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史
志第十·礼二
◎礼二
○方丘仪
斋戒:祭前三日质明,有司设三献以下行事官位于尚书省。初献南面,监祭御史位于西,东向,监礼博士位于东,西向,俱北上。司徒亚、终献位于南,北向。次光禄卿、太常卿,次第一等分献官、司天监,次第二等分献官、光禄丞、郊社令、大乐令、良酝令、廪牺令、司尊彝,次内濆内外分献官、太祝官、奉礼郎、协律郎、诸执事官,就位,立定。次礼直官引初献就位,初献读誓曰:“今年五月几日夏至,祭皇地祇于方丘,所有摄官,各扬其职。其或不敬,国有常刑。”读毕,礼直官赞:“七品以下官先退。”余官对拜,讫,退。散斋二日,宿于正寝,治理如故。斋禁并如郊祀。守濆门兵卫与大乐工人,俱清斋一宿。行礼官前期习仪于祠所。
陈设:祭前三日,所司设三献官以下行事执事官次于外壝东门之外,道南,北向,西上,随地之宜。又设馔幕于内濆东门之外,道北南向。祭前二日,所司设兵卫,各服其服,守卫濆门,每门二人。大乐令帅其属,设登歌之乐于坛上,如郊祀。郊社令帅其属,扫除坛之上下,为瘗坎在内濆外之壬地。祭前一日,司天监、郊社令各服其服,帅其属,升设皇地祇神座于坛上北方,南向,席以藁秸。又设配位神座于东方,西向,席以蒲越。又设神州地祇神座于坛之第一等东南方,席以藁秸。又设五神、五官、岳镇海渎二十九座于第二等阶之间,各依方位。又设昆仑、山大川泽二十一座于内濆之内,又设丘陵坟衍原隰三十座于内濆外,席皆以莞。
又设神位版,各于座首。子陛之西,水神玄冥、北岳、北镇、北海、北渎于坛之第二等,北山、北林、北川、北泽、于内濆内,北丘、北陵、北坟、北衍、北原、北隰于内濆外,皆各为一列,以东为上。卯陛之北,木神勾芒,东岳、长白山、东镇、东海、东渎于坛之第二等,东山、东林、东川、东泽于内濆内,东丘、东陵、东坟、东衍、东原、东隰于内濆外,皆各为一列,以南为上。午陛之东,神州地祇于坛之第一等,火神祝融,南岳、南镇、南海、南渎于坛之第二等,南山、南林、南川、南泽于内濆内,南丘、南陵、南坟、南衍、南原、南隰于内濆外,皆各为一列,以西为上。午陛之西,土神后土、中岳、中镇于坛之第二等,中山、中林、中川、中泽于内濆内,中丘、中陵、中坟、中衍、中原、中隰于内濆外,皆各为一列,以南为上。酉陛之南,金神蓐收、西岳、西镇、西海、西渎于坛之第二等,昆仑、西山、西林、西川、西泽于内濆内,西丘、西陵、西坟、西衍、西原、西隰于内壝外,皆各为一列,以北为上。其皇地祇、及配位、神州地祇之座,并礼神之玉,设讫,俟告洁毕权彻,祭日早重设。其第二等下神座,设定不收。
奉礼郎、礼直官又设三献官位于卯陛之东稍北,西向。司徒位于卯陛之东,道南,西向。太常卿、光禄卿位次之。第一等分献官、司天监位于其东,光禄丞、郊社令、太官令、廪牺令位又在其东,每等异位重行,俱西向北上。又设太祝、奉礼郎及诸执事位于内壝东门外道南,每等异位重行,俱西向北上。设监祭御史二位,一于坛下午陛之西南,一于子陛之西北,俱东向。设监礼博士二位,一于坛下午陛之东南,一于子陛之东北,俱西向。