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扬子江头几问津赏析

朝代:明代 作者:张弼 出自:渡江·扬子江头几问津 更新时间:2019-01-17
这首诗是作者在镇江金山的题作,全篇即景抒怀,表达在奔波愁劳之后,孤寂一人,无所托寄的怅惘心情。
想来,作者的怅惘心情是郁结很久且十分深重的,所以诗歌一开首,“客愁”两字已赫然在目。扬子江渡头,几回回经由,江上风波依旧,而旅入已添了新愁。底下两句,铺衍旅人奔波愁劳之状。太阳天天东升,天天西落,自是无止无息,且不知起讫,然作者竟有“忙于我”之想,显是极无理之语,不过,由此无理语,其感叹自己天涯奔走、东西飘泊的情致,由浅转深。与此出旬相对应,对旬言向南蜿蜒伸展的青山显得格外清冷,不近人情,一点也不理解旅人客愁之深,反而像在冷冷地嘲笑人,实借青山的整暇和凝重,来反衬人因有所求而离乡背井、抛妻别离是多么的无谓。想到这一层,作者不免有一种怅然和失落无所依的感觉,由此虽然刚从京师来,衣衫上还沾染着那里的灰尘,但故国之恩已频频入梦,搅得人无法安睡了。这里,“敝裘犹带帝京尘”一句,是用晋诗人陆机《为顾彦先赠妇》“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典,读者想及陆诗,当会对作者在京师的那番劳苦,有更深入的了解的。尾联承此意,由已及人,作者想到自己那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如今也正和自己一样,天涯作客,四方糊口,山长水阔,欲再携手欢会、谈古论今而不可得,不由得神情悄怆,黯然至于悲怀难抑。“吟对沙鸥”可能是实景实写,即作者午夜梦回,辗转床铺,再难入睡,所以披农出户,江头散步,见鸥鸟而起意;也可能是虚景虚写,作者既不得安睡,于是重捻灯火,调弄笔墨,赋诗寄慨,也许他想到了杜甫“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的吟唱,借来入诗。人生本是尘世寄迹,居无定所也属当然,正像这高翔天地间的沙鸥,东止西橱,所以,“沙鸥”在此成了一科孤单飘泊、无所着落的象征。一经吟出,全诗的愁情愁绪,得以上升到一个新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境界,读者的思绪,也由此脱开去,浮想联翩,去体会诗人的孤苦,寻觅自己的感怀。
反映羁旅行役之愁,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常见主题,自《诗经》开始,不绝于史籍。旅途的劳顿,寄居他乡的陌生感,以及无所归依的空寂无聊,很容易被诗人捕捉,并且,他们常将这种羁旅之孤单,上开为对整个人生孤独感的体验,由此,诗的内涵得到充实,诗的境界也变得阔大。作者的这首《渡江》,用素朴清老的语言,表达的正是这样一种体验。而对仗之工稳,措词之精警,更使此诗获得普遍的好评。据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记载:“张弼题诗金山‘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有一名公见而物色之日:‘此当为海内名士。删可谓善于窥一斑而想全豹。

渡江·扬子江头几问津: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278862.html

张弼: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1281.html

《书陆放翁诗卷后》是宋末元初诗人林景熙创作的七言古体诗。诗中肯定陆游在诗歌史上的地位,概括陆游一生坎坷经历和报国雄心,最后接入自己,把当前现实与陆游所处时代作对照。诗将叙事与抒情紧紧地融合在一起,雄浑而劲健。全诗言近旨远、意深辞婉,句句发自肺腑,缠绵中见悲壮,在林景熙诗中很有代表性。
有宋一朝,外患频仍,南渡之后,更是国事日非,风雨飘摇。祥兴二年(公元1279年),在元兵追击下,崖山一战,南宋全军覆没,陆秀夫抱八岁幼帝赵昺投海,南宋遂亡。南宋诗坛经受着时代凄风苦雨的洗礼。爱国诗人面对亡国的奇耻大辱,痛心疾首,扼腕捶胸,谱写了一曲曲或慷慨激昂,沉郁哀切的诗篇。爱国主义成了南宋诗歌最深刻、最动人、最光辉的主题。它不仅在陆游、文天祥等诗坛巨搫的创作中有着强烈的表现,而且在宋亡以后诗多遗民诗人的篇什中也有着鲜明的反映。林景熙这首《书陆放翁诗卷后》就是其中一首脸炙人口的绝唱。

作者张弼资料

张弼

张弼的诗词全集_张弼的诗集大全,张弼(1425-1487)字汝弼,家近东海,故号东海,晚称东海翁。松江府华亭县人。明宪宗成化二年进士,久任兵部郎,议论无所顾忌,出为南安(今江西大余)知府,律己爱物,大得民和。长于诗文,草书甚佳,被评为颠张复出。尝自言吾书不如诗,诗不如文,著有《东海集》。..... 查看详情>>

张弼古诗词作品: 《送赵弘济春试》 《胡陵城·汉楚英雄逝水东》 《假髻曲奉许天爵》 《方文美画》 《络纬词·络纬不停声》 《怀友·飞花渺渺送春归》 《花鸟图·天台山里刘郎来》 《渡江·扬子江头几问津》 《题画赠张延芳

《渡江·扬子江头几问津》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