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唐代诗人 > 杜甫的诗 > 夏日叹 >注释译文的意思

夏日叹注释译文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出自:夏日叹 更新时间:2017-03-31

注释

⑴陵天:升上天空。陵天经:一作“经天陵”。中街:古人指日行的轨道。此指太阳当顶直射。

⑵朱光:日光。彻厚地:晒透大地。

⑶郁蒸:闷热。开:散释。

⑷上苍:苍天。

⑸乖:违背,反常。

⑹濡:湿润。

⑺万人:百姓。流冗: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⑻唯蒿莱:田园荒芜景象。

⑼大河:黄河。

⑽化:一作“尽”。虎与豺:喻安史叛军。

⑾幽蓟:幽州(范阳郡)和蓟州(渔阳郡),安史叛军老巢。

⑿未谐:指心情不愉快,不安稳。

⒀眇然:遥想。贞观:唐太宗年号(公元627~649年),贞观之治为唐初盛世。

⒁数子:指贞观名臣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偕:同。

作品译文

夏季太阳从东北方升起,中午时太阳正当头顶,火辣辣的。太阳晒透厚厚的土地。酷热难熬,能有什么法子释放这难忍的闷热?上天久不打雷降雨,莫不是号令反常了?即使降雨也无法滋润万物,因为田地都已经干得尘土飞扬了。飞鸟、池鱼皆因干旱和酷热而死了。万民仍然流离失所,举目望去,田园一片荒芜。黄河以北大片地区都变成叛军的巢穴,动乱使人想起幽蓟二郡,唐王朝的军队如今在哪里呢?我忧心如焚,吃不下,睡不安,心情很不舒畅。抚今思昔,叹当朝没有贤臣良相。

夏日叹: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7262.html

杜甫: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4.html

《夏日叹》的前半部分主要写这次旱灾,后半部分写战乱,并对天灾人祸表达了自己的感慨,极言民生疾苦。

诗中说,久旱无雨,田地里干旱得尘土飞扬,湖泊池塘都干涸了,飞鸟缺水而死,鱼儿干涸而死,成千上万的灾民逃荒流散,一片荒凉景象。这个时候,河北一带仍然被安史叛军占据,叛军就像豺狼虎豹,凶暴横行,残害人民,而朝廷军队连影子都看不见。杜甫认为天灾人祸都与朝廷的政策失当和腐败无能有关。他说:“眇然贞观初,难与数子偕。”拿贞观之治与现实作比较,显然唐肃宗不可能像唐太宗那样平定和大治天下,唐肃宗身边的那些大臣,也无法与贞观年间房玄龄、杜如晦、魏徵等名臣相比,如今的朝廷是令人失望的。

旱灾接着饥荒,在华州的生活十分艰难,现实政治又是如此让人失望,司功参军的职务也不能做什么实质性的工作,更谈不上施展自己远大的政治理想了。于是,在立秋后不久,杜甫毅然放弃了华州司功参军的职位,开始了他常年漂泊不定的生活。诗的未尾对贞观之治的追忆和贞观君臣的赞扬很明显是在表示对现实堤的不满。

先写太阳照耀郁蒸难开,在请问苍天无雷时似乎也在暗示朝政失度;次写旱灾严重程度和百姓流亡生活,兼及安史之乱仍未并息的时局现状。在这种天灾人祸的现实中,诗人对案不能食之余想到的是今昔的对比,诗的末尾对贞观之治的追忆和贞观君臣的赞扬很明显是在表示对现实朝政的不满。

作者杜甫资料

杜甫

杜甫的诗词全集_杜甫的诗集大全,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 查看详情>>

杜甫古诗词作品: 《重过何氏·颇怪朝参懒》 《寓目·一县蒲萄熟》 《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问道归凤翔干元初》 《园·仲夏流多水》 《收京·汗马收宫阙》 《南楚·南楚青春异》 《山寺·野寺残僧少》 《白沙渡》 《壮游·往昔十四五》 《后出塞·我本良家子

《夏日叹》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