奉礼郎位於坛之东南,西向。协律郎位于乐虡西北,东向。大乐令位于乐虡之间,西向。司尊彝位于酌尊所,俱北向。设望瘗位坎之南,北向。又设牲榜位于内濆东门之外,西向。太祝、祝史各位于牲后,俱西向。设省馔位于牲西,太常卿、光禄卿、太官令位于牲北,南向,西上。监祭、监礼位在太常卿之西稍却,西上。廪牺令位于牲西南,北向。又陈礼馔于内壝东门之外,道北,南向。设省馔位于礼馔之南。太常卿、光禄卿、太官令位在东,西向,监祭、监礼位在西,东向,俱北上。设祝版于神位之右。
司尊及奉礼郎帅其属,设玉币篚于酌尊所,次及笾豆之位。正、配位各左有十一笾、右有十一豆,俱为三行。登三,在笾豆间。鉶三,在登前。簠一、簋一,各在鉶前。又设尊罍之位,皇地祇太尊二、著尊二、牺尊二、山罍二,在坛上东南隅。配位著尊二,牺尊二、象尊二、山罍二,在正位酒尊之东,俱北向西上,皆有坫,加勺、幂,为酌尊所。又设皇地祇位象尊二、壶尊二、山罍四,在坛下午陛之西,北向西上。配位牺尊二、壶尊二、山罍四,在酉陛之北,东向北上,皆有坫,加幂,设而不酌。神州地祇位左八笾、右八豆,登一在笾豆间,簠一、簋一在登前,爵坫一,在神座前。又设第二等诸神位每位笾二、豆二、簠一、簋一、俎一、爵坫一。内濆之内外诸神每位笾一、豆一、簠一、簋一、俎一、爵坫一。陈列皆与上同。又设神州地祇太尊二、著尊二,皆有坫。第二等诸神每方山尊二,内濆内每方蜃尊二,内濆外每方概尊二,皆加勺、幂。又设正、配位笾一、豆一、簠一、簋一、俎三、及毛血豆一、并神州地祇位俎一,各于馔幂内。又设二洗于坛下卯陛之东,北向,盥洗在东,爵洗在西,并有罍加勺。篚在洗西,南肆,实以巾。爵洗之篚实以匏爵,加坫。又设第一等分献官盥洗爵洗位,第二等以下分献官盥洗位,各于其方道之左,罍在洗左,篚在洗右,俱内向。执罍篚者各于其后。
祭日丑前五刻,司天监、郊社令帅其属,升设皇地祇及配位神座于坛上,设神州地祇座于第一等。又设玉币,皇地祇玉以黄琮,神州地祇玉以两圭有邸,皆置于匣。正、配位币并以黄色,神州地祇币以玄色,五神、五官、岳镇海渎之币各从其方色,皆陈于篚。太祝取瘗玉加于币,于礼神之玉各置于神座前。光禄卿帅其属,入实正、配位笾豆。笾三行以右为上,豆三行以左为上,其实并如郊祀。登实以大羹,鉶实以和羹。又设从祭第一等神州地祇之馔。笾三行以右为上,豆三行以左为上,其实并如郊祀。登实以大羹,簠实以稷,簋实以黍。第二等每位,左二笾,栗在前,鹿脯次之。右二豆,菁菹在前,鹿臡次之。簠实以稷,簋实以黍。俎,一羊、一豕。内濆内外每位,左笾一,鹿脯。右豆一,鹿臡。簠稷,簋黍,俎以羊。良酝令帅其属,入实酒尊。皇地祇太尊为上,实以泛齐。著尊次之,实以醴齐。牺尊次之,实以盎齐。象尊次之,实以醍齐。壶尊次之,实以沈齐。山罍为下,实以三酒。配位,著尊为上,实以泛齐。牺尊次之,实以醴齐。象奠次之,实以盎齐。壶尊次之,实以醍齐,山罍为下,实以三酒。皆左实明水,右实玄酒,皆尚酝代。次实从祭第一等神州地祇酒尊,太尊为上,实以泛齐。著尊次之,实以醴齐。第二等,山尊实以醍齐。内濆内,蜃尊实以泛齐。内濆外,概尊实以三酒。以上尊皆左以明水,右以玄酒,皆尚酝代之。太常卿设烛于神座前。
