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至崖口注释

朝代:唐代 作者:宋之问 出自:初至崖口 更新时间:2017-03-01

⑴嶔崟(qīnyín):高大,险峻貌。

⑵锦缋(huì):色彩艳丽的织锦。

⑶容与:安闲自得貌。屈原九歌·湘夫人》: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⑷于役:行役,谓因兵役﹑劳役或公务奔走在外。此指被流放。

初至崖口: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830.html

宋之问: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71.html

公元705年(唐中宗神龙元年)正月,武则天退位,唐中宗即位,宋之问与杜审言等皆遭贬谪。宋之问贬泷州(今广东罗定县)参军,次年春逃还洛阳。宋之问在贬逐期间写了相当多的山水诗,这些诗篇明显地运用了在风景描写后面感怀个人经历的结构。在一些诗篇中,风景仅是大段个人叙述的引子;在另外一些诗篇中,风景占了主要篇幅,诗人的反应是简短的、抒情的。后一种形式是初唐山水诗的特征,这首《初至崖口》就属于这种形式,但其浑成完整的描写使它更接近于盛唐。

同期的另一位诗人杜审言的两首山水诗《过龙门山》和《南海乱石山作》,与较早的王勃的山水诗一样,描写的是细碎的景物。这些诗篇将白天和黑夜、雨天和晴天混合起来描写,却不能描绘出连贯的景物画面。陈子昂的《度峡口山赠乔补阙知之王二无竞》是另一种风景:诗中并不描写一幅景物画面,而是描写穿过风景的一段旅程,这一风景的形式与思想原则相对应。与这些写法相比较,这首《初至崖口》诗中的视觉形象相对地统一,它描绘出了某一时刻的景物画面——夜色渐浓的崖口。孟浩然有首《彭蠡湖中望庐山》诗表现了盛唐的风景处理,与宋之问诗相似,但更复杂。宋之问这首诗的第十句模仿了《诗经》(第14首),观察了移动阳光下的景物变化,赞美了所见的情景,但不得不继续行路。

作者宋之问资料

宋之问

宋之问的诗词全集_宋之问的诗集大全,宋之问(约656 — 约712),字延清,名少连,汉族,汾州隰城人(今山西汾阳市)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 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宋之问 字延淸,汾州隰城县(唐肃宗上元元年,改西河县,今汾阳市)人,令..... 查看详情>>

宋之问古诗词作品: 《咏笛·羌笛写龙声》 《奉和幸长安故城未央宫应制》 《游云门寺》 《和赵员外桂阳桥遇佳人》 《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 《冬宵引赠司马承祯》 《初到陆浑山庄》 《寿阳王花烛图》 《夜饮东亭》 《登逍遥楼

《初至崖口》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