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滋渡望峡中注释译文
注释
①松滋渡:在今湖北松滋县西北,距下牢关三峡尽处已不远。
②溶溶:水流动的样子。
③雪水:指江水。长江上游多高山,夏日积雪消融入江,故云。
④梦渚:云梦泽中的小洲。
⑤楚望:指楚国山川。
⑥夷陵:楚国先王陵墓名,后作县名,地在今湖北宜昌境内。
⑦秦灰:秦军焚烧夷陵的灰烬。
⑧巴人:巴地之人。巴,古国名,在今四川东部。
⑨泪应猿声落:古渔歌云:“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⑩蜀客:蜀地之客。蜀,指四川。
⑪鸟道:指人迹兽迹不到只有鸟能飞到的地方。
⑫十二碧峰:指巫山十二峰,神女蜂即其中之一。
⑬永安宫:在白帝城内,为刘备托孤之所。
译文
微微的冷雨洒在渡口的寒梅上,天边白云流动,好像雪花化水泻下来。
云梦泽中的洲渚上荒草长得遮盖了旧日的楚国山川,楚夷陵一带的黑土里还有当年秦兵焚劫的余灰。
巴人的泪水随着哀猿的鸣声落下,蜀客的船只沿着曲折的三峡返回。
青青的巫山十二峰在哪里呢?那永安官外的荒台大概就是传说中的阳台。
松滋渡望峡中: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15009.html
刘禹锡: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6.html
这是一首写景兼怀古的诗。
此诗首句先写渡口之景,细雨霏霏,洒落在寒梅之上,美则美矣,但不免使人产生凄迷之感。这就给全诗笼上了一层迷惘的气氛。第二句写看见融化后的雪水从云间奔涌而来,已转入“望”字。“寒梅”、“雪水”点明时令。
第三、四句迪怀秦楚旧事,并写望中所见陆上之景。“楚望”出自《左传·衰公六年》:“三代命祀,祭不越望。江、汉、睢、章,楚之望也,”此处巧妙地借用这一典故,仍扣紧诗题“望”字着笔,极写小洲上青草生长繁茂,以致模糊了诗人的视线。秦将白起攻楚时,曾火烧“夷睦”。“土黑”、“秦灰”,非常精炼地概括了这一历史故实。当然,诗人在这里并不仅仅是追叙史事,而是以山川为见证,抒发了对历史兴亡的无限感慨。当年,楚国横跨江、汉、睢、章,地域广阔,物产丰饶,但秦人一炬,毁其先王之睦墓,最终不免亡国。而秦王朝一统天下,自以为“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于今亦仅有攻城掠地时留下的陈迹供人凭吊而已,同样令人可悲。诗人在这里含蓄地告诉人们:帝王之业,是不可能千秋万代传之不朽的。这一联中的“迷”、“有”二字极有深意。“迷”字既是写因“草长”而产生的实感,也是写面对山川,联想史事时引起的迷惘之情。“有”字既见出历史故实在人们心目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也是在兴叹山川未改,而王霸之业,仅仅余有灰烬而已。
第五、六句主要写望中所见的江中之景。五句系化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古歌,写船客的哀愁。六句“船从鸟道回”又明从“望”中着墨,写船夫的艰辛和三蚨的迂回曲折。但诗人在这里并非是单纯描摹客观景象,而是另有深意。上联是写王朝旧事,此联笔锋一转,写的是百姓愁苦。合起来读,就不难发现,诗人有“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张养浩《潼关怀古》)的深沉感慨。
第七、八句因望而生联想。从巫峡十二峰自然会想到楚王梦神女的传说,从荒台也可能想到神女所居的阳台,从永安官也会想到蜀先主刘备,他就是“崩年亦在永安宫”(杜甫《咏怀古迹>其四)“何处所”应前“迷”字,“荒台”与首联之美景相映村,见出无穷感叹。“十二碧蟑何处所?”令人感到种话传说是那样虚无缥缈,前朝王事亦成虚有。而永安官外,徒有荒台,争为帝王者,也是可哀。
这首诗借景怀古,以精炼含蓄的语言和丰富的联想将景物与历史故实、神话特说融合在一起,似写景而实怀古,似怀古而真写景,怀古中有感慨有识见,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浑然一体,客观景象与主观感受结合无间。这正是刘禹锡一些写景兼怀古诗的共有特色。
作者刘禹锡资料
刘禹锡的诗词全集_刘禹锡的诗集大全,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 查看详情>>
刘禹锡古诗词作品: 《翠微寺有感》 《酬皇甫十少尹暮秋久雨喜晴有怀见示》 《许给事见示哭工部刘尚书诗因命同作》 《葡萄歌》 《观云篇·兴云感阴气》 《初夏曲·铜壶方促夜》 《和陈许王尚书酬白少傅侍郎长句因通简汝洛旧游之什》 《和仆射牛相公寓言·心如止水鉴常明》 《华山歌》 《和牛相公题姑苏所寄太湖石兼寄李苏州》
古诗《松滋渡望峡中》的名句翻译赏析
- 十二碧峰何处所,永安宫外是荒台 - - 刘禹锡 - - 《》
- 巴人泪应猿声落,蜀客船从鸟道回 - - 刘禹锡 - - 《》
- 梦渚草长迷楚望,夷陵土黑有秦灰 - - 刘禹锡 - - 《》
- 渡头轻雨洒寒梅,云际溶溶雪水来 - - 刘禹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