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词·朝牧牛鉴赏
诗的大意是:因为村子四周禾黍稠密,怕牛吃了庄稼,所以把它远远地放入陂中。沿河的陂岸,泉甘草美,真是个放牧的好地方;放到这儿来的牛可多着哩!牛自由自在的吃草,喝水,牧童又何尝不想到山坡上和别的放牛娃去玩一会儿;可是讨厌的鸟儿,在天空盘旋。它们饿了,老是要飞到牛背上去啄虮虱。怎能丢下不管呢?牛性是好斗的,特别是牧童放的这头小白牛更淘气,它时而低头吃草,时而举头长鸣。这鸣声该不会是寻找触角的对象的信号吧?真叫人担心,一刻也不能离开它。此时,牧童耳边忽然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有人卷着芦叶在吹口哨。他知道是他的同伴放着牛在堤的那一边,于是他也学着样儿,卷着叶子吹起来,互相应和;一面监视着这正在吃草的牛,抖动几下手里的长鞭,并且向牛说了下面两句警告的话。这话里是有个典故的。
原来,北魏时,拓跋辉出任万州刺史,从信都到汤阴的路上,因为需要润滑车轮的角脂,派人到处生截牛角,吓得老百姓不敢把牛放出来。这一横暴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牧童们谁都知道。“官家截尔头上角”,是这牧童挥鞭时随口说出来的。这话对无知的牛来说,当然无异“弹琴”,可是在牧童却认为是有效的恐吓。这是值得深长思之的。
唐朝自安史乱后,藩镇割据,内战不停。官府借口军需而抢夺、宰杀民间耕牛,是极常见的事。和张籍同时的诗人元稹在《乐府古题·田家词》里就有所反映:“六十年来兵簇簇,月月食粮车辘辘。一日官军收海服,驱车驾车食牛肉。”连肉都被吃光,那头上两只角截下熬角脂,自然不在话下。这就是当时的客观现实。对于这种现实,张籍这诗里并未作任何描写,只是结尾时借放牛娃的口,轻轻地点了一下,笔意在若有若无之间,而人民对官府畏惧和对抗的心情,也就可以想见了。
全诗十句,是一幅绝妙的牧牛图。前八句生动曲折地描绘了牧场的环境背景、牧童的心理活动和牛的动态,情趣盎然。然而诗的主题并不在此;直到最后两句,读者才能看出诗人用意之所在。从前面八句转入最后两句,如信手拈来,用笔十分自然;寓尖锐讽刺于轻松调侃之中,用意十分明快而深刻。
诗歌语言朴直清新,明白如话,表现出一种“由工入微,不犯痕迹”的精湛功夫。
牧童词·朝牧牛: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20452.html
李涉: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318.html
《再宿武关》是唐代诗人李涉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选自《全唐诗》 第477卷057首,全诗四句二十八字。在诗中,诗人写他再宿武关时的见闻感受,以抒发去国离乡的愁苦情怀。
唐宪宗元和年间(公元806年-820年),李涉曾因事贬谪出京;至大和(唐文宗年号,公元827年-公元835年)时,又被罢官,流放桂粤。此诗为第二次贬官时作。
作者李涉资料
李涉的诗词全集_李涉的诗集大全,李涉(约806年前后在世),唐代诗人。字不详,自号清溪子,洛阳人。早岁客梁园,逢兵乱,避地南方,与弟李渤同隐庐山香炉峰下。后出山作幕僚。宪宗时,曾任太子通事舍人。不久,贬为峡州(今湖北宜昌)司仓参军,在峡中蹭蹬十年,遇赦放还,复归洛阳,隐于少室。..... 查看详情>>
李涉古诗词作品: 《和尚书舅见寄》 《长安闷作》 《汉上偶题》 《六叹·深院梧桐夹金井》 《酬彭伉·公孙阁里见君初》 《岳阳别张祜》 《过襄阳上于司空頔》 《赠长安小主人》 《邠州词·朔方忠义旧来闻》 《送妻入道》
古诗《牧童词·朝牧牛》的名句翻译赏析
- 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 - - 李涉 - - 《牧童词·朝牧牛》
- 荷蓑出林春雨细,芦管卧吹莎草绿 - - 李涉 - - 《牧童词·朝牧牛》
- 朝牧牛,牧牛下江曲。夜牧牛,牧牛度村谷 - - 李涉 - - 《牧童词·朝牧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