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中夜泊赏析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出自:浦中夜泊 更新时间:2020-02-15
“暗上江堤还独立,水风霜气夜棱棱。”即紧扣题目,为下句铺垫,也为全诗伏笔。前两句描写诗人步出船舱,走上江堤,顿感江风寒冷刺骨,霜气凛冽袭人,并缀一叠词“棱棱”,不仅摹绘出江边秋夜的寒意,同时活画出诗人在江堤寒风中凄冷的情态。
“回看深浦停舟处,芦荻花中一点灯。”写诗人伫立寒风中的江堤上,“回看”“夜泊”处的情景。“回看”二字绝妙,且含蕴丰富,既有站立江堤寒风中对舱内温暖的眷恋,又有一片漆黑夜色中欲有所发现的意愿。结句“芦荻花中一点灯”,在景致变化中使诗人心情为之一振,由“水风霜气”一抑中,情调为之一扬。“芦荻花”照应第二句“水风霜气”。诗人回看“深浦停舟处”,为浓厚夜幕所笼罩,为茂密芦荻所遮蔽,漆黑模糊夜色深沉,那既不显眼又不足道的“一点灯”,俨然“黑暗王国中一线光明,诗人心目中一丝暖意”。“灯”前置以“一点”,正面写灯,侧面烘托,使夜色更浓更广,使深沉的夜色具有了视觉形象,是以明写暗艺术手法的巧妙使用,因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全诗二十八字,所烘托的景象,形象贴切地衬托出“浦中夜泊”的情景。景象平易,但却自然天成;布局巧妙,又独具匠心。写夜泊,选择了江堤上回看的独特视点,形象地写出了一个没有月色、连视觉也失去作用的秋夜。之所以说“独特”,是由于全诗视角不凡、立意不俗、选材别致、烘托深广,由第二句的感觉,到三、四句转向视觉。尤其是写与“夜”与“月”有关的诗,白居易作品中举不胜举,除了著名的《琵琶行》《燕子楼》之外,还有《村夜》《江夜舟行》《襄阳舟夜》《舟夜赠内》《雨夜忆元九》《曲江夜归闻元八见访》等等,一般写夜景离不开月色的烘托,有月才具备韵味,有月才景色绚丽,有月才使人留连,而《浦中夜泊》,没有月色,避开白描,用侧面烘托的独特视角,生动地写出了“浦中夜泊”的别致景象。

浦中夜泊: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18032.html

白居易: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3.html

全诗质朴刚健,寄寓遥深。诗中写了两个历史人物:乐羊和秦西巴。乐羊是战国时魏国的将军,魏文侯命他率兵攻打中山国。乐羊的儿子在中山国,中山国君把其子杀死,煮成肉羹,派人送给乐羊。乐羊为了表示自己忠于魏国,就吃了一杯儿子的肉羹。魏文侯重赏了他的军功,但是觉得他心地残忍,因而并不重用他。秦西巴是中山国君的侍卫。中山君孟孙到野外去打猎,猎到一只小鹿,就交给秦西巴带回去。老母鹿一路跟着,悲鸣不止。秦西巴心中不忍,就把小鹿放走了。中山君认为秦西巴是个忠厚慈善的人,就任用他做太傅,教育王子。
一个为了贪立军功,忍心吃儿子的肉羹。骨肉之情疏到如此,这样的人,对别人不可能有忠心。一个怜悯孤兽,私自将国君的猎物放生,却意外地提拔做王子的太傅。这样的人,对一只孤兽尚且有恻隐之心,他对国君肯定是能忠心到底的。
陈子昂作这两首诗是有感而发的,当时武则天为了夺取政权,杀了许多唐朝的宗室,甚至杀了太子李宏、李贤、皇孙李重润。上行下效,满朝文武大臣为了效忠于武则天,作了许多自以为“大义灭亲”的残忍事。大臣崔宣礼犯了罪,武后想赦免他,而崔宣礼的外甥霍献可却坚决要求判处崔宣礼以死刑,头触殿阶流血,以表示他不私其亲。陈子昂对这种残忍奸伪的政治风气十分厌恶。但是又不能正面谴责,因而写了这首诗。这首诗从表面上看,似乎是一首咏史诗,实质上是一首针砭当时政治风气的讽谕诗。清代陈沆《诗比兴笺》说它“刺武后宠用酷吏淫刑以逞也”,是道出了诗人旨意的。

作者白居易资料

白居易

白居易的诗词全集_白居易的诗集大全,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祖籍山..... 查看详情>>

白居易古诗词作品: 《胡吉郑刘卢张等六贤皆多年寿予亦次焉纪之传好事者》 《自喜·自喜天教我少缘》 《山游示小妓》 《钱虢州以三堂绝句见寄因以本韵和之》 《赠杓直·世路重禄位》 《河亭晴望》 《仙娥峰下作》 《夜深行·百牢关外夜行客》 《和朝回与王炼师游南山下》 《春暖·风痹宜和暖

《浦中夜泊》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