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充符注释译文
注释
①兀:通作“跀”(yuè),断足的刑法。“兀者”指受过跀刑只有一只脚的人。王骀(tái):假托的人名。
②常季:鲁国贤人,传说为孔子弟子。
③中分鲁:在鲁国平分,意思是在鲁国彼此间差不多,不分上下。
④无形:不具有完整的形体。心成:内心世界达到成熟的境界。一说“无形”指不须用形表,“心成”指潜移默化。
⑤直:通作“特”,仅只的意思。后:意思是落在对方的后面。
⑥奚:何。假:已,只。
⑦王:突出、超过的意思;“王先生”即远远超过了先生。
⑧庸:平庸,这里指平常的人。“其与庸亦远矣”,是说他跟平常人相比也就相差很远很远了。
⑨若之何:如何,怎么样。
⑩遗:失。“不与之遗”是说不会随着天翻地覆的情况而丧失。
(11)审:明悉,通晓。假:凭依;“无假”即是“无待”。旧注“假”通作“瑕”,指审度自己没有一点儿毛病;姑备参考。
(12)命:任。“命物之化”就是听任事物的变化。宗:本,主旨。
(13)肝胆楚越:肝胆两种器官紧紧相连,楚越两国相去甚远,喻指邻近的肝胆同于一体之中也像是楚越那样相去甚远。
(14)一:同一,一样的。
(15)耳目之所宜:指适宜于听觉、视觉的东西。
(16)游心:使心灵自由驰骋遨游。和:混同。
(17)所一:同一的方面。所丧:失去而引起差异的一面。
(18)遗土:失落土块。
(19)以下四句很不好理解,各家断句也不一致,这里取传统的断句方法。为己:即修己。知(zhì):智慧。“为己以其知”即“以其知为己”,意思是运用自己的才智来修养自己。
(20)得其心以其心:即以其心得其心,大意是,用自己的心智去求取自己的理念。
(21)常心:真常之心,即忘知忘觉,无思无虑的心境。
(22)物:外物,这里指众多的门徒。何为:为何,为什么。最:聚集。
(23)鉴:“鉴”字的异体,照看,审察的意思。远古无镜子,人们对着盛有水的器皿照看就像今天照镜子一样,故有“鉴于止水”而“莫鉴于流水”的说法。
(24)唯止能止众止:唯有静止之物方能照人,方能使别的什么东西也静止下来。
(25)以下四句有的版本为六句:“受命于地,唯松柏独也正,在冬夏青青;受命于天,唯尧舜独也正,在万物之首”,句式要工整得多,姑备参考。
(26)正生:即正己,指端正自己的品行。下句“正众生”即端正他人的品行。
(27)始:本初之态。征:迹象。
(28)九:非实数,“九军”犹言千军万马。一说天子六军,诸侯三军,故名九军。
(29)要:通作“徼”,求取的意思。
(30)官:主宰。
(31)府:包藏。
(32)寓六骸:把自身的躯体当作寓所。
(33)象:表象。
(34)一知:自然赋予的智慧。
(35)假:通作“格”,陟升的意思。
(36)肎:“肯字之古本字。
译文
鲁国有个被砍掉一只脚的人,名叫王骀,可是跟从他学习的人却跟孔子的门徒一样多。孔子的学生常季向孔子问道;“王骀是个被砍去了一只脚的人,跟从他学习的人在鲁国却和先生的弟子相当。他站着不能给人教诲,坐着不能议论大事;弟子们却空怀而来,学满而归。难道确有不用言表的教导,身残体秽内心世界也能达到成熟的境界吗?这又是什么样的人呢?”孔子回答说:“王骀先生是一位圣人,我的学识和品行都落后于他,只是还没有前去请教他罢了。我将把他当作老师,何况学识和品行都不如我孔丘的人呢!何止鲁国,我将引领天下的人跟从他学习。”
常季说:“他是一个被砍去了一只脚的人,而学识和品行竟超过了先生,跟平常人相比相差就更远了。像这样的人,他运用心智是怎样与众不同的呢?”仲尼回答说:“死或生都是人生变化中的大事了,可是死或生都不能使他随之变化;即使天翻过来地坠下去,他也不会因此而丧失、毁灭。他通晓无所依凭的道理而不随物变迁,听任事物变化而信守自己的要旨。”常季说:“这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从事物千差万别的一面去看,邻近的肝胆虽同处于一体之中也像是楚国和越国那样相距很远;从事物都有相同的一面去看,万事万物又都是同一的。像这样的人,将不知道耳朵眼睛最适宜何种声音和色彩,而让自己的心思自由自在地遨游在忘形、忘情的浑同境域之中。外物看到了它同一的方面却看不到它因失去而引起差异的一面,因而看到丧失了一只脚就像是失落了土块一样。”