省牲器:祭前一日午后八刻,去坛二百步禁止行者。未后二刻,郊社令帅其属,扫除坛之上下。司尊与奉礼郎,帅执事者以祭器入,设于位。郊社令陈玉币于篚。未后三刻,廪牺令与诸太祝、祝史,以牲就省位。礼直官、赞者分引太常卿,光禄卿、丞、监礼、祭,太官令等诣内壝东门外省牲位。其视涤濯、告洁、省牲馔,并同郊祀。俱毕,廪牺令、诸太祝、祝史以次牵牲诣厨,授太官令。次引光禄卿以下诣厨,省鼎镬,视涤溉,乃还斋所。晡后一刻,太官令帅宰人以鸾刀割牲,祝史各取毛血,实以豆,置于馔幔。遂烹牲,又祝史取瘗血贮于盘。
奠玉币:祭日丑前五刻,献官以下行事官,各服其服。有司设神位版,陈玉币,实笾豆簠簋奠罍,俟监祭、监礼按视坛之上下,乃彻去盖幂。大乐令帅工人,及奉礼郎、赞者先入。礼直官、赞者分引分献官以下,监祭、监礼、诸大祝、祝史、斋郎与执事者,入自南濆东门,当坛南,重行,北向,西上,立定。奉礼郎赞:“拜。”献官以下皆再拜,讫,以次分引各就坛陛上下位。次引监祭、监礼按视坛之上下,讫,退复位。礼直官分引三献官以下行事官俱入就位。行礼官皆自南濆东门入。礼直官进立初献之左,白曰:“有司谨具,请行事。”退复位。协律郎高举笏,执麾者举麾,俯伏,兴。工鼓柷,乐作《坤宁之曲》,八成,偃麾,戛敔,乐止。俟太常卿瘗血,讫,奉礼郎赞:“拜。”在位者皆再拜。又赞:“诸执事者各就位。”礼直官引诸执事各就其位俟。太祝跪取玉币于篚,立于尊所。诸位太祝亦各取玉币立于奠所。
礼直官引初献诣盥洗位,乐作《肃宁之曲》。至位,北向立,乐止。搢笏,盥手,帨手,执笏,诣坛,乐作《肃宁之曲》。凡初献升降,皆作《肃宁之曲》。升自卯阶,至坛,乐止。诣皇地祇神座前,北向立,乐作《静宁之曲》。搢笏,跪。太祝加玉于币,西向跪以授初献。初献受玉币奠讫,执笏,俯伏,兴,再拜,讫,乐止。次诣配位神座前,东向立,乐作《亿宁之曲》,奠币如上仪,乐止。降自卯陛,乐作,复位,乐止。初献将奠配位之币,赞者引第一等分献官诣盥洗位,搢笏,盥手,帨手,执笏,由卯陛诣神州地祇神座前,搢笏,跪。太祝以玉币授分献官,分献官受玉币,奠讫,执笏,俯伏,兴,再拜,讫,退。初,第一分献官将升,赞者引第二分献官诣盥洗位,盥手、帨手,执笏,各由其陛升,唯不由午陛,诣于首位神座前,奠币如上仪。余以次祝史、斋郎助奠讫,各引还位。初献奠币将毕,祝史奉毛血豆,各由午陛升,诸太祝迎于坛上,进奠于正、配位神座前,太祝与祝史俱退,立于尊所。
进熟:初献既升奠玉币。有司先陈牛鼎二、羊鼎二、豕鼎二于神厨,各在镬右。太官帅进馔者诣厨,以匕升牛、羊、豕,自镬实于各鼎。牛、羊、豕各肩、臂、臑、肫、胳、正脊一、横脊一、长胁一、短胁一、代胁一,皆二骨以并,幂之。祝史以扃各对举鼎,有司执匕以从,陈于馔幔内。从祀之俎实以羊,更陈于馔幔内。光禄卿实以笾豆簠簋。笾实以粉餈,豆实以糁食,簠实以稷,簋实以黍。实讫,去鼎之扃幂,匕加于鼎。太官令以匕升牛羊豕,载于俎,肩臂臑在上端,肫胳在下端,脊胁在中。俟初献还位,乐止。礼直官引司徒出诣馔所,同荐笾豆簠簋俎。斋郎各奉皇地祇配位之馔,升自卯陛,诸太祝各迎于坛上。司徒诣皇地祇神座前,搢笏,奉笾豆簠簋,次奉俎,北向跪奠,讫,执笏,俯伏,兴,设笾於糗饵之前,豆於醓醢之前,簠簋在登前,俎在笾前。次于卯陛奉配位之馔,东向跪奠于神座前,并如上仪。各降自卯陛,还位。太官令又同斋郎奉神州地祇之馔,升自卯陛,太祝迎于坛陛之道间,奠于神座前,在笾前,讫,乐止。太官令进馔者降自卯陛,还位。
