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巫山下鉴赏
在巫山滞留时“猿声梦里长”,李白对于猿声的理解与前代的诗人相同,少年时期他生活经历不多,出于对巫猿的同情而徒发感慨,之后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猿的凄厉叫声勾起了李白的愁思,源何而愁,因为不通航而滞留,周围没有值得倾诉的朋友,心中的理想和抱负只能暂时搁置,思想感觉比较虚空,对周围的事物的感应,不是凭心灵的冲动,而是凭理智的感悟。造成李白这种情绪的,和他回到江陵后,即将“南行拂楚王”,远离故乡有关。
另一方面“桃花飞绿水,三月下瞿塘。”春天到来了,三峡通航,这让李白的心情有些苏解,因为李白可以离开这个滞留他几个月的巫山。这首诗以情写景,以景抒情。在艺术表现上,选择自然景物中最富特征,自己感受最深的方面加以突出的描绘,如“桃花”,在浓郁的主观色彩的氛围中,蕴涵了无穷的韵味,这也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
“高丘怀宋玉”,宋玉是屈原之后的杰出作家。唯他有传世之作,具有一定成就,后人将他与屈原并称。刘勰即谓“屈、宋以‘楚辞’发采”(《文心雕龙·才略》)。李白在巫山想到了宋玉,从这可以看出,李白欣赏宋玉的文品和人品。
李白的《宿巫山下》是诗人个性改造和理想化了的图景。全诗注重把握整体的气势和氛围“昨夜巫山下,猿声梦里长”,凭个性的感兴泼墨写意“雨色风吹去”、“访古一沾裳”,而略去具体的细节,甚至连观照景物的视觉转移的顺序也往往毫不在意“桃花飞绿水,三月下瞿塘”。李白的这首抒情诗,把瞿塘峡—巫山物色和特定的情绪渗透、交融在一起,在“景”的形势和“情”的特征之间,表达自己的心境。
宿巫山下: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5397.html
李白: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5.html
【注释】
⑴《六朝事迹》:白杨路,图经云:县南十二里石山冈之横道是也。
⑵《一统志》:潮沟,在应天府上元县西四里,吴赤乌中所凿,以引江潮,接青溪,抵秦淮,西通运渎,北连后湖。《六朝事迹》:《舆地志》:潮沟,吴大帝所开,以引江潮。《建康实录》云:其北又开一读,北至后湖,以引湖水,今俗呼为运渎。其实自古城西南行者是运渎,自归蒋山寺门前东出至青溪者名潮沟,其沟向东,已湮塞,西则见通运读。按《实录》所载,皆唐事,距今数百年,其沟日益淹塞,未详所在。今府城东门外,西抵城壕,有沟东出,曲折当报宁寺之前,里俗亦名潮沟。此近世所开,非古潮沟也。
⑶《三国志注》:《九州春秋》曰:马腾、韩遂之败,樊稠追至陈仓,遂语稠曰:“天地反覆,未可知也。
⑷六帝,谓六代开国之帝也。
⑸《汉书》:“樵苏后爂。”颜师古注:“樵,取薪也,苏,取草也。[2]
【译文】
金陵的白杨十字巷,北边是引潮河道的入口。
三国时期的吴国人事俱往矣,现在只有唐朝的草木青青。
天地变化巨大,吴国宫殿早已颓倒。
六朝古迹只剩下几个土包包,曾经的贵族现在已经是悲泣的樵夫和桑妇。
作者李白资料
李白的诗词全集_李白的诗集大全,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其生地今一般认为..... 查看详情>>
李白古诗词作品: 《清平调词·一枝秾艳露凝香》 《题雍丘崔明府丹灶》 《望夫山·颙望临碧空》 《司马将军歌》 《荆州贼平临洞庭言怀作》 《古风·倚剑登高台》 《流夜郎至江夏陪长史叔及薛明府宴兴德寺南阁》 《咏山樽二首》 《宿清溪主人》 《行路难三首其一》
古诗《宿巫山下》的名句翻译赏析
- 雨色风吹去,南行拂楚王。高丘怀宋玉,访古一沾裳 - - 李白 - - 《宿巫山下》
- 昨夜巫山下,猿声梦里长。桃花飞绿水,三月下瞿塘 - - 李白 - - 《宿巫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