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无数春笋满林生赏析
第三首是写竹,写诗人的爱竹之意。“无数春笋满林生”,诗一开始从春笋满林写起,又是“无数”,又是“满林”,把春笋生长繁茂的情景写了出来,给人们展示出一幅充满活力,充满生机的画图字里行间洋溢着诗人对这自然景象的无比喜悦之情。
诗人知道,眼前这春笋,既不能让它们成为人们观赏的玩意儿,更不能让它们成为人们宴席桌上的美味佳肴。因为今日之春笋,正是他日之新竹;今日春笋满林,可知他日新竹万竿。此刻诗人必然是细心看护。所以,诗的次句这样写道:“柴门密掩断人行。”他要把柴门关得紧紧,谢绝一切客人。
写到这里,诗人的护笋之意已明。但是诗人觉得意犹未尽,于是在诗的后两句中进一步申说:“会须上番看成竹,客至从嗔不出迎。”
诗人一定要将这头批笋子看护好,使它长成新竹。宁可任客人责怪自己,也不对他的到来亲自出迎,诗的上句不仅点出了诗人细心护笋的原因,而且也写出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多么希望眼下这一根根春笋在不久的将来都能长成新竹。诗的下句“客至从嗔不出迎”,与“柴门密掩断人行”相照应。诗人在这里用“从嗔”二字贯于“不出迎”之前,深一层地写出了他那专心护笋的决心。
相传,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徽之很爱竹,他听说吴中有一家人有好竹,便驱车前往,直到那家院内竹下观赏,“讽啸良久”。主人洒扫请坐,他也不理睬。当他尽兴而去,主人才将门关上(见《晋书·王羲之传》)。因此,在唐诗中有“(竹何须问主人”的诗句)王维《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杜甫在此却将主客关系颠倒过来,从“主不迎客”着笔,暗中反用了王徽之故事而又不露痕迹。巧妙的用意,写出了诗人对春笋,对新竹的一往情深。
全诗写竹,却从笋写起;写爱竹,却从爱笋着笔。由笋而竹,将诗人的爱竹之意写得不是浮泛,而是深沉了。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诗中写诗人的爱竹之意,不是用一些抽象的词语来表白,而是通过“柴门密掩断人行”,“客至从嗔不出迎”等具体行动来表现。这样写来,诗人的情怀显得格外实在,格外真切,也格外感人。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四月,杜甫投奔肃宗,被授为左拾遗。不料杜甫很快因营救房琯,触怒肃宗,被贬到华州。后虽官复原职,忠于职守,但终因受房琯案牵连,于乾元元年(758年)六月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而此时的关中地区正遭受严重的旱灾,安史之乱又使得那里的人民饱受战乱之苦。于是,在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十二月,杜甫四十八岁时,他举家由陇入蜀。岁末到达成都,既而卜居浣花溪畔,建草堂,生活相对安定,这于杜甫的人生和创作都是一个重要转折。此间,杜甫在纵情领略自然、生命之美的同时,也对自己的人生遭遇、得失挫败进行冷静的反思,良多感悟。《江头五咏》便是诗人面对日常生活中熟知的动物、花草,睹物生情的即兴之作。《花鸭》便是其中最后一首。
诗人知道,眼前这春笋,既不能让它们成为人们观赏的玩意儿,更不能让它们成为人们宴席桌上的美味佳肴。因为今日之春笋,正是他日之新竹;今日春笋满林,可知他日新竹万竿。此刻诗人必然是细心看护。所以,诗的次句这样写道:“柴门密掩断人行。”他要把柴门关得紧紧,谢绝一切客人。
写到这里,诗人的护笋之意已明。但是诗人觉得意犹未尽,于是在诗的后两句中进一步申说:“会须上番看成竹,客至从嗔不出迎。”
诗人一定要将这头批笋子看护好,使它长成新竹。宁可任客人责怪自己,也不对他的到来亲自出迎,诗的上句不仅点出了诗人细心护笋的原因,而且也写出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多么希望眼下这一根根春笋在不久的将来都能长成新竹。诗的下句“客至从嗔不出迎”,与“柴门密掩断人行”相照应。诗人在这里用“从嗔”二字贯于“不出迎”之前,深一层地写出了他那专心护笋的决心。
相传,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徽之很爱竹,他听说吴中有一家人有好竹,便驱车前往,直到那家院内竹下观赏,“讽啸良久”。主人洒扫请坐,他也不理睬。当他尽兴而去,主人才将门关上(见《晋书·王羲之传》)。因此,在唐诗中有“(竹何须问主人”的诗句)王维《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杜甫在此却将主客关系颠倒过来,从“主不迎客”着笔,暗中反用了王徽之故事而又不露痕迹。巧妙的用意,写出了诗人对春笋,对新竹的一往情深。
全诗写竹,却从笋写起;写爱竹,却从爱笋着笔。由笋而竹,将诗人的爱竹之意写得不是浮泛,而是深沉了。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诗中写诗人的爱竹之意,不是用一些抽象的词语来表白,而是通过“柴门密掩断人行”,“客至从嗔不出迎”等具体行动来表现。这样写来,诗人的情怀显得格外实在,格外真切,也格外感人。
绝句·无数春笋满林生: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384967.html
杜甫: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4.html
《花鸭》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是一首咏物诗。前四句写花鸭身无泥渣,阶前徐行,羽毛独立,黑白分明。颔联展现了诗人发现花鸭致祸根源焦躁和急切的情状,进而在尾联直接呼劝花鸭:受人恩惠就不要“先鸣”,这也是遭斥一事而发的“自警”之语。这首诗借物说事,笔调轻松而情感含蓄蕴藉。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四月,杜甫投奔肃宗,被授为左拾遗。不料杜甫很快因营救房琯,触怒肃宗,被贬到华州。后虽官复原职,忠于职守,但终因受房琯案牵连,于乾元元年(758年)六月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而此时的关中地区正遭受严重的旱灾,安史之乱又使得那里的人民饱受战乱之苦。于是,在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十二月,杜甫四十八岁时,他举家由陇入蜀。岁末到达成都,既而卜居浣花溪畔,建草堂,生活相对安定,这于杜甫的人生和创作都是一个重要转折。此间,杜甫在纵情领略自然、生命之美的同时,也对自己的人生遭遇、得失挫败进行冷静的反思,良多感悟。《江头五咏》便是诗人面对日常生活中熟知的动物、花草,睹物生情的即兴之作。《花鸭》便是其中最后一首。
作者杜甫资料
杜甫的诗词全集_杜甫的诗集大全,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 查看详情>>
杜甫古诗词作品: 《有感·盗灭人还乱》 《发潭州》 《暮春题瀼西新赁草屋·久嗟三峡客》 《不见·不见李生久》 《桃竹杖引赠章留后》 《绝句四首其三》 《夔州歌十绝句·忆昔咸阳都市合》 《惠义寺园送辛员外》 《夜宴左氏庄》 《春日江村·群盗哀王粲》
古诗《绝句·无数春笋满林生》的名句翻译赏析
- 会须上番看成竹,客至从嗔不出迎 - - 杜甫 - - 《绝句·无数春笋满林生》
- 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人行 - - 杜甫 - - 《绝句·无数春笋满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