礼直官引初献官诣盥洗位,乐作。至位,乐止。北向立,搢笏,盥手、帨手,执笏,诣爵洗位。至位,北向立,搢笏,洗爵,拭爵以授执事者。执笏,诣坛,乐作。升自卯陛,至坛上,乐止。诣皇地祇酌尊所,西向立。执事者以爵授初献。初献搢笏,执爵。司尊举幂,良酝令跪酌太尊之泛齐,酌讫,初献以爵授执事者,执笏,诣皇地祇神座前,北向立,搢笏,跪。执事者以爵授初献,初献执爵,三祭酒于茅苴,奠爵,(三献奠爵,皆执事者受以兴。)执笏,俯伏,兴,少退,跪,乐止。举祝官跪,对举祝版。读祝,太祝东向跪,读祝讫,俯伏,兴。举祝奠版于案,再拜,兴。次诣配位酌尊所,执事者以爵授初献,初献搢笏,执爵。司尊举幂,良酝令跪酌著尊之泛齐,乐作太簇宫《保宁之曲》。初献以爵授执事者,执笏,诣配位神座前,东向立,搢笏,跪。执事者以爵授初献,初献执爵,三奠酒于茅苴。奠爵,执笏,俯伏,兴。少退,跪,乐止。读祝,讫,乐作,就拜,兴,拜,兴。降自卯陛,读祝、举祝官俱从,乐作,复位,乐止。次引亚献诣盥洗位,北向立,搢笏,盥手,帨手。执笏,诣爵洗位,北向立,搢笏,洗爵,拭爵授执事者。执笏,升自卯陛,诣皇地祇酌尊所,西向立。执事者以爵授亚献。亚献搢笏执爵,司尊举幂,良酝令酌著尊之醴齐,酌讫,以爵授执事者,执笏,诣皇地祇神座前,北向立,搢笏、跪。执事以爵授亚献,亚献执爵,三祭酒于茅苴,奠爵,执笏,俯伏,兴,少退,再拜。次诣配位酌献如上仪,唯酌牺尊为异。乐止,降复位。次引终献诣盥洗位,盥手,帨手,洗爵,拭爵,以爵授执事者,升坛。正位,酌牺尊之盎齐,配位,酌象尊之醴齐,奠献并如亚献之仪。礼毕,降复位。
初,终献将升,赞者引第一等分献官诣盥洗位,搢笏,盥手,帨手,洗爵,拭爵,以爵授执事者。执笏,诣神州地祇酌尊所,搢笏,执事者以爵授献官。献官执爵,执事者酌太尊之泛齐,酌讫,以爵授执事者。进诣神座前,搢笏,跪,执事者以爵授献官,献官执爵,三祭酒于茅苴,奠爵,俯伏,兴,少退,跪,再拜,讫,还位。初,第一等分献官将升,赞者分引第二等分献官诣盥洗位,搢笏,盥手,帨手,执笏诣酌尊所,执事以爵授分献官,分献酌以授执事者,进诣首位神座前,奠献并如上仪。祝史、斋郎以次助奠,讫,各引还位。诸献俱毕,诸太祝进彻笾豆,笾豆各一,少移故处。乐作《丰宁之曲》,卒彻、乐止。奉礼官赞曰:“赐胙。”众官再拜,乐作,一成,止。初,送神乐止,引初献官诣望瘗位,乐作太簇宫《肃宁之曲》,至位,南向立,乐止。初,在位官将拜,诸太祝、祝史各奉篚进诣神座前,玉币,从祭神州地祇以下,并以俎载牲体,并取黍稷饭爵酒,各由其陛降坛,北诣瘗坎,实于坎中,又以从祭之位礼币皆从瘗,礼直官曰:“可瘗。”东西六行,置土半坎,礼直官赞:“礼毕。”引初献出,礼官赞者各引祭官及监祭、监礼、太祝以下,俱复坛南,北向立定,奉礼郎赞曰:“再拜。”监祭以下皆再拜,讫,奉礼以下及工人以次出。光禄卿以胙奉进,监祭、监礼展视。其祝版燔于斋坊。
