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王孙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长安城中看到了往日娇生惯养的黄金之躯的王公贵族的子孙们在安史叛军占领长安城之后的凄惨遭遇。
诗中情感十分复杂,既有“龙种自与常人殊”的庸俗忠君思想,又有对处于特殊历史境况下“但道困苦乞为奴”的弱者的悲悯之情。联系杜甫平常对锦衣玉食的纨挎子弟的厌恶情绪看,此际应是出于一种人道的同情。
原来居住在华堂高殿中的王孙贵族们已经纷纷逃出长安,“走避胡”,一路逃亡出去。“金鞭断折九马死”,慌忙的逃命,以至于把金子装饰的马鞭都打断了、打死了九匹马,这是一种夸张,说明奔逃时候的惶恐之状,而且他们在逃跑的时候因为特别急、特别快,以至于他们自己的孩子都没有能够完全带走,所以就有一些“可怜王孙泣路隅”,因为失去了父母,被父母遗弃在长安城中,在路边哭泣。杜甫问这些王孙们,“问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为奴”,这些昔日的王公贵族的子孙们不敢说出自己的姓名,生怕被胡兵知道被抓去做俘虏,只是告诉诗人他现在是困苦交加,哪怕做别人家的奴仆也心甘情愿,只要能够活命。再看他身上已经百日窜荆棘,身上无有完肌肤,这个孩子已经在荆棘中躲藏了好多天了,身上没有一块完整的皮肤了,到处都是伤。但就是这样,诗人还是要安慰这些孩子们,让他们善保千金躯,相信唐兵一定会打回来的。长安城里的王气依然存在,国家不会亡。那种昔日的繁华一定会再回来。可见杜甫虽然身处乱中,身作长安,仍然心系国家,仍然充满了必胜的信心,而且诗人在长安城里虽然被封锁在长安城中,但是诗人仍然通过不同的渠道很多关系关心着当时战争的时局。
作者在诗中极言王子王孙在战乱中颠沛流离,遭受种种苦楚,既寄予了深深的同情,又含蓄地规劝统治者应居安思危,不可一味贪图享乐,致使子孙也无法遮顾,可悲可叹。
全诗词色古泽,气魄宏大。写景写情,皆诗人所目睹耳闻,亲身感受,因而情真意切。荡人胸怀,叙事明净利索,语气真实亲切。写同情处见其神,写对话处见其情,写议论处见其真,写希望处见其切。杜诗之所以称“诗史”者,盖在于此也。
哀王孙: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7222.html
杜甫: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4.html
《雨过苏端》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全诗分三段。第一段叙写作者冒雨访问苏端;第二段记述苏端的款待之情;第三段抒写作者的雨后遣怀。
此诗为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春所作。仇兆鳌《杜诗详注》:此至德二载春,陷贼中诗,末云:“妻孥隔军垒。”
作者杜甫资料

杜甫的诗词全集_杜甫的诗集大全,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 查看详情>>
杜甫古诗词作品: 《黄河·黄河西岸是吾蜀》 《奉贺阳城郡王太夫人恩命加邓国太夫人》 《园人送瓜》 《新婚别》 《解闷·侧生野岸及江蒲》 《秦州杂诗·莽莽万重山》 《复愁·每恨陶彭泽》 《徒步归行》 《过郭代公故宅》 《春水·三月桃花浪》
古诗《哀王孙》的名句翻译赏析
- 高帝子孙尽隆准,龙种自与常人殊 - - 杜甫 - - 《哀王孙》
- 豺狼在邑龙在野。王孙善保千金躯 - - 杜甫 - - 《哀王孙》
- 不敢长语临交衢,且为王孙立斯须 - - 杜甫 - - 《哀王孙》
- 昨夜东风吹血腥,东来橐驼满旧都 - - 杜甫 - - 《哀王孙》
- 朔方健儿好身手,昔何勇锐今何愚 - - 杜甫 - - 《哀王孙》
- 窃闻天子已传位,圣德北服南单于 - - 杜甫 - - 《哀王孙》
- 花门剺面请雪耻,慎勿出口他人狙 - - 杜甫 - - 《哀王孙》
- 哀哉王孙慎勿疏,五陵佳气无时无 - - 杜甫 - - 《哀王孙》
- 已经百日窜荆棘,身上无有完肌肤 - - 杜甫 - - 《哀王孙》
- 问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为奴 - - 杜甫 - - 《哀王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