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黄溪记赏析
全文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交代黄溪的位置。虽然文章题为《游黄溪记》,但一开始并不径直写出黄溪,而是先设笔墨,步步进逼。先概述以山水见称的州,大笔淋漓。下“永最善”三字,文章迭进,带出永州胜景。再着一“环”字,将视线集中永州。然后,推出以山水著名的村子,使范围进一步缩小。在几经跌衬之后,黄溪才赫然在目,进入卷面。作者在用笔时,似围野狩猎,逐渐圈小区域。这样不仅让人们了解到黄溪之所在,而且通过层层烘托,突出了它的美。
第二部分描写黄溪之美。这部分主要是围绕黄神祠、初潭、第二潭而展开。黄神祠无甚可写,则写祠上两山陡立如墙,山上并排长着红花绿叶,此花叶“与山升降”,随着山势高低起伏,神采宛转,奇趣横生。随后,笔锋转至窟洞。窟洞处于山间的凹陷缺口处,形状别致,洞内自是一派清幽。以上写山写洞,仿佛是顺手拈来,实际甚有深意。作者对于祠宇不作正面的刻画,而是通过侧面的山与洞,用壮观的和奇巧的画面交互映衬来表现因此显得格外有力。写初潭,先概括一句“殆不可状”,文章从观赏感受落笔,设置悬念,迫人追读,引人人胜。接着勾勒潭之全貌:“若剖大瓮,侧立千尺”,突出其高深的特征。然后对潭中细细地描绘:“黛蓄膏渟”,这是水色,既有青绿纯净的色感,又具润滑如脂的质感;“来若白虹”,这是水流,使人欲见水波荡漾的美景;“沉沉无声”,这是水声,“无声”也是“声”的一种表现,说明溪水积而成潭,既深且厚,故而无声。如果说对水色、水流、水声的种种描绘是电影中一个个摇曳生姿的全镜头的话,那么以下二句对游鱼的描写则是一个特写镜头“有鱼数百尾,方来会石下”,活现了游鱼悠闲嬉戏的情态。于鱼见水,绝非闲笔。作者在完成了游鱼这个特写镜头后,又将镜头对准第二潭上的石头:“石皆巍然,临峻流,若颏颔龂齶”,不但写出了石形的参差怪异,而且赋予生命力。“其下大石杂列,可坐饮食”与上石相对照,一奇一平,亦具妙趣。忽然又涉笔写到“有鸟赤首乌翼,大如鹄,方东向立”,与上文的“有鱼数百尾,方来会石下”,两个“方”字表明,无论是鱼还是鸟,都是作者此游即目所见,写景状物之间,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存在。随后,描绘南方数里之外的壮树、瘦石、水鸣以及大冥的山舒、水缓、有土田……使整个画面境界开阔,尺幅之中具万里之势,展现无尽的诗意。
第三部分写黄神的传说。这部分意在说明黄溪、黄神祠名称的由来。“始黄神为人时,居其地”,“逃来,择其深峭者潜焉”,“神既居是,民咸安焉”,还是一个平常人的样子。后来老百姓“以为有道,死乃俎豆之为立祠”,这才成了“神”,但又“后稍徙近乎民,今祠在山阴溪水上”,也是与老百姓接近的。第三部分写神的同时也还提到人,是文中不可少的笔墨,让山水增加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元和十年(815)二月,柳宗元满怀希望返回长安,但席未暇暖,即于三月十三日被迁为柳州刺史,官虽进而地益远,遭受到又一次沉重打击。带着难以言说的悲愤和忧伤,他与同时被迁为连州刺史的刘禹锡相伴,长辞国门,再次踏上了遥远的迁谪路途。这首《再上湘江》,便是行至湖南境内写下的。
第一部分交代黄溪的位置。虽然文章题为《游黄溪记》,但一开始并不径直写出黄溪,而是先设笔墨,步步进逼。先概述以山水见称的州,大笔淋漓。下“永最善”三字,文章迭进,带出永州胜景。再着一“环”字,将视线集中永州。然后,推出以山水著名的村子,使范围进一步缩小。在几经跌衬之后,黄溪才赫然在目,进入卷面。作者在用笔时,似围野狩猎,逐渐圈小区域。这样不仅让人们了解到黄溪之所在,而且通过层层烘托,突出了它的美。