朝日夕月仪
斋戒、陈设、省牲器、奠玉币、进熟,其节并如大祀之仪。朝日玉用青壁,夕月用白壁,币皆如玉之色。牲各用羊一、豕一。有司摄三献司徒行事。其亲行朝日,金初用本国礼,天会四年正月,始朝日于乾元殿,而后受贺。天眷二年,定朔望朝日仪。皇帝服靴袍,百官常服。有司设炉案、御褥位于所御殿前陛上,设百官褥位于殿门外,皆向日。宣徽使奏导皇帝至位,南向,再拜,上香,又再拜。阁门皆相应赞,殿门外臣僚陪拜如常仪。大定二年,以无典故罢。十五年,言事者谓今正旦并万春节,宜令有司定拜日之礼。有司援据汉、唐春分朝日,升烟奠玉如圜丘之仪。又按唐《开元礼》,南向设大明神位,天子北向,皆无南向拜日之制。今已奉敕以月朔拜日,宜遵古制,殿前东向拜。诏姑从南向。其日,先引臣僚于殿门外立,陪位立殿前班露台左右,皇帝于露台香案拜如上仪。十八年,上拜日于仁政殿,始行东向之礼。皇帝出殿,东向设位,宣徽赞:“拜。”皇帝再拜,上香,讫,又再拜。臣僚并陪拜,依班次起居,如常仪。
高禖
明昌六年,章宗未有子,尚书省臣奏行高禖之祀,乃筑坛于景风门外东南端,当阙之卯辰地,与圜丘东西相望,坛如北郊之制。岁以春分日祀青帝、伏羲氏、女娲氏,凡三位,坛上南向,西上。姜嫄、简狄位于坛之第二层,东向,北上。前一日未三刻,布神位,省牲器,陈御弓矢弓〈革蜀〉于上下神位之右。其斋戒、奠玉币、进熟,皆如大祀仪。青帝币玉皆用青,余皆无玉。每位牲用羊一、豕一。有司摄三献司徒行事。礼毕,进胙,倍于他祀之肉。进胙官佩弓矢〈革蜀〉以进,上命后妃嫔御皆执弓矢东向而射,乃命以次饮福享胙。
志第十·礼二相关文章
- 《志第三十一·食货五》原文翻译 - - 《金史》50章 - - ◎食货五○榷场与敌国互市之所也。皆设场官,严厉禁,广屋宇以通二国......
- 《志第三十·食货四》原文翻译 - - 《金史》50章 - - ◎食货四○盐金制,榷货之目有十,曰酒、曲、茶、醋、香、矾、丹、锡......
- 《志第二十九·食货三》原文翻译 - - 《金史》50章 - - ◎食货三○钱币钱币。金初用辽、宋旧钱,天会末,虽刘豫“阜昌......
- 《志第二十八·食货二》原文翻译 - - 《金史》50章 - - ◎食货二○田制量田以营造尺,五尺为步,阔一步,长二百四十步为亩,百亩......
- 《志第二十七·食货一》原文翻译 - - 《金史》50章 - - ◎食货一国之有食货,犹人之有饮食也。人非饮食不生,国非食货不立。......
- 《志第二十六·刑》原文翻译 - - 《金史》50章 - - ◎刑昔者先王因人之知畏而作刑,因人之知耻而作法。畏也、耻也,五性......
- 《志第二十五·兵》原文翻译 - - 《金史》50章 - - ◎兵○兵制金兴,用兵如神,战胜功取,无敌当世,曾未十年遂定大业。原其......
- 《志第二十四·舆服上》原文翻译 - - 《金史》50章 - - ◎舆服上○天子车辂皇后妃嫔车辇皇太子车制王公以下车制及鞍勒饰......
