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劳亭歌鉴赏
劳劳亭又名新亭,距建康(南京)大约十五里左右,是沿长江顺流而下的必经之地。宋本此诗题下注云:“在江宁县南十里,古送别之所,一名临沧观。”送别之人常在此驻足,目送行人渐行渐远。后来,劳劳亭便成了离别感伤的代名词。诗中李白自比于谢灵运,自矜其才不减于袁宏,寄情于归梦而已。而叹时无谢尚,无人赏识、只有独宿空船。
关于这组诗的创作背景,学界还没有取得一致意见。上海复旦大学及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先后出版的《李白诗选》,均据此诗中“郎今欲渡缘何事”一语,认为“郎”乃古时对年轻男子的称呼,因此推定此诗乃开元十四年(726年)李白初出蜀时所写。李协民则认为这组诗是天宝元年(742年)秋李白由南陵奉诏赴京途中所作,诗中“显示当时李白初受玄宗信任,急欲上到西秦为玄宗效力,大展宏图”,而“白浪如山”的横江,却阻挡了去“西秦”的道路,可望而不可及,最急人,诗人把急切欲渡的心情写到了十二万分。而黄锡圭《李太白编年诗集目录》将此诗系于天宝十四载(755年),地点在当涂采石戍之横江馆前;何庆善也认为这组诗是“安史之乱爆发前夕的天宝十四年秋”所作,诗中的横江风波象征着“黑暗腐朽的政治局面”、“岌岌可危的国家命运”,寄寓着“大乱将兴、大祸将起、迫在眉睫的危急形势”。詹福瑞等《李白诗全译》认为此六首约作于天宝十三载(754年)游历阳时,其中备言横江风浪之险恶,隐含着诗人对天宝末政治形势的隐忧。安旗则认为这组诗是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秋天,李白由幽州归来南下宣城途中经横江浦时所作,认为横江风浪象征安禄山行将叛乱,寄寓着诗人对唐王朝危急形势的忧虑。
劳劳亭歌: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4933.html
李白: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5.html
《横江词六首》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这六首都是写景诗,主要是写横江的地势险峻,气候多变,长江风浪大且恶的景象。作品名为写景,实为写心,处处流露出李白北上的急切和恶劣天气下不可渡江北上的惆怅与焦虑。全诗想象丰富奇特,意境雄伟壮阔,充分体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关于这组诗的创作背景,学界还没有取得一致意见。上海复旦大学及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先后出版的《李白诗选》,均据此诗中“郎今欲渡缘何事”一语,认为“郎”乃古时对年轻男子的称呼,因此推定此诗乃开元十四年(726年)李白初出蜀时所写。李协民则认为这组诗是天宝元年(742年)秋李白由南陵奉诏赴京途中所作,诗中“显示当时李白初受玄宗信任,急欲上到西秦为玄宗效力,大展宏图”,而“白浪如山”的横江,却阻挡了去“西秦”的道路,可望而不可及,最急人,诗人把急切欲渡的心情写到了十二万分。而黄锡圭《李太白编年诗集目录》将此诗系于天宝十四载(755年),地点在当涂采石戍之横江馆前;何庆善也认为这组诗是“安史之乱爆发前夕的天宝十四年秋”所作,诗中的横江风波象征着“黑暗腐朽的政治局面”、“岌岌可危的国家命运”,寄寓着“大乱将兴、大祸将起、迫在眉睫的危急形势”。詹福瑞等《李白诗全译》认为此六首约作于天宝十三载(754年)游历阳时,其中备言横江风浪之险恶,隐含着诗人对天宝末政治形势的隐忧。安旗则认为这组诗是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秋天,李白由幽州归来南下宣城途中经横江浦时所作,认为横江风浪象征安禄山行将叛乱,寄寓着诗人对唐王朝危急形势的忧虑。
作者李白资料
李白的诗词全集_李白的诗集大全,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其生地今一般认为..... 查看详情>>
李白古诗词作品: 《望汉阳柳色寄王宰》 《渌水曲》 《雉子斑》 《送族弟绾从军安西》 《侍从游宿温泉宫作》 《宫中行乐词·绣户香风暖》 《秋浦清溪雪夜对酒客有唱山鹧鸪者》 《对酒忆贺监·狂客归四明》 《拟古·生者为过客》 《答长安崔少府叔封游终南翠微寺太宗皇帝金沙泉见寄》
古诗《劳劳亭歌》的名句翻译赏析
- 苦竹寒声动秋月,独宿空帘归梦长 - - 李白 - - 《劳劳亭歌》
- 昔闻牛渚吟五章,今来何谢袁家郎 - - 李白 - - 《劳劳亭歌》
- 我乘素舸同康乐,朗咏清川飞夜霜 - - 李白 - - 《劳劳亭歌》
- 古情不尽东流水,此地悲风愁白杨 - - 李白 - - 《劳劳亭歌》
- 金陵劳劳送客堂,蔓草离离生道傍 - - 李白 - - 《劳劳亭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