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通判弟随亨书感韵鉴赏
这是作者在南宋亡后写的一首伤悼故国的七律。他的弟弟随亨写了一首题为“书感”(内容当亦抒写故国沦亡之痛)的诗,这是和《书感》原韵之作。通判,是州郡官吏,地位略次于州府长官。
“风沙万里梦堪惊,地老天荒只此情。”起联以沉痛之情、隐约之词抒写亡国之恨,正点题目“书感”。风沙万里,隐指恭帝德祐二年(1276),临安沦陷,皇帝、太后、妃嫔等尽被元人俘虏北去。地老天荒,极言时间的久远。两句是说,回想当年,国破家亡,三宫北去,跋涉于万里风沙,言念及此,梦魂堪惊;天荒地老,此恨难消。此联揭示主旨,涵盖全篇。“世上但知王蠋义,人间唯有伯夷清。”颔联连用两个忠义、高洁之士的故实,来曲折表达自己的民族气节。王蠋义,事见《战国策·齐策》。燕破齐,燕将乐毅听说齐国的王蠋是著名的贤者,命令军队环绕王蠋居处三十里不许入内,备礼拜访,请他到燕国去,蠋辞谢不往.燕人劫之,蠋遂自缢。齐大夫听说此事,叹道:“蠋布衣也,义不北面于燕,况在位食禄者乎?”伯夷清,用伯夷、叔齐于殷亡后避居首阳山,义不食周粟事。孟子曾赞扬伯夷是“圣之清者”。这两句是说,只有像王蠋那样不屈节事燕,方可称义;像伯夷那样不食周粟,方可称清。“但知”、“唯有”,强调的意味很重,言外隐然含有对许多觍颜事新朝的宋朝士大夫的强烈不满。诗人当时的身份是在野的布衣,元朝都城正好在燕国故地,用王蠋义不事燕的典故来表示自己的气节,正相切合。
“堂前旧燕归何处?花外啼鹃月几更?”颈联借“旧燕”、“啼鹃”来表达故国之思与亡国之痛。出句化用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国破家亡,故家旧族的堂前燕子,现在又归向何处呢?言外有无所依托的意蕴。对句用望帝失国、魂化啼鹃故事,不但暗示亡国之痛,而且更深月明,花外啼鹃,更渲染了一种凄厉的气氛。这啼鹃,也不妨看作诗人的化身。文天祥《金陵驿》:“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也用旧燕、啼鹃来抒写家国之痛,意蕴与这一联近似,可以互参。
“莫话凄凉当日事,剑歌泪尽血沾缨。”复国无望,空余长恨。往事凄凉,何堪回首!剑歌泪尽,热血沾缨,为之奈何!书写亡国之痛极为感人。
(1)铛臼:烹茶的工具
(2)蓄:储蓄
(3)恒:常常
(4)伏谒:拜见
(5)冀:希望
(6)默然:默不作声的样子。然:……的样子
(7)鞠躬:弯下腰来,表示尊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译文
灵隐寺的某个僧人,凭借烹煮茶而得名,烹茶的工具都很精致。而且他储蓄的茶有很多等级,经常依据客人的贵贱来烹茶进献给他;那些最上等的茶叶不是高贵的客人以及识茶之人,不会全部拿出来。有一天,有位显贵的官员到来,僧人恭敬地拜见,拿出好茶,他亲自动手烹煮进奉给高官,希望得到他的称赞。显贵的官员默不作声。僧人感到很困惑,又用最上等的茶叶烹煮进献给他。显贵的官员将要喝完了,并没有称赞。僧人焦急得不能再等待,鞠躬问道:“茶味道怎么样?”显贵的官员拿着茶杯手一抬说:“太烫了!”