常季说:“他运用自己的智慧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他运用自己的心智去追求自己的理念。如果达到了忘情、忘形的境界,众多的弟子为什么还聚集在他的身边呢?”孔子回答说:“一个人不能在流动的水面照见自己的身影而是要面向静止的水面,只有静止的事物才能使别的事物也静止下来。各种树木都受命于地,但只有松树、柏树独自傲然挺立,无论冬夏都郁郁青青;每个人都受命于天,但只有虞舜道德品行最为端正。幸而他们都善于端正自己的品行,因而能端正他人的品行。保全本初时的迹象,心怀无所畏惧的胆识;勇士只身一人,也敢称雄于千军万马。一心追逐名利而自我索求的人,尚且能够这样,何况那主宰天地,包藏万物,只不过把躯体当作寓所,把耳目当作外表,掌握了自然赋予的智慧所通解的道理,而精神世界又从不曾有过衰竭的人呢!他定将选择好日子升登最高的境界,人们将紧紧地跟随着他。他还怎么会把聚合众多弟子当成一回事呢!”本文是《庄子》一书中的一篇,《庄子》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主要思想是“天道无为”“宗”指敬仰、尊崇,“大宗师”意思是最值得敬仰、尊崇的老师。谁够得上称作这样的老师呢?那就是“达于道之人”。
①兀:通作“跀”(yuè),断足的刑法。“兀者”指受过跀刑只有一只脚的人。王骀(tái):假托的人名。
②常季:鲁国贤人,传说为孔子弟子。
③中分鲁:在鲁国平分,意思是在鲁国彼此间差不多,不分上下。
④无形:不具有完整的形体。心成:内心世界达到成熟的境界。一说“无形”指不须用形表,“心成”指潜移默化。
⑤直:通作“特”,仅只的意思。后:意思是落在对方的后面。
⑥奚:何。假:已,只。
⑦王:突出、超过的意思;“王先生”即远远超过了先生。
⑧庸:平庸,这里指平常的人。“其与庸亦远矣”,是说他跟平常人相比也就相差很远很远了。
⑨若之何:如何,怎么样。
⑩遗:失。“不与之遗”是说不会随着天翻地覆的情况而丧失。
(11)审:明悉,通晓。假:凭依;“无假”即是“无待”。旧注“假”通作“瑕”,指审度自己没有一点儿毛病;姑备参考。
(12)命:任。“命物之化”就是听任事物的变化。宗:本,主旨。
(13)肝胆楚越:肝胆两种器官紧紧相连,楚越两国相去甚远,喻指邻近的肝胆同于一体之中也像是楚越那样相去甚远。
(14)一:同一,一样的。
(15)耳目之所宜:指适宜于听觉、视觉的东西。
(16)游心:使心灵自由驰骋遨游。和:混同。
(17)所一:同一的方面。所丧:失去而引起差异的一面。
(18)遗土:失落土块。
(19)以下四句很不好理解,各家断句也不一致,这里取传统的断句方法。为己:即修己。知(zhì):智慧。“为己以其知”即“以其知为己”,意思是运用自己的才智来修养自己。
(20)得其心以其心:即以其心得其心,大意是,用自己的心智去求取自己的理念。
(21)常心:真常之心,即忘知忘觉,无思无虑的心境。
(22)物:外物,这里指众多的门徒。何为:为何,为什么。最:聚集。
(23)鉴:“鉴”字的异体,照看,审察的意思。远古无镜子,人们对着盛有水的器皿照看就像今天照镜子一样,故有“鉴于止水”而“莫鉴于流水”的说法。
(24)唯止能止众止:唯有静止之物方能照人,方能使别的什么东西也静止下来。
(25)以下四句有的版本为六句:“受命于地,唯松柏独也正,在冬夏青青;受命于天,唯尧舜独也正,在万物之首”,句式要工整得多,姑备参考。
(26)正生:即正己,指端正自己的品行。下句“正众生”即端正他人的品行。
(27)始:本初之态。征:迹象。
(28)九:非实数,“九军”犹言千军万马。一说天子六军,诸侯三军,故名九军。
(29)要:通作“徼”,求取的意思。
(30)官:主宰。
(31)府:包藏。
(32)寓六骸:把自身的躯体当作寓所。
(33)象:表象。
(34)一知:自然赋予的智慧。
(35)假:通作“格”,陟升的意思。