第二部分描写黄溪之美。这部分主要是围绕黄神祠、初潭、第二潭而展开。黄神祠无甚可写,则写祠上两山陡立如墙,山上并排长着红花绿叶,此花叶“与山升降”,随着山势高低起伏,神采宛转,奇趣横生。随后,笔锋转至窟洞。窟洞处于山间的凹陷缺口处,形状别致,洞内自是一派清幽。以上写山写洞,仿佛是顺手拈来,实际甚有深意。作者对于祠宇不作正面的刻画,而是通过侧面的山与洞,用壮观的和奇巧的画面交互映衬来表现因此显得格外有力。写初潭,先概括一句“殆不可状”,文章从观赏感受落笔,设置悬念,迫人追读,引人人胜。接着勾勒潭之全貌:“若剖大瓮,侧立千尺”,突出其高深的特征。然后对潭中细细地描绘:“黛蓄膏渟”,这是水色,既有青绿纯净的色感,又具润滑如脂的质感;“来若白虹”,这是水流,使人欲见水波荡漾的美景;“沉沉无声”,这是水声,“无声”也是“声”的一种表现,说明溪水积而成潭,既深且厚,故而无声。如果说对水色、水流、水声的种种描绘是电影中一个个摇曳生姿的全镜头的话,那么以下二句对游鱼的描写则是一个特写镜头“有鱼数百尾,方来会石下”,活现了游鱼悠闲嬉戏的情态。于鱼见水,绝非闲笔。作者在完成了游鱼这个特写镜头后,又将镜头对准第二潭上的石头:“石皆巍然,临峻流,若颏颔龂齶”,不但写出了石形的参差怪异,而且赋予生命力。“其下大石杂列,可坐饮食”与上石相对照,一奇一平,亦具妙趣。忽然又涉笔写到“有鸟赤首乌翼,大如鹄,方东向立”,与上文的“有鱼数百尾,方来会石下”,两个“方”字表明,无论是鱼还是鸟,都是作者此游即目所见,写景状物之间,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存在。随后,描绘南方数里之外的壮树、瘦石、水鸣以及大冥的山舒、水缓、有土田……使整个画面境界开阔,尺幅之中具万里之势,展现无尽的诗意。
第三部分写黄神的传说。这部分意在说明黄溪、黄神祠名称的由来。“始黄神为人时,居其地”,“逃来,择其深峭者潜焉”,“神既居是,民咸安焉”,还是一个平常人的样子。后来老百姓“以为有道,死乃俎豆之为立祠”,这才成了“神”,但又“后稍徙近乎民,今祠在山阴溪水上”,也是与老百姓接近的。第三部分写神的同时也还提到人,是文中不可少的笔墨,让山水增加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游黄溪记:https://www.gushicidaquan.com/wenyanwen/3902.html
柳宗元: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181.html
《再上湘江》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作品之一,这首诗是元和十年(815)被贬柳州赴任途中所作。永贞元年(805),柳宗元曾溯湘江上行到永州贬所,度过了难熬的困顿生活。十年之后又要逆湘江而上去到比永州更加遥远偏僻的柳州任职,柳宗元想到重返京城施展抱负的希望更加渺茫,不禁思绪万千.悲愁满腔,发出了‘‘不知从此去,更遣几时回”的深沉慨叹。虽然诗只有短短二十个字,但却透露了虽一再被贬,仍斗争不屈的意志。元和十年(815)二月,柳宗元满怀希望返回长安,但席未暇暖,即于三月十三日被迁为柳州刺史,官虽进而地益远,遭受到又一次沉重打击。带着难以言说的悲愤和忧伤,他与同时被迁为连州刺史的刘禹锡相伴,长辞国门,再次踏上了遥远的迁谪路途。这首《再上湘江》,便是行至湖南境内写下的。
作者柳宗元资料
古诗《游黄溪记》的名句翻译赏析
- 环永之治百里,北至于浯溪,西至于湘之源,南至于泷泉,东至于东屯 - - 柳宗元 - - 《》
- 北之晋,西适豳,东极吴,南至楚、越之交,其间名山水而州者,以百数,永最善 - - 柳宗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