涧底寒松赋赏析
此赋由左思的《咏史·郁郁涧底松》变化而来。就标题而言,此赋有着明显的寄意。松不生于崇丘而生于涧底,材虽伟岸,然而不是生在合适的地方,“物殊类而合情”,名为咏物,实则说的是人间社会。
此赋一开始就点出此松生长幽涧,虬枝高耸,深根凭流。在淡淡两笔勾画了此松形象之后,忽然一笔宕开:“寓天地兮何日?沾雨露兮几秋?”问它在这儿多少时候了,为什么要在这儿,问得似乎幼稚,然而巧妙,顺势引起下文,写这松树嶔崎磊落,姿质特异,“紫叶吟风,苍条振雪”,疾风劲节,坚贞不屈,但由于没有明鉴之人而被埋没在幽谷中。“用轻资众”,“器宏施寡”,譬如千里马,空有远志,不能驰骋,也只好屈居轭下了。这和人的身具高才,位终不显,正是一个道理。
全赋讲求韵律,不事用典,词语不事雕琢,语言简洁,舒卷自如,音调铿锵,干净利落,直抒胸臆,假托涧底寒松“出群之器”、“托非其所”的遭遇,极尽自我矜恃、鸣其不平之能事,将自己怀才不遇、生不逢辰的满腔愤懑一以贯之,指斥“时革屡变”、“态俗多浮”,决心独“保贞容”,不与“榱桷”为伍,大发个人“志远心屈”、“才高位下”的牢骚,这是对社会的遏抑人才、用轻资众这种本末倒置现象的严厉批判。
唐高宗乾封三年(668),王勃因作《檄英王鸡文》而被逐出长安,后南下入蜀。根据组诗题中“秋江”及第二首诗中“他乡”字样,这组诗或作于王勃居蜀时期。
此赋一开始就点出此松生长幽涧,虬枝高耸,深根凭流。在淡淡两笔勾画了此松形象之后,忽然一笔宕开:“寓天地兮何日?沾雨露兮几秋?”问它在这儿多少时候了,为什么要在这儿,问得似乎幼稚,然而巧妙,顺势引起下文,写这松树嶔崎磊落,姿质特异,“紫叶吟风,苍条振雪”,疾风劲节,坚贞不屈,但由于没有明鉴之人而被埋没在幽谷中。“用轻资众”,“器宏施寡”,譬如千里马,空有远志,不能驰骋,也只好屈居轭下了。这和人的身具高才,位终不显,正是一个道理。
全赋讲求韵律,不事用典,词语不事雕琢,语言简洁,舒卷自如,音调铿锵,干净利落,直抒胸臆,假托涧底寒松“出群之器”、“托非其所”的遭遇,极尽自我矜恃、鸣其不平之能事,将自己怀才不遇、生不逢辰的满腔愤懑一以贯之,指斥“时革屡变”、“态俗多浮”,决心独“保贞容”,不与“榱桷”为伍,大发个人“志远心屈”、“才高位下”的牢骚,这是对社会的遏抑人才、用轻资众这种本末倒置现象的严厉批判。
涧底寒松赋:https://www.gushicidaquan.com/wenyanwen/3990.html
王勃: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22.html
《秋江送别二首》是唐代诗人王勃的组诗作品。这是两首送别诗,主要抒写的是客中送客的伤感,同时以江水、归舟等意象表达了依依别情和悠悠乡情。这两首诗都有趣地运用重复的词语,表现一种回旋往复的美,且都写得精巧矫饰,体现了宫廷诗风。唐高宗乾封三年(668),王勃因作《檄英王鸡文》而被逐出长安,后南下入蜀。根据组诗题中“秋江”及第二首诗中“他乡”字样,这组诗或作于王勃居蜀时期。
作者王勃资料
古诗《涧底寒松赋》的名句翻译赏析
- 见时华之屡变,知俗态之多浮。故其磊落殊状,森梢峻节,紫叶吟风,苍条振雪 - - 王勃 - - 《》
- 惟松之植,于涧之幽。盘柯跨,沓柢凭流。寓天地兮何日?沾雨露兮几秋 - - 王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