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明代诗人 > 李贽的诗 > >盖方其始也,有闻见从耳目而入,而以为主于其内而童心失的意思

盖方其始也,有闻见从耳目而入,而以为主于其内而童心失

朝代:明代 作者:李贽 出自: 更新时间:2018-08-17
龙洞山农2叙《西厢》3,末语云:“知者勿谓我尚有童心可也。”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夫心之初,曷4可失也?然童心胡然而遽失5也。
盖方其始也,有闻见6从耳目而入,而以为主于其内7而童心失。其长也,有道理从闻见而入,而以为主于其内而童心失。其久也,道理闻见日以益多,则所知所觉日以益广,于是焉又知美名之可好也,而务欲以扬8之而童心失。知不美之名之可丑也,而务欲以掩之而童心失。夫道理闻见,皆自多读书识义理而来也。古之圣人,曷尝不读书哉。然纵不读书,童心固9自在也;纵多读书,亦以护此童心而使之勿失焉耳,非若学者反以多读书识义理而反障之也。夫学者既以多读书识义理障其童心矣,圣人又何用多著书立言以障学人为耶?童心既障,于是发而为言语,则言语不由衷;见而为政事10,则政事无根柢;著11而为文辞,则文辞不能达12。非内含于章美也,非笃实生辉光也13,欲求一句有德之言,卒14不可得,所以者何?以童心既障,而以从外入者闻见道理为之心也。
夫既以闻见道理为心矣,则所言者皆闻见道理之言,非童心自出之言也,言虽工15,于我何与?岂非以假人言假言,而事假事、文16假文乎!盖其人既假,则无所不假矣。由是而以假言与假人言,则假人喜;以假事与假人道,则假人喜;以假文与假人谈,则假人喜。无所不假,则无所不喜。满场是假,矮人何辩也17。然则虽有天下之至文,其湮18灭于假人而不尽见于后世者,又岂少哉!何也?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苟童心常存,则道理不行,闻见不立,无时不文,无人不文,无一样创制体格文字而非文者。诗何必古《选》19,文何必先秦,降而为六朝,变而为近体20,又变而为传奇21,变而为院本22,为杂剧,为《西厢曲》,为《水浒传》,为今之举子业23,皆古今至文,不可得而时势先后论也·故吾因是而有感于童心者之自文也,更说什么六经24,更说什么《语》、《孟》乎25!
夫六经、《语》、《孟》,非其史官过26为褒崇之词,则其臣子极为赞美之语,又不然,则其迂阔门徒、懵懂27弟子,记忆师说,有头无尾,得后遗前,随其所见,笔之于书。后学不察28,便谓出自圣人之口也,决定目之为经矣,孰知其大半非圣人之言乎?纵出自圣人,要亦有为而发,不过因病发药,随时处方,以救此一等懵懂弟子,迂阔门徒云耳。医药假病,方难定执,是岂可遽以为万世之至论乎?然则六经、《语》、《孟》,乃道学29之口实,假人之渊薮30也,断断乎其不可以语于童心之言明矣。呜呼!吾又安得真正大圣人童心未曾失者而与之一言文哉31!

作者李贽资料

李贽

李贽的诗词全集_李贽的诗集大全,李贽(1527-1602),汉族 ,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等。嘉靖三十一年举人,应会试。历共城教谕、国子监博士,万历中为姚安知府。..... 查看详情>>

李贽古诗词作品: 《初到石湖》 《赠西人利西泰》 《入山得焦弱侯书有感

盖方其始也,有闻见从耳目而入,而以为主于其内而童心失的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