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后·冬至至后日初长赏析
“冬至至后日初长,远在剑南思洛阳”。第一句准确地写出了冬至的特点:一年中日最短,影最长的日子,冬至之后,日渐长而影渐短。诗人杜甫写此诗时,正在成都(剑南),在朋友严武那里做幕僚,而且与严武发生了一些不愉快,心情十分低落,所以就思念起了洛阳。杜甫的青少年时期是在洛阳度过的,而且他与李白当年也正是在洛阳相识的。
“青袍白马有何意,金谷铜驼非故乡”。青袍白马,指的是自己当前的处境,指闲官卑位,这里作借代用,也可指处于闲官卑官中的自己。随即他又说,故乡洛阳已经物是人非。当时安史之乱,洛阳已经沦陷。这里的金谷,指的是金谷园,西晋石崇的花园,在洛阳西北,这是古代诗歌中经常出现的一处名园。铜驼,指的是铜驼街,铜驼路是西晋都城洛阳皇宫前一条繁华的街道,以宫前立有铜驼而得名。故人们常以金谷、铜驼代表洛阳的名胜古迹,或者指代洛阳。但洛阳城里的“金谷铜驼”并非故乡的典型特征。诗中的“金谷”与“铜驼”,已十分清楚地告知我们,杜甫在剑南所思念的洛阳,是可肯定为其故乡的。而诗中的“非故乡”,并不是指洛阳不是杜甫的故乡,而是说:但洛阳的金谷园、铜驼等胜地的风景,因遭受了安史之乱而使其非昔日可比了。正如《杜诗详注》云:“金谷铜驼,洛阳遭乱矣。”
“梅花欲开不自觉,棣萼一别永相望。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诗经·小雅·常棣》“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诗以开花繁盛紧密的棠棣起兴,讲对兄弟的思念。所以棣萼指的就是兄弟,所以表面上作者是在讲两种花,指堂棣之华早就开谢了,自己还在想着它,而梅花正含苞欲放。而实际上,作者前一句是起兴,讲的是眼前的景:梅花欲开。后一句讲的是由此景而联想的情绪:对远在洛阳的兄弟朋友的思念。洛阳遭受战乱,那里有知我怜我的兄弟,所以我特别地想念它。(棠棣,有人以为就是郁李,以上为郁李花。)诗人说,愁闷极了,本想写首诗来排遣这愁闷,没料到诗写成后自己吟咏起来,反而更觉得凄凉与寂寞了。
至后·冬至至后日初长: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8448.html
杜甫: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4.html
《绝句四首》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诗人经过一段较长时的东川漂流,因严武再次镇蜀而重返成都草堂,此时他的心情特别舒畅,面对一派生机的春景,不禁欣然命笔,将所见所感,随意收入诗篇,四首绝句一挥而就,是杜诗中寓情于景的佳作。其中第三首最为著名,曾作为唐诗名篇选入了小学语文教科书中。
唐代宗广德二年(公元764年)春,杜甫因严武再次镇蜀而重返成都草堂,其时,安史之乱已平定,杜甫得知这位故人的消息,也跟着回到成都草堂。这时诗人的心情特别好,面对这生气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写下了这一组即景小诗。兴到笔随,事先既未拟题,诗成后也不打算拟题,干脆以“绝句”为题。这四首诗就是杜甫初归草堂时所写的一些绝句诗,包括其中的《绝句四首》。明末王嗣奭《杜臆》说“是自适语”,“盖作于卜居草堂之后,拟客居此以终老,而自叙情事如此。”
作者杜甫资料
杜甫的诗词全集_杜甫的诗集大全,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 查看详情>>
杜甫古诗词作品: 《阆水歌》 《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晚际遇雨二首其一》 《九成宫》 《大云寺赞公房四首》 《江亭王阆州筵饯萧遂州》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其十》 《绝句漫兴·眼见客愁愁不醒》 《见王监兵马使说近山有白黑二鹰罗者久取竟未》 《送韦书记赴安西》 《晓望白帝城盐山》
古诗《至后·冬至至后日初长》的名句翻译赏析
- 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 - - 杜甫 - - 《至后·冬至至后日初长》
- 梅花欲开不自觉,棣萼一别永相望 - - 杜甫 - - 《至后·冬至至后日初长》
- 青袍白马有何意,金谷铜驼非故乡 - - 杜甫 - - 《至后·冬至至后日初长》
- 冬至至后日初长,远在剑南思洛阳 - - 杜甫 - - 《至后·冬至至后日初长》
《至后·冬至至后日初长》相关古诗翻译赏析
- 古诗《至后·冬至至后日初长》- - 赏析 - - 杜甫
- 古诗《至后·冬至至后日初长》- - 注释译文 - - 杜甫
- 古诗《至后·冬至至后日初长》- - 创作背景 - - 杜甫
- 古诗《述怀一首》- -赏析 - - 杜甫
- 古诗《得弟消息·汝懦归无计》- -创作背景 - - 杜甫
- 古诗《所思·苦忆荆州醉司马》- -注释译文 - - 杜甫
- 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赏析 - - 杜甫
- 古诗《恨别》- -创作背景 - - 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