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君山·曾于方外见麻姑赏析
洞庭湖中的君山,由于美丽的湖光山色与动人的神话传说,激发过许多诗人的想象,写下许多美丽篇章,如“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雍陶《题君山》)等等,这些为人传诵的名句,巧比妙喻,尽态极妍,异曲同工。方干这首《题君山》写法上全属别一路数,他采用了“游仙”的格局。
“曾于方外见麻姑”,就像诉说一个神话。诗人告诉读者,他曾神游八极之表,奇遇仙女麻姑。这个突兀的开头似乎有些离题,令人不知它与君山有什么关系。其实它已包含有一种匠心。方外神仙正多,单单遇上麻姑,就有意思了。据《神仙外传》,麻姑虽然看上去“年可十八九”,却是三见沧海变作桑田,所以她知道的新鲜事儿不少。
“闻说君山自古无”,这就是麻姑对诗人提到的一件新鲜事。次句与首句的起承之间,在情节上有一个跳跃,那就是诗人向麻姑打听君山的来历。人世之谜有很多,诗人单问这个,也值得玩味。那烟波浩渺的八百里琼田之中,兀立着这样一座玲珑的君山。诗人泛舟湖面,“四顾凝无地,中流忽有山”(许棠《过君山》),这个发现,使他惊喜不已;同时又感到这奇特的君山,必有一个不同寻常的来历,从而困惑不已。诗人大约就是带着这个问题去方外求教的。诗中虽然无一字正面实写君山的形色,完全从虚处落笔,闲中着色,却传达出了君山给人的奇异感受。“君山自古无”,这一说法既出人意表,很新鲜,又证实了人们的揣想。写“自古无”,是为引出“何以有”。诗人不一下子说出山的来历,似乎是故弄玄虚,这种效果犹如是古代演义里的“且听下回分解”。
“元是昆仑山顶石,海风吹落洞庭湖。”不说则已,一说惊人:原来君山是昆仑顶上的一块灵石,被巨大的海风吹落洞庭的。昆仑山,在古代传说中是神仙遨游的地方,上有瑶池阆苑,而且有很多美玉。古人常用“昆冈片玉”来形容世上罕有的珍奇。传说昆仑山是神仙遨游之所,上有瑶池阆苑,而且有很多美玉。诗中把“君山”设想为“昆仑山顶石”,用意正在于此。“海风吹落”一句,想象奇瑰。诗人在《题宝林寺禅者壁》中写道:“台殿渐多山更重,却令飞去即应难。”题下自注:“山名飞来峰。”这首作品中的想象也受到了“飞来峰”一类传说的影响。
全诗运用奇特想象,从题外落笔,神化君山来历,间接表现出君山的奇美。这就是所谓“超以象外,得其圜中”(司空图《诗品》)。
题君山·曾于方外见麻姑: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29495.html
方干: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406.html
翡:遮蔽,覆盖
迢递:遥远的样子
作者方干资料
方干的诗词全集_方干的诗集大全,方干(836-903),字雄飞,号玄英,门人私谥曰玄英先生。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人。为人质野,喜凌侮。每见人设三拜,曰礼数有三,时人呼为方三拜。徐凝一见器之,授以诗律。唐宪宗元和三年举进士。钱塘太守姚合视其貌陋,缺唇,卑之。懿宗咸通中,隐居会稽镜湖。有诗集。..... 查看详情>>
方干古诗词作品: 《暮发七里滩夜泊严光台下》 《李户曹小妓天得善击越器以成曲章》 《听段处士弹琴》 《出山寄苏从事》 《山中言事寄赠苏判官》 《别孙蜀·吴越思君意易伤》 《题应天寺上方兼呈谦上人》 《题黄山人庭前孤桂》 《送睦州侯郎中赴阙》 《牡丹·借问庭芳早晚栽》
古诗《题君山·曾于方外见麻姑》的名句翻译赏析
- 曾于方外见麻姑,闻说君山自古无 - - 方干 - - 《题君山·曾于方外见麻姑》
- 元是昆仑山顶石,海风吹落洞庭湖 - - 方干 - - 《题君山·曾于方外见麻姑》
《题君山·曾于方外见麻姑》相关古诗翻译赏析
- 古诗《题君山·曾于方外见麻姑》- - 赏析 - - 方干
- 古诗《题君山·曾于方外见麻姑》- - 注释译文 - - 方干
- 古诗《题君山·曾于方外见麻姑》- - 创作背景 - - 方干
- 古诗《赠式上人》- -创作背景 - - 方干
- 古诗《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 -创作背景 - - 方干
- 古诗《过申州作》- -注释译文 - - 方干
- 古诗《题君山·曾于方外见麻姑》- -创作背景 - - 方干
- 古诗《过申州作》- -创作背景 - - 方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