- 《志第二十三·仪卫下》原文翻译 - - 《金史》50章 - - ◎仪卫下○大驾卤簿世宗大定三年,袷享,用黄麾仗三千人。分四节:第一......
- 《志第二十二·仪卫上》原文翻译 - - 《金史》50章 - - ◎仪卫上○常朝仪卫内外立仗常行仪卫行仗法驾黄麾仗金制,天子之仪......
- 《志第二十一·乐下》原文翻译 - - 《金史》50章 - - ◎乐下○宗庙乐歌殿庭乐歌鼓吹导引曲采茨曲禘祫亲飨,皇帝入门。宫......
- 《志第二十·乐上》原文翻译 - - 《金史》50章 - - ◎乐上《传》曰:“王者功成作乐,治定制礼。”岂二帝三王......
- 《志第十九·礼十一》原文翻译 - - 《金史》50章 - - ◎礼十一○外国使入见仪皇帝即御座,鸣鞭、报时毕,殿前班小起居,引至......
- 《志第十八·礼十》原文翻译 - - 《金史》50章 - - ◎礼十○册皇后仪天德二年十月九日,册妃徒单氏为皇后。前一日,仪鸾......
- 《志第十七·礼九》原文翻译 - - 《金史》50章 - - ◎礼九○国初即位仪收国元年春正月壬申朔,诸路官民耆老毕会,议创新......
- 《志第十六·礼八》原文翻译 - - 《金史》50章 - - ◎礼八○宣圣庙皇统元年二月戊子,熙宗诣文宣王庙奠祭,北面再拜,顾儒......
- 《志第十五·礼七》原文翻译 - - 《金史》50章 - - ◎礼七○社稷贞元元年闰十二月,有司奏建社稷坛于上京。大定七年七......
- 《志第十四·礼六》原文翻译 - - 《金史》50章 - - ◎礼六○原庙太宗天会二年,立大圣皇帝庙于西京。熙宗天眷二年九月......
- 《志第十三·礼五》原文翻译 - - 《金史》50章 - - ◎礼五○上尊谥天会三年六月,谙班勃极烈杲等表请追册先大圣皇帝。......
- 《志第十二·礼四》原文翻译 - - 《金史》50章 - - ◎礼四○奏告仪皇帝恭谢仪皇后恭谢仪皇太子恭谢仪荐新功臣配享宝......
- 《志第十一·礼三》原文翻译 - - 《金史》50章 - - ◎礼三○宗庙禘袷朝享时享仪金初无宗庙。天辅七年九月,太祖葬上京......
- 《志第十·礼二》原文翻译 - - 《金史》50章 - - ◎礼二○方丘仪斋戒:祭前三日质明,有司设三献以下行事官位于尚书省......
- 《志第九·礼一》原文翻译 - - 《金史》50章 - - ◎礼一○郊金人之入汴也,时宋承平日久,典章礼乐粲然备具。金人既悉......
- 《志第八·河渠》原文翻译 - - 《金史》50章 - - ◎河渠○黄河金始克宋,两河悉畀刘豫。豫亡,河遂尽入金境。数十年间......
- 《志第七·地理下》原文翻译 - - 《金史》50章 - - ◎地理下○大名府路河东北路河东南路京兆府路凤翔路鄜延路庆原路......
- 《志第六·地理中》原文翻译 - - 《金史》50章 - - ◎地理中○南京路河北东路河北西路山东东路山东西路南京路,国初曰......
- 《志第五·地理上》原文翻译 - - 《金史》50章 - - ◎地理上○上京路咸平路东京路北京路西京路中都路金之壤地封疆,东......
- 《志第四·五行》原文翻译 - - 《金史》50章 - - ◎五行五行之精气,在天为五纬,在地为五材,在人为五常及五事。五纬志......
- 《志第三·历下》原文翻译 - - 《金史》50章 - - ◎历下○步月离第五转终分:一十四万四千一百一十,秒六千六十六。转......
- 《志第二·历上》原文翻译 - - 《金史》50章 - - ◎历上昔者圣人因天道以授人时,厘百工以熙庶政,步推之法,其来尚矣。......
