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杨中丞和蕃注释译文

朝代:唐代 作者:郎士元 出自:送杨中丞和蕃 更新时间:2020-03-13
注释
杨中丞:诗人好友,‘生平事迹不详。中丞:御史中丞。
和蕃:与少数民族修好讲和。
陇:指陇山,位于今陕西、甘肃两省。
君长:这里指称少数民族领袖。
鼓鼙(pí):军鼓。
河源:指位于青海省内的黄河发源地。
雪岭:指西部诸雪山。
汉垒今犹在,遥知路不迷:这两句是说过去唐军所筑堡垒现在还存在,但已因双方修好,今天它只起着作为路标的作用了。言外有庆幸国内各民族和睦相处的意思。
白话译文
乘着华贵车子攀登陇山之时,边塞上的春草正好繁茂碧绿。
为了重申旧好听从吐蕃君主,阵阵军鼓敲起心中无限愁思。
黄河源头十分遥远飞鸟难到,青藏高原常年积雪地处极西。
汉朝军队所筑营垒至今还在,沿着它走去不会把道路迷失。

送杨中丞和蕃: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9753.html

郎士元: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224.html

“锦车登陇日,边草正萋萋”,装饰华美的锦车本是天朝上国使臣身份显赫的标志,茂盛的春草本应给人以生机盎然之感,但一将“登陇”与“边草”联系起来,便自然透露出唐王朝在内忧外患的夹攻中疆土逼仄的现实处境,而诗人和被送者目接或想象此境时的悲凉感触也隐隐传出。
“旧好寻君长,新愁听鼓辇、”颔联点题内“和蕃”。唐与吐蕃自唐太宗下嫁文成公主、中宗下嫁金城公主以来,世为舅甥之国,开元中又于赤岭会盟立碑,约以更不相侵,故称吐蕃为“旧好”,但如今这素称甥国的“旧好”却趁乱屡次侵掠占领唐王朝的领地,致使作为天朝上国的唐朝竞不得不屈尊派遣使臣,不远万里,前往修好。”寻君长”的“寻”字值得玩味,说明唐王朝的君主如今已不再像强盛时那样,高居长安宫阙,坐等吐蕃来朝贡,来求亲,而是特遣使臣、寻访对方的君长,以求修好了、强弱态势的互易,导致了主宾的易位,“寻”字中正透出一种屈辱的悲凉和感慨、下句“新愁听鼓鼙”补足上句,正指吐蕃连年入侵,战事不断,京师告急的情景,这也正是“旧好寻君长”的现实背景:就在杨中丞出发前数月,吐蕃即有一次联合回纥入侵的军事行动,故说“新愁” “听”字加强了战争不断进行的现场感和紧急气氛,它使上句的“寻”字中包含的无奈更加突出了。
“河源飞鸟外,雪岭大荒西。”颈联进一步遥想杨中丞出使吐蕃途经河源、雪岭一带的情景:黄河源头一带,昔日唐王朝强盛时,是唐、蕃分界之地,如今已经成为飞鸟所不能及的吐蕃腹地,说“飞鸟外”,正见其远出天外,而诗人翘首遥望凝望之态亦如在目前。这一联境界壮阔,气象雄浑,声调高亮,骨格道劲。但和前后诸联联系起来体味,却感到在雄浑壮阔、高亮道劲之中隐隐透出一种旷远孤寂感,这正是时代衰飒氛围在诗人心中的投影。
“汉垒今犹在,遥知路不迷。”尾联承颈联“大荒”之语,谓杨中丞一行值此旷远孤寂之境,虽一路辛苦寂寞,但盛时唐军所筑旧垒犹在,尚可指引路程,不致迷误,言外则见昔日之营垒,犹可想见当时国家之强盛,找回一点自信,诗也就在透露出一丝乐观的气息中结束。“遥知”二字总绾全篇。
诗中芳草萋萎与人事离别相对照,暗含着明年春草绿,使者能否谈判成功、顺利归来的担心。全诗既伤离别,又忧国事,曲折深婉,沉雄苍凉,蕴含着强烈的爱国热情。

作者郎士元资料

郎士元

郎士元的诗词全集_郎士元的诗集大全,郎士元(生卒年不详,一说727年-780年?) ,字君胄,唐代诗人,中山(今河北定县)人。天宝十五载(756)登进士第。安史之乱中,避难江南。宝应元年(762)补渭南尉,历任拾遗、补阙、校书等职,官至郢州刺史。郎士元与钱起齐名,世称"钱郎"。他们诗名甚盛,当时有"前有沈宋,后有钱郎"(高..... 查看详情>>

郎士元古诗词作品: 《春宴张舍人宅》 《题刘相公三湘图》 《送郑正则徐州行营》 《别房士清》 《双林寺谒傅大士》 《送杨中丞和蕃》 《赠韦司直》 《夜泊湘江》 《送长沙韦明府》 《送钱拾遗归兼寄刘校书

《送杨中丞和蕃》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