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君未生与余未相见,而其精神、志趋、形貌、辞气,早熟悉于刘北固、古塘及宋潜虚
左君未生与余未相见1,而其精神、志趋、形貌、辞气2,早熟悉于刘北固、古塘及宋潜虚3,既定交,潜虚、北固各分散。余在京师、及归故乡,惟与未生游处为长久4。北固客死江夏5,余每戒潜虚:当弃声利6,与未生归老浮山7。而潜虚不能用。余甚恨之8。
辛卯之秋9,未生自燕南附漕船东下10,至淮阴11,始知《南山集》祸作,而余已北发12。居常自怼曰13:“亡者则已矣,其存者,遂相望而永隔乎!”己亥四月14,余将赴塞上,而未生至自桐15,沈阳范恒庵高其义16,为言于驸马孙公17,俾偕行以就余。既至上营,八日而孙死18,祁君学圃馆焉19。每薄暮,公事毕,辄与未生执手溪梁间20,因念此地出塞门二百里,自今上北巡建行宫始二十年21,前此盖人迹所罕至也。余生长东南,及暮齿22,而每岁至此涉三时23,其山川物色24,久与吾精神相凭依,异矣。而未生复与余数晨夕于此25,尤异矣。盖天假之缘,使余与未生为数月之聚;而孙之死,又所以警未生而速其归也26。
夫古未有生而不死者,亦未有聚而不散者。然常观子美之诗27,及退之、永叔之文28,一时所与游好,其入之精神;志趋、形貌、辞气若近在耳目间,是其人未尝亡而其交亦未尝散也。余衰病多事,不可自敦率29,未生归与古塘各修行著书,以自见于后世30,则余所以死而不亡者有赖矣31,又何必以别离为戚戚哉32!
辛卯之秋9,未生自燕南附漕船东下10,至淮阴11,始知《南山集》祸作,而余已北发12。居常自怼曰13:“亡者则已矣,其存者,遂相望而永隔乎!”己亥四月14,余将赴塞上,而未生至自桐15,沈阳范恒庵高其义16,为言于驸马孙公17,俾偕行以就余。既至上营,八日而孙死18,祁君学圃馆焉19。每薄暮,公事毕,辄与未生执手溪梁间20,因念此地出塞门二百里,自今上北巡建行宫始二十年21,前此盖人迹所罕至也。余生长东南,及暮齿22,而每岁至此涉三时23,其山川物色24,久与吾精神相凭依,异矣。而未生复与余数晨夕于此25,尤异矣。盖天假之缘,使余与未生为数月之聚;而孙之死,又所以警未生而速其归也26。
夫古未有生而不死者,亦未有聚而不散者。然常观子美之诗27,及退之、永叔之文28,一时所与游好,其入之精神;志趋、形貌、辞气若近在耳目间,是其人未尝亡而其交亦未尝散也。余衰病多事,不可自敦率29,未生归与古塘各修行著书,以自见于后世30,则余所以死而不亡者有赖矣31,又何必以别离为戚戚哉32!
作者方苞资料
左君未生与余未相见,而其精神、志趋、形貌、辞气,早熟悉于刘北固、古塘及宋潜虚的相关诗句
- 夫古未有生而不死者,亦未有聚而不散者 - - 方苞 - - 《》
- 左君未生与余未相见,而其精神、志趋、形貌、辞气,早熟悉于刘北固、古塘及宋潜虚 - - 方苞 - - 《》
方苞的名句
- 曾大父如梓,明宁远伯成梁兄子也,万历己未,铁岭城陷,死其官 - - 方苞 - - 《》
- 戊戌秋九月,余归自塞上,宿石槽 - - 方苞 - - 《》
- 八月望前一日,入雁荡,按图记以求名迹,则芜没者十之七矣 - - 方苞 - - 《》
- 少倜傥,好奇节,而内行笃修;负经世之略,常欲赫然著功烈,而不可强以仕 - - 方苞 - - 《》
- 先王之道之榛芜久矣。众皆以远迹为难,而不知苟有识道者为之先,实近且易也 - - 方苞 - - 《》
- 二先生行身略同而趣各异。茶村先生峻廉隅,孤特自遂,遇名贵人,必以气折之 - - 方苞 - - 《》
- 夫古未有生而不死者,亦未有聚而不散者 - - 方苞 - - 《》
- 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 - - 方苞 - - 《》
- 先生姓钱氏,讳澄之,字饮光,苞大父行也 - - 方苞 - - 《》
- 先生姓杜氏,讳岕,字苍略,号望山。湖广黄冈人。明季为诸生 - - 方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