- 《志第一·天文》原文翻译 - - 《金史》50章 - - ◎天文自伏羲仰观俯察,黄帝迎日推策,重黎序天地,尧历日月星辰,舜齐七......
- 《本纪第十九·世纪补》原文翻译 - - 《金史》50章 - - ◎世纪补景宣帝讳宗峻,本讳绳果,太祖第二子。母曰圣穆皇后唐括氏,太......
- 《本纪第十八·哀宗下》原文翻译 - - 《金史》50章 - - ◎哀宗下九月戊寅朔,诏减亲卫军。己丑,军士杀郑门守者出奔。壬辰,起......
- 《本纪第十七·哀宗上》原文翻译 - - 《金史》50章 - - ◎哀宗上哀宗讳守绪,初讳守礼,又讳宁甲速,宣宗第三子。母曰明惠皇后......
- 《本纪第十六·宣宗下》原文翻译 - - 《金史》50章 - - ◎宣宗下四年春正月壬辰朔,诏免朝。丙申,金安军节度使行元帅府事古......
- 《本纪第十五·宣宗中》原文翻译 - - 《金史》50章 - - ◎宣宗中兴定元年春正月己卯朔,宋遣使来贺。癸未,宋使朝辞。上谓宰......
- 《本纪第十四·宣宗上》原文翻译 - - 《金史》50章 - - ◎宣宗上宣宗继天兴统述道勤仁英武圣孝皇帝讳珣,本名吾睹补,显宗长......
- 《本纪第十三·卫绍王》原文翻译 - - 《金史》50章 - - ◎卫绍王卫绍王讳永济,小字兴胜,更讳允济,章宗时避显宗讳,诏改&ldquo......
- 《本纪第十二·章宗四》原文翻译 - - 《金史》50章 - - ◎章宗四四年春正月乙丑朔,宋、高丽、夏遣使来贺。丁卯,谕外方使人......
- 《本纪第十一·章宗三》原文翻译 - - 《金史》50章 - - ◎章宗三三年春正月己亥朔,日有食之。辛丑,宋、夏遣使来贺。癸卯,谕......
- 《本纪第十·章宗二》原文翻译 - - 《金史》50章 - - ◎章宗二四年春正月己巳朔,以皇太后丧,不受朝。辛未,以平章政事夹谷......
- 《本纪第九·章宗一》原文翻译 - - 《金史》50章 - - ◎章宗一章宗宪天光运仁文义武神圣英孝皇帝,讳璟,小字麻达葛,显宗嫡......
- 《本纪第八·世宗下》原文翻译 - - 《金史》50章 - - ◎世宗下二十一年正月戊申朔,宋、高丽、夏遣使来贺。壬子,以夏国请......
- 《本纪第七·世宗中》原文翻译 - - 《金史》50章 - - ◎世宗中十二年正月庚午朔,宋、高丽、夏遣使来贺。戊寅,诏有司:&ldq......
- 《本纪第六·世宗上》原文翻译 - - 《金史》50章 - - ◎世宗上世宗光天兴运文德武功圣明仁孝皇帝,讳雍,本讳乌禄,太祖孙,睿......
- 《本纪第五·海陵》原文翻译 - - 《金史》50章 - - ◎海陵废帝海陵庶人亮,字元功,本讳迪古乃,辽王宗干第二子也。母大氏......
- 《本纪第四·熙宗》原文翻译 - - 《金史》50章 - - ◎熙宗熙宗弘基缵武庄靖孝成皇帝,讳亶,本讳合剌,太祖孙,景宣皇帝子。......
- 《本纪第三·太宗》原文翻译 - - 《金史》50章 - - ◎太宗太宗体元应运世德昭功哲惠仁圣文烈皇帝,讳晟,本讳吴乞买,世祖......
- 《本纪第二·太祖》原文翻译 - - 《金史》50章 - - ◎太祖太祖应乾兴运昭德定功仁明庄孝大圣武元皇帝,讳旻,本讳阿骨打......
- 《本纪第一·世纪》原文翻译 - - 《金史》50章 - - ◎世纪金之先,出靺鞨氏。靺鞨本号勿吉。勿吉,古肃慎地也。元魏时,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