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中兄典邵州赏析

朝代:唐代 作者:韩翃 出自:送中兄典邵州 更新时间:2020-03-12
这首诗把它每四句分为一段,全诗被分为五段,每段是一首七言绝句。就容易看出全诗是用三首平韵绝句和二首仄韵绝句交织而成。每四句的音调,无论平韵或仄韵,都完全符合于七言绝句,而不是古诗。但这五段连起来,却是一首七言歌行,或说七言古诗(七古)。这种形式的七言歌行,其特征是以律诗的音调,用入古诗。在盛唐、中唐诗人的七言歌行中,此种作法比较多见,高适的《燕歌行》恐怕是其先例。
第一段四句是一首平韵七绝。邵州是个大州郡,管领着一百多个城市,还兼管着安南国。这是夸大得不合事实了。邵州本来是邵阳县,唐贞观十年,升为州。天宝元年,改为邵阳郡。乾元元年,又改为邵州。从县而州,是由于户口增多。从郡改为州,这是唐代政区名称改来改去的结果,与户口增减无关。在唐代,邵州全境东西为四百七十里,南北为三百七十六里。一共只有两个县:一个是邵阳,一个是武岗。两县的民户,在开元年间,一共只有一万八千户(据《太平寰宇记》)。邵州既没有一百个领县,更统治不到安南国。大概韩翃的地理知识很贫乏,把他的二哥吹捧得不像一个刺史,而像一个藩王了。第四句不甚可解。《唐书·百官志》云:“汉制,丞郎见二丞,呼曰左君、右君。”丞与郎,都是七八品的小官,见到尚书左丞,就尊称为左君,见到尚书右丞,就称为右君。此句中所谓“王左君”,也许是指王维,“双笔遥挥”,是指他二哥能诗,不亚于王维。但王维的官职是尚书右丞,似乎应该称王右君才对。也许他的二哥擅长书法,故比之为王羲之,但王羲之的官职是右军将军,也不该用左君。怀疑此句原文应是“右君”或“右军”,否则,这个“王左君”就待考了。
第二段四句是一首仄韵七绝。这一绝中所提到的地方,都在今湖北省,但南北次序,并不符合地理现实。
第三段四句又是一首平韵七绝。湘君、渔父,都见于《楚辞》,是湖南的典故。
第四段又是仄韵七绝。第三句“过赠”二字不可解,恐有误字。零陵属永州,在邵阳之南三百多里。这里作者又弄错了地理方位,他的二哥到邵阳去上任,决不会过零陵的。大约他把邵阳误为祁阳了。石香溪,想必在零陵,也没有关系。在封建时代,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每年春节或腊日,州县官都要请少数民族的头人来喝酒。他们肯来,就表示拥护。州县官以此作为自己能“安抚蛮夷”的政绩。“洞”字或写作“峒”,指少数民族聚居的山谷,现在称为“坝子”。
第五段以一首平韵七绝作结束。

送中兄典邵州: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9533.html

韩翃: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222.html

《寄哥舒仆射》是唐代诗人韩翃的作品。此诗盛赞唐朝大将哥舒翰及其军士,并描绘了扫除叛军、取得胜利的动人前景,显示了诗人关心国家,力主平乱的爱国思想。全诗多处用典,浓墨重彩,虽尽是想象之景,然景象壮阔,气势雄健。
此诗作于公元756年(唐玄宗天宝十五年)正月以后,安禄山于上年冬发动叛乱,向南进兵,并很快占领了东都洛阳。哥舒翰此时正奉命在潼关防守。后来,由于唐玄宗、杨国忠等人的昏庸和猜忌,使得潼关防守战役完全失败,哥舒翰其人也为安史叛军所俘。此诗写于哥舒翰带兵前往守关之际。

作者韩翃资料

韩翃

韩翃的诗词全集_韩翃的诗集大全,韩翃,字君平,南阳人,唐代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13年(754)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一首《寒食》而被唐德宗所赏识,晋升不断,最终官至中书舍人。韩翃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泛。著..... 查看详情>>

韩翃古诗词作品: 《送江陵元司录》 《送刘长上归城南别业》 《看调马·鸳鸯赭白齿新齐》 《同中书刘舍人题青龙上房》 《送夏侯侍郎》 《送齐山人归长白山》 《别孟都督》 《题僧房》 《送客之上谷》 《鲁中送鲁使君归郑州

《送中兄典邵州》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