(36)肎:“肯字之古本字。
译文
鲁国有个被砍掉一只脚的人,名叫王骀,可是跟从他学习的人却跟孔子的门徒一样多。孔子的学生常季向孔子问道;“王骀是个被砍去了一只脚的人,跟从他学习的人在鲁国却和先生的弟子相当。他站着不能给人教诲,坐着不能议论大事;弟子们却空怀而来,学满而归。难道确有不用言表的教导,身残体秽内心世界也能达到成熟的境界吗?这又是什么样的人呢?”孔子回答说:“王骀先生是一位圣人,我的学识和品行都落后于他,只是还没有前去请教他罢了。我将把他当作老师,何况学识和品行都不如我孔丘的人呢!何止鲁国,我将引领天下的人跟从他学习。”
常季说:“他是一个被砍去了一只脚的人,而学识和品行竟超过了先生,跟平常人相比相差就更远了。像这样的人,他运用心智是怎样与众不同的呢?”仲尼回答说:“死或生都是人生变化中的大事了,可是死或生都不能使他随之变化;即使天翻过来地坠下去,他也不会因此而丧失、毁灭。他通晓无所依凭的道理而不随物变迁,听任事物变化而信守自己的要旨。”常季说:“这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从事物千差万别的一面去看,邻近的肝胆虽同处于一体之中也像是楚国和越国那样相距很远;从事物都有相同的一面去看,万事万物又都是同一的。像这样的人,将不知道耳朵眼睛最适宜何种声音和色彩,而让自己的心思自由自在地遨游在忘形、忘情的浑同境域之中。外物看到了它同一的方面却看不到它因失去而引起差异的一面,因而看到丧失了一只脚就像是失落了土块一样。”
常季说:“他运用自己的智慧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他运用自己的心智去追求自己的理念。如果达到了忘情、忘形的境界,众多的弟子为什么还聚集在他的身边呢?”孔子回答说:“一个人不能在流动的水面照见自己的身影而是要面向静止的水面,只有静止的事物才能使别的事物也静止下来。各种树木都受命于地,但只有松树、柏树独自傲然挺立,无论冬夏都郁郁青青;每个人都受命于天,但只有虞舜道德品行最为端正。幸而他们都善于端正自己的品行,因而能端正他人的品行。保全本初时的迹象,心怀无所畏惧的胆识;勇士只身一人,也敢称雄于千军万马。一心追逐名利而自我索求的人,尚且能够这样,何况那主宰天地,包藏万物,只不过把躯体当作寓所,把耳目当作外表,掌握了自然赋予的智慧所通解的道理,而精神世界又从不曾有过衰竭的人呢!他定将选择好日子升登最高的境界,人们将紧紧地跟随着他。他还怎么会把聚合众多弟子当成一回事呢!”本文是《庄子》一书中的一篇,《庄子》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主要思想是“天道无为”“宗”指敬仰、尊崇,“大宗师”意思是最值得敬仰、尊崇的老师。谁够得上称作这样的老师呢?那就是“达于道之人”。
作者庄子资料
庄子的诗词全集_庄子的诗集大全,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先秦诗人,先祖是宋国君主宋戴公。他是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庄周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生平只做过宋..... 查看详情>>
庄子古诗词作品: 《问讯方岩·用亦无心舍亦轻》 《唐人刘长卿送彻上人归越云禅客无心杖锡还沃洲深处草堂》 《推挂冠·虚舟所至信浮沉》 《送谯回庵作江东宪》 《复斋奚左藏挂冠》 《孤山旧藁·乡来文字汹涛澜》 《赠鹤鸣冯高士》 《闻陈无却辞钱丞相道堂》 《酬姜贫乐·我欲渊明伯仲间》 《万年寺前古杉》
古诗《德充符》的名句翻译赏析
- 彼兀者也,而王先生,其与庸亦远矣。若然者,其用心也独若之何 - - 庄子 - - 《》
- 从之游者与夫子中分鲁。立不教,坐不议;虚而往,实而归。固有不言之教,无形而心成者邪 - - 庄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