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诗人 > 毛泽东的诗 > 七绝·观潮 >创作背景的意思

七绝·观潮创作背景

朝代:现代 作者:毛泽东 出自:七绝·观潮 更新时间:2017-03-29

《七绝·观潮》是毛泽东所写的诗体裁文学,这首诗最早发表在《党的文献》1996年第6期。观潮指观赏浙江省钱塘江口的涌潮。钱塘潮以每年阴历8月18日在海宁所见最为壮观。诗人在曾乘车去海宁七星庙观潮。

诗人写的这首《七绝·观潮》中,从头至尾,气势如虹,这不仅写出了钱塘潮的气势,也写出了诗人自己内心的一贯的气势。内气与外景同时耦合,可谓真正的天成。江山的大气碰上了一个真正能理解它的知音,当然这个知音(即是诗人)胸中的风云也只有万里江山才能容纳。

1957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在继续健康发展的形势下,于整风过程中出现所谓“大鸣大放”的局面,但总的看来形势还是好的,国民经济出现前所未有的好势头,以第一个五年计划为标志,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已全面展开,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社会安定。

1957年9月11日,毛泽东在杭州视察工作时适逢是钱塘江传统的观潮节,毛泽东及其随从人员轻装便服,到最佳的观潮地盐官镇。这里人山人海,他们只得改到镇郊七里庙附近观潮。这天,天气晴热,毛泽东在警卫人员临时搭起的小帐篷内小憩。钱塘江涌潮时,毛泽东就步出帐篷眺望。

只见涌潮汹涌,海塘相撞,层层浪花,仿佛千堆雪。毛泽东凝神沉思,直到江面渐渐地平静,他又才回到椅子上,问警卫员潮水是怎样形成的,又将月球潮汐的理论向他们讲了一遍,并且说:“南宋的时候,钱塘江可直到杭州,那时我们可以站在吴山上观看了。现在钱塘喇叭口因为泥沙堆积变小了,所以就要跑到海宁,再过几百年,海宁也要看不到潮了。”后来,他又面对钱塘江凝视、思考,吟成了这首《七绝·观潮》。

七绝·观潮: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6608.html

毛泽东: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205.html

注释

⑴雪花:浪花钓。

⑵鱼台:即钓台,在钱塘江中段的富春江边,相传为东汉严光(子陵)隐居垂钓处。

⑶人山纷赞:聚集观潮的人很多,大家一边观潮一边赞叹阵。容阔:指江潮像千军万马排列成的阵容,非常壮阔

⑷铁马:配有铁甲的战马,借喻雄师劲旅。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钱塘江涌潮袭来时,波涛汹涌,如闻(十万军声)。[4]

白话译文

千里钱塘的波涛滚滚而来,雪浪飞花的潮水涌向钓鱼台。

人山人海大赞江潮阵容壮阔,犹如铁甲战马从容杀敌后回返。

作者毛泽东资料

毛泽东

毛泽东的诗词全集_毛泽东的诗集大全,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 查看详情>>

毛泽东古诗词作品: 《七律·将革命进行到底》 《清平乐·会昌》 《七绝·为女民兵题照》 《五古·挽易昌陶》 《临江仙·给丁玲同志》 《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 《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续》 《七律·咏贾谊》 《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七绝·观潮》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