“风沙万里梦堪惊,地老天荒只此情。”起联以沉痛之情、隐约之词抒写亡国之恨,正点题目“书感”。风沙万里,隐指恭帝德祐二年(1276),临安沦陷,皇帝、太后、妃嫔等尽被元人俘虏北去。地老天荒,极言时间的久远。两句是说,回想当年,国破家亡,三宫北去,跋涉于万里风沙,言念及此,梦魂堪惊;天荒地老,此恨难消。此联揭示主旨,涵盖全篇。“世上但知王蠋义,人间唯有伯夷清。”颔联连用两个忠义、高洁之士的故实,来曲折表达自己的民族气节。王蠋义,事见《战国策·齐策》。燕破齐,燕将乐毅听说齐国的王蠋是著名的贤者,命令军队环绕王蠋居处三十里不许入内,备礼拜访,请他到燕国去,蠋辞谢不往.燕人劫之,蠋遂自缢。齐大夫听说此事,叹道:“蠋布衣也,义不北面于燕,况在位食禄者乎?”伯夷清,用伯夷、叔齐于殷亡后避居首阳山,义不食周粟事。孟子曾赞扬伯夷是“圣之清者”。这两句是说,只有像王蠋那样不屈节事燕,方可称义;像伯夷那样不食周粟,方可称清。“但知”、“唯有”,强调的意味很重,言外隐然含有对许多觍颜事新朝的宋朝士大夫的强烈不满。诗人当时的身份是在野的布衣,元朝都城正好在燕国故地,用王蠋义不事燕的典故来表示自己的气节,正相切合。
“堂前旧燕归何处?花外啼鹃月几更?”颈联借“旧燕”、“啼鹃”来表达故国之思与亡国之痛。出句化用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国破家亡,故家旧族的堂前燕子,现在又归向何处呢?言外有无所依托的意蕴。对句用望帝失国、魂化啼鹃故事,不但暗示亡国之痛,而且更深月明,花外啼鹃,更渲染了一种凄厉的气氛。这啼鹃,也不妨看作诗人的化身。文天祥《金陵驿》:“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也用旧燕、啼鹃来抒写家国之痛,意蕴与这一联近似,可以互参。
“莫话凄凉当日事,剑歌泪尽血沾缨。”复国无望,空余长恨。往事凄凉,何堪回首!剑歌泪尽,热血沾缨,为之奈何!书写亡国之痛极为感人。
和通判弟随亨书感韵: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171271.html
柴望: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3827.html
注释(1)铛臼:烹茶的工具
(2)蓄:储蓄
(3)恒:常常
(4)伏谒:拜见
(5)冀:希望
(6)默然:默不作声的样子。然:……的样子
(7)鞠躬:弯下腰来,表示尊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译文
灵隐寺的某个僧人,凭借烹煮茶而得名,烹茶的工具都很精致。而且他储蓄的茶有很多等级,经常依据客人的贵贱来烹茶进献给他;那些最上等的茶叶不是高贵的客人以及识茶之人,不会全部拿出来。有一天,有位显贵的官员到来,僧人恭敬地拜见,拿出好茶,他亲自动手烹煮进奉给高官,希望得到他的称赞。显贵的官员默不作声。僧人感到很困惑,又用最上等的茶叶烹煮进献给他。显贵的官员将要喝完了,并没有称赞。僧人焦急得不能再等待,鞠躬问道:“茶味道怎么样?”显贵的官员拿着茶杯手一抬说:“太烫了!”
作者柴望资料

柴望的诗词全集_柴望的诗集大全,柴望(1212-1280)字仲山,号秋堂,江山人。南宋嘉熙四年(1240)为太学上舍,供职中书省。德祐二年(1276),陆秀夫等拥撤退到福州的宋恭帝之弟赵昰为帝,改年号景炎,继续抗元。望不顾65岁高龄,奔赴福州,以迪功郎衔任国史编校。不久,因时局艰危,与堂弟随亨、元亨、元彪一同辞官归隐..... 查看详情>>
柴望古诗词作品: 《云梦·纪生尚可称皇帝》 《金台泊舟·欲谋归去计》 《宿湖外·懒入城中去》 《念奴娇·登高回首》 《钱唐·不记钱王建国年》 《除夕对梅·青春无复驻年华》 《蕲州别友·客中逢客上夷陵》 《上忠斋丞相·江南江北路迢迢》 《送马太初之越》 《西施·十二金钗对对铺》
古诗《和通判弟随亨书感韵》的名句翻译赏析
- 世上但知王蠋义,人间惟有伯夷清 - - 柴望 - - 《和通判弟随亨书感韵》
- 风沙万里梦堪惊,地老天荒只此情 - - 柴望 - - 《和通判弟随亨书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