视富贵、佯狂傲世的性情风度。采用“背面敷粉”的手法,由观赏室内插瓶的菊花写到园中赏菊的风雅,继而回想起往日赏菊的天真烂漫。颈联和尾联又进一步扩大了全诗的意境,丰富了吟咏的内容,深化了写作的主题。
《供菊》首联与《对菊》有所不同,开首两句就直接入题。首句以“弹琴饮酒”来衬托观菊者对菊的特别喜爱,愿意以菊作为朋友。第二句中的“几案”点明了赏菊的地点由花圃转入室内,应诗题中的“供”字。首联“弹琴酌酒”、“几案婷婷”,还是上首诗“知音”主题的进一步皴染。
颔联说隔座犹能闻得菊花香气四溢,人不禁连书也懒得看,专心致志和菊花神交,此即所谓“抛书人对一枝秋”。应该说这一句确实把人对花的痴情痴意刻画了出来,逶迤着一种潇洒的风姿,不愧秀句诗眼。
颈联中,“霜清纸帐”实际上是说菊花之影映照纸窗上,十分曼妙,让人连梦中都有菊花。对下一句,书中通过林黛玉评论说:“据我看来,头一句好的是‘ 圃冷斜阳忆旧游’,这句背面敷粉。‘抛书人对一枝秋’已经妙绝,将供菊说完,没处再说,故翻回到未折未供之先,意思深远。”这当然是从写咏物诗的艺术技巧上赞叹,作者也是在借黛玉之口暗示湘云的诗才是菊花诗的翘楚。“来新梦”、“忆旧游”也是在影射未来佚稿中家族败落后史湘云的抚今追昔。
尾联说对“春风桃李”没有留恋,却对秋天的菊花情有独钟,因为菊花“傲世”,所以和诗人“同气味”,这是在“一击两鸣”家族败落后宝玉和湘云的情况。

作者曹雪芹资料

曹雪芹

曹雪芹的诗词全集_曹雪芹的诗集大全,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籍贯沈阳(一说辽阳),生于南京,约十三岁时迁回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 查看详情>>

曹雪芹古诗词作品: 《西江月·富贵不知乐业》 《咏白海棠·贾探春》 《秋窗风雨夕》 《红楼梦·香菱》 《好了歌》 《有凤来仪》 《红楼梦曲·喜冤家》 《咏白海棠·史湘云二》 《红楼梦·李纨》 《智通寺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