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蓧丈人译文
子路跟随孔子出行,落在后面,遇上一个老人,用拐杖扛着除草器具。子路问他道:“您看见我的老师吗?”老人说:“四肢不劳动,五谷分不清。谁是(你的)老师?”(说着)把他的拐杖插在地上,就去锄地。子路拱着手站在那里。老人留子路(到他家里)过夜,杀了鸡、做了黍米饭给他吃,(并且)让他的两个儿子拜见子路。
第二天,子路走了,(赶上孔子,)把上面的情况告诉孔子。孔子说:“(这)是个隐士呀!”(便)叫子路转回去看他。子路到达他家时,他已经出门去了。
子路(对他的两个儿子)说:“不做官,是不合道理的。长幼之间的礼节,是不能废弃的;君臣之间的正常关系,又怎么可以废弃呢?想要保持自身的清洁(而隐居不仕),却破坏了君臣关系的准则。君子出来做官,是做他应该做的事。(至于)自己的政治主张不能推行,(那是)早就知道了。”
课文分两部分,即两段。第1段以叙为主,叙述子路遇到荷蓧丈人的情况。第2段是子路对“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的一番议论。
在儒家看来,君臣之间是恩义关系:君对臣有恩(赐其奉禄),臣对君就应有义(守其大义)。所以,荷蓧丈人这样有才能、有学识的人就应该出来做官,帮助君主平定天下,这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说:“不仕无义”。他们认为:连长幼之间的礼节都不可废除,君臣之间的大义怎么可废除呢?荷蓧丈人为了在乱世之中保持自己洁白之身,却忘记了君臣之间的大伦,是错误的。这是因为君子出仕,不过是为了践行这种君臣的大义,即使自己的学说不被当政者采纳,也应该出仕,继续做出不懈的努力。孔子认为,不逃避现实,积极行道,是人臣应尽的职责。这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态度,比起隐士来是积极的。
第二天,子路走了,(赶上孔子,)把上面的情况告诉孔子。孔子说:“(这)是个隐士呀!”(便)叫子路转回去看他。子路到达他家时,他已经出门去了。
子路(对他的两个儿子)说:“不做官,是不合道理的。长幼之间的礼节,是不能废弃的;君臣之间的正常关系,又怎么可以废弃呢?想要保持自身的清洁(而隐居不仕),却破坏了君臣关系的准则。君子出来做官,是做他应该做的事。(至于)自己的政治主张不能推行,(那是)早就知道了。”
荷蓧丈人:https://www.gushicidaquan.com/wenyanwen/3564.html
孔子: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182.html
《论语》是语录体,记述的大都三言两语,少数几章也只记了谈话时的场景。此文却写了一个具有一定情节的小故事,有时间的推移(某天下午到第二天),有子路等人活动场所的变换(丈人耘田处,丈人家,孔子所在处),有几个相关的情节:子路向丈人问孔子去向,丈人留子路食宿,子路把上述情况告诉孔子,孔子又叫他去看丈人,丈人便又不在。更重要的是通过上述情节,通过有关人物的言行,表现出各自不同的人生观和政治观。如丈人的语带讽刺的话,说罢便“植其杖而芸”的行动,表现出他的态度倨傲,对孔子等不参加生产劳动却热衷于政治而去周游列国的不满。另一方面,他留子路食宿,并让两个儿子与子路见面,又表现出他对长幼之节的重视。孔子的话(包括子路根据孔子的意思说的话)和他叫子路回去看丈人的举动,表现他对丈人过隐居生活的某种赞赏的感情,而对丈人那种逃避现实“不仕无义”的处世态度,却给予严厉的批评,同时表达了孔子自己“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积极处世的态度。这两种态度形成鲜明的对照,并成为彼此思想矛盾的根源。课文分两部分,即两段。第1段以叙为主,叙述子路遇到荷蓧丈人的情况。第2段是子路对“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的一番议论。
在儒家看来,君臣之间是恩义关系:君对臣有恩(赐其奉禄),臣对君就应有义(守其大义)。所以,荷蓧丈人这样有才能、有学识的人就应该出来做官,帮助君主平定天下,这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说:“不仕无义”。他们认为:连长幼之间的礼节都不可废除,君臣之间的大义怎么可废除呢?荷蓧丈人为了在乱世之中保持自己洁白之身,却忘记了君臣之间的大伦,是错误的。这是因为君子出仕,不过是为了践行这种君臣的大义,即使自己的学说不被当政者采纳,也应该出仕,继续做出不懈的努力。孔子认为,不逃避现实,积极行道,是人臣应尽的职责。这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态度,比起隐士来是积极的。
作者孔子资料
孔子的诗词全集_孔子的诗集大全,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 查看详情>>
孔子古诗词作品:
古诗《荷蓧丈人》的名句翻译赏析
- 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 - 孔子 - - 《》
-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 - 孔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