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至崖口评析
公元705年(唐中宗神龙元年)正月,武则天退位,唐中宗即位,宋之问与杜审言等皆遭贬谪。宋之问贬泷州(今广东罗定县)参军,次年春逃还洛阳。宋之问在贬逐期间写了相当多的山水诗,这些诗篇明显地运用了在风景描写后面感怀个人经历的结构。在一些诗篇中,风景仅是大段个人叙述的引子;在另外一些诗篇中,风景占了主要篇幅,诗人的反应是简短的、抒情的。后一种形式是初唐山水诗的特征,这首《初至崖口》就属于这种形式,但其浑成完整的描写使它更接近于盛唐。
同期的另一位诗人杜审言的两首山水诗《过龙门山》和《南海乱石山作》,与较早的王勃的山水诗一样,描写的是细碎的景物。这些诗篇将白天和黑夜、雨天和晴天混合起来描写,却不能描绘出连贯的景物画面。陈子昂的《度峡口山赠乔补阙知之王二无竞》是另一种风景:诗中并不描写一幅景物画面,而是描写穿过风景的一段旅程,这一风景的形式与思想原则相对应。与这些写法相比较,这首《初至崖口》诗中的视觉形象相对地统一,它描绘出了某一时刻的景物画面——夜色渐浓的崖口。孟浩然有首《彭蠡湖中望庐山》诗表现了盛唐的风景处理,与宋之问诗相似,但更复杂。宋之问这首诗的第十句模仿了《诗经》(第14首),观察了移动阳光下的景物变化,赞美了所见的情景,但不得不继续行路。
初至崖口: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830.html
宋之问: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71.html
⑴景龙四年春祠海:《唐诗英华》作《海》,《唐诗纪事》作《咏海》。
⑵春溟:东海。
⑶惊:《唐诗英华》作“观”。《唐诗纪》注:“一作观。”鹜:《唐诗英华》作“雾”。
⑷澍:同“注”,灌注。
⑸接:《唐诗纪事》作“济”。
⑹雰(fēn):雾气。目:《唐诗英华》作“日”,误。
⑺互:交互。《唐诗英华》作“连”。
⑻牲:祭品。《唐诗英华》作“醒”,《唐诗纪事》作“腥”。
⑼禋(yīn):诚心祭祀。
⑽沄(yún)沄:水波汹涌回旋的样子。《唐诗英华》、《唐诗纪事》均作“泫泫”。
⑾安期:指道家所信奉的仙人安期生。
⑿方丈:此为道教称谓。丈:《唐诗英华》作“杖”。
⒀冥:昏暗。《唐诗英华》作“旁”。
⒁背群:《唐诗英华》作“北郡”。
⒂抚中:《唐诗英华》作“中抚”,《唐诗纪事》作“内抚”。
⒃弱龄:弱冠的年龄。忝(tiǎn):辱,有愧于,常用作谦辞。
⒄神仙署:即控鹤府,也称奉宸府。唐宿卫近侍官署名,武后时置。
⒅始:才。
⒆孰:谁,哪一个。喻:明白。
⒇忽:很快地。《唐诗纪事》作“岁”。
作者宋之问资料
宋之问的诗词全集_宋之问的诗集大全,宋之问(约656 — 约712),字延清,名少连,汉族,汾州隰城人(今山西汾阳市)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 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宋之问 字延淸,汾州隰城县(唐肃宗上元元年,改西河县,今汾阳市)人,令..... 查看详情>>
宋之问古诗词作品: 《剪彩·驻想持金错》 《奉和春初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 《奉和圣制闰九月九日登庄严总持二寺阁》 《内题赋得巫山雨》 《在荆州重赴岭南》 《奉和春日玩雪应制》 《挽词·树羽迎朝日》 《发端州初入西江》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屠应制》 《嵩山天门歌》
古诗《初至崖口》的名句翻译赏析
- 微路从此深,我来限于役。惆怅情未已,群峰暗将夕 - - 宋之问 - - 《初至崖口》
- 锦缋织苔藓,丹青画松石。水禽泛容与,岩花飞的砾 - - 宋之问 - - 《初至崖口》
- 崖口众山断,嶔崟耸天壁。气冲落日红,影入春潭碧 - - 宋之问 - - 《初至崖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