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先秦诗人 > 诗经的诗 > 菀柳 >赏析的意思

菀柳赏析

朝代:先秦 作者:诗经 出自:菀柳 更新时间:2017-04-05

小雅·菀柳》是一首揭露王者暴虐无常,诸侯皆不敢朝见的诗。全诗共分三章,每章六句。

第一章开头以“有菀者柳,不尚息焉”这个略显突兀的比拟句传达诗人强烈的愤懑之情,同时也让读者产生追究缘由的欲望:为什么茂密繁盛的柳树下,诗人却劝戒人们不要去憩息呢?诗人言在此而意在彼,接下来的两句述说缘由:“上帝甚蹈,无自昵焉。”意思是:大王虽然如同大树,可以乘凉,可是他暴虐无常,不可亲近,否则自招祸殃。“俾予靖之,后予极焉。”意思是:当初大王请我一起谋国事,如今莫名其妙受责罚。这是诗人现身说法,把与暴君共事的种种险恶表述无遗。整章诗或比拟,或劝戒,或直白,但都以“焉”字结句,呼告语气中传递着诗人的无限感慨和怨恨。

第二章诗意与第一章相似,在反覆咏叹中进一步强化了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诗人不可遏制的怨怒之气喷薄而出,却又不是尽情宣泄而后快,比拟中有双关,呼告中有托讽,虽是直言却用曲笔,以弦外之音感动读者,使议论中多了一点诗味。

第三章在前两章感情积蓄的基础上,由劝戒性的诉说转向声泪俱下的控诉,整章一气呵成,“有鸟高飞,亦傅于天”,意谓:再高飞的鸟也以天为依附。“彼人之心,于何其臻?”意谓:为什么难以预测彼人之心可能到达的极限呢?“曷予靖之,居以凶矜?”意谓:为什么当初用我谋国事,现在又让我遭凶恶?诗中鸟儿高飞是平和的比拟,逆向的起兴。从平淡中切入,渐入情境,最后以反诘句“曷予靖之,居以凶矜”作结,单刀直入,让人眼前凸现出一位正在质问“甚蹈”的“上帝”的受难诗人形象,诗人怀才不遇的悲愤、疾恶如仇的性情和命途多舛的遭遇都化作这句“诗眼”,给读者以震撼心魄的力量。

菀柳: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8127.html

诗经: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138.html

《小雅·都人士》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此诗概为平王东迁,周人思昔日繁盛,悼古伤今之作,通过对昔日京城贵族衣着、容止和言语的描写,表达对旧日京都人物仪容的怀念。全诗五章,每章六句,通篇皆用赋法,平淡的叙述中寄寓着浓烈的感情内容。

此诗主要是怀念旧都执政者之美,当是贵族旧地重游,物是人非,伤感忧思不已而作的。朱熹《诗集传》云:“乱离之后,人不复见昔日都邑之盛,人物仪容之美,而作此诗以叹惜之也。”大概是周平王东迁之后,旧日的一位贵族回到了西周,他风度翩翩,不改旧日仪容,言谈举止温文尔雅。他的女儿闲雅端庄,黑发上翘,十分可爱。西都的遗民都很仰慕他,因而勾起了诗人对旧日京都人物仪容的思念,写下此诗。

作者诗经资料

诗经

诗经的诗词全集_诗经的诗集大全,《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 查看详情>>

诗经古诗词作品: 《大田》 《小雅·黄鸟》 《简兮》 《防有鹊巢》 《巧言》 《既醉》 《采芑》 《大东》 《破斧》 《褰裳

《菀柳》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