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卫填海注释译文
注释
1、曰:叫作。
2、发鸠之山:古代传说中的山名,发鸠山,旧说在山西境内。
3、柘木:柘树,桑树的一种,木质坚硬,叶可喂蚕。
4、状:形状。
5、乌:乌鸦。
6、文首:头上有花纹。文,同“纹”,花纹。首,头。
7、其鸣自詨:它的叫声是在呼唤自己的名字。詨:通“叫”,呼叫。很多鸟雀之得名,都是由于他们的叫声,古人有诗说:山鸟自呼名。
8、是:这。
9、炎帝之少女:炎帝的小女儿。
10、故:所以。
11、堙:填塞。
12、北:向北方。
13、喙:鸟嘴。
14、赤:红色。
15、溺:淹没在水里。
译文
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它的上面(有)很多柘树。在它(上面)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有)花纹的头,白色的喙(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叫自己的名字;(传说)这只(鸟)(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女娃在东海游玩,溺水而死,就不能返回(了),所以化为精卫(鸟)。(它)经常用喙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到东海(里)。
精卫填海:https://www.gushicidaquan.com/wenyanwen/21.html
无名氏: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75.html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御寇所编的《列子·汤问》,是一篇极具教育意义的寓言文言文。通过两小儿争辩太阳在早晨和中午距离人们远近的问题,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的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作者无名氏资料

无名氏的诗词全集_无名氏的诗集大全,佚名,亦称无名氏,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在汉语中,常用张三、李四、某君、某某、某甲、子虚乌有等暂时用作为无名氏的名字。..... 查看详情>>
无名氏古诗词作品: 《斩蛇·皇统承尧运》 《快活三过朝天子四换头》 《演教堂·参稽道德本无言》 《胡笳曲·月明星稀霜满野》 《日暮山河清》 《逍遥观·昔设黄婆旧酒垆》 《望仙花·风捲珠帘挂玉钩》 《兴化沙溪驿题壁》 《寿星见·玄象今何应》 《梦鱼·玉烛和薰日》
古诗《精卫填海》的名句翻译赏析
-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 - 无名氏 - - 《》
-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 - 无名氏 - - 《》
- 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名自詨 - - 无名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