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织·促织甚微细注释译文
注释
⑴促织:即蟋蟀,今甘肃天水一带俗称“黑羊”。
⑵哀音:哀婉的声音。
⑶“草根”句:蟋蟀在野外草根间鸣叫,因霜露寒冷,故鸣声不畅。
⑷亲:近。
⑸得:能够。
⑹放妻:指妻子。一说指被遗弃的妇女或寡妇。
⑺悲丝:哀婉的丝乐。急管:激昂的管乐。
⑻感激:感动,激发。天真:这里指促织没有受礼俗影响自然真切的鸣声。
白话译文
蟋蟀的鸣叫声十分微细,那哀婉的声音多么动人!
它在寒冷的野外草丛间叫得不畅,移到床下来鸣叫似与我心相亲。
唉,久客他乡的我怎能不闻声而泪下?结伴多年的妻子也难以稳睡到天明。
想那哀切的丝乐和激昂的管乐,也不如这天真的声音如此感人。
起句正面点明促织,以“甚细微”与第二句的“何动人”构成对比,衬托哀音的不同寻常。三、四句和五、六句,在修辞上构成两对“互文”。就是说:促织在野外草根里、在屋内床底下,总是鸣声不断;而不论在什么地方呜叫,总和不得意的诗人心情是互相接近的。听到它的叫声,长期客居外乡的人不得不流泪,再也无法安睡到天明;被遗弃的妇女或寡妇也在半夜里被哀鸣之声惊醒,陪着促织洒下泪水。这种“互文”格式的使用,用表面上的两层意思抒写了交互着的四层意思,能收到言简意缘的效果,是古代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最后两句以“悲丝”“急管”同促织的啼叫相比较,而以促织叫声“天真”、不受礼俗影响作结,把促织的哀音放在任何乐器的演奏无法达到的效果之上,把“哀音何动人”写到了极点,更加烘托出诗人的思乡愁苦之情。
⑴促织:即蟋蟀,今甘肃天水一带俗称“黑羊”。
⑵哀音:哀婉的声音。
⑶“草根”句:蟋蟀在野外草根间鸣叫,因霜露寒冷,故鸣声不畅。
⑷亲:近。
⑸得:能够。
⑹放妻:指妻子。一说指被遗弃的妇女或寡妇。
⑺悲丝:哀婉的丝乐。急管:激昂的管乐。
⑻感激:感动,激发。天真:这里指促织没有受礼俗影响自然真切的鸣声。
白话译文
蟋蟀的鸣叫声十分微细,那哀婉的声音多么动人!
它在寒冷的野外草丛间叫得不畅,移到床下来鸣叫似与我心相亲。
唉,久客他乡的我怎能不闻声而泪下?结伴多年的妻子也难以稳睡到天明。
想那哀切的丝乐和激昂的管乐,也不如这天真的声音如此感人。
促织·促织甚微细: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7677.html
杜甫: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4.html
人们常常把呜叫声当作动物的语言,所以听到反复不断的声音,就自然想象到那是在不断地诉说着什么,或要求着什么,把它想象成无休止的倾诉。杜甫在秦州的几个月,正是促织活动的时候。傍晚,清晨,特别是不眠之夜,大约都是在促织的鸣叫声中度过的。诗人久客在外,心情本来就很凄凉,被促织声一激,往往不禁泪下。这首诗,就是诗人当时忧伤感情的真实写照。起句正面点明促织,以“甚细微”与第二句的“何动人”构成对比,衬托哀音的不同寻常。三、四句和五、六句,在修辞上构成两对“互文”。就是说:促织在野外草根里、在屋内床底下,总是鸣声不断;而不论在什么地方呜叫,总和不得意的诗人心情是互相接近的。听到它的叫声,长期客居外乡的人不得不流泪,再也无法安睡到天明;被遗弃的妇女或寡妇也在半夜里被哀鸣之声惊醒,陪着促织洒下泪水。这种“互文”格式的使用,用表面上的两层意思抒写了交互着的四层意思,能收到言简意缘的效果,是古代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最后两句以“悲丝”“急管”同促织的啼叫相比较,而以促织叫声“天真”、不受礼俗影响作结,把促织的哀音放在任何乐器的演奏无法达到的效果之上,把“哀音何动人”写到了极点,更加烘托出诗人的思乡愁苦之情。
作者杜甫资料
杜甫的诗词全集_杜甫的诗集大全,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 查看详情>>
杜甫古诗词作品: 《前苦寒行·年白帝雪在山》 《冬晚送长孙渐舍人归州》 《有客·幽栖地僻经过少》 《花底·紫萼扶千蕊》 《西阁曝日》 《路逢襄阳杨少府入城戏呈杨员外绾》 《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 《台上·改席台能迥》 《独坐·竟日雨冥冥》 《园·仲夏流多水》
古诗《促织·促织甚微细》的名句翻译赏析
- 久客得无泪,放妻难及晨。悲丝与急管,感激异天真 - - 杜甫 - - 《促织·促织甚微细》
- 促织甚微细,哀音何动人。草根吟不稳,床下夜相亲 - - 杜甫 - - 《促织·促织甚微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