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
本输
本输第二
黄帝问于岐伯曰:凡刺之道,必通十二经络之所终始,络脉之所别处,五俞之所留,六腑之所与合,四时之所出入,五脏之所溜处,阔数之度,浅深之状,高下所至。愿闻其解。
岐伯曰:请言其次也。肺出于少商,少商者,手大指端内侧也,为井木;溜于鱼际,鱼际者,手鱼也,为荥;注于太渊,太渊鱼后一寸陷者中也,为俞;行于经渠,经渠寸口中也,动而不居为经;入于尺泽,尺泽肘中之动脉也,为合。手太阴经也。
心出于中冲,中冲,手中指之端也,为井木;流于劳宫,劳宫掌中中指本节之内间也,为荥;注于大陵,大陵掌后两骨之间方下者也,为俞;行于间使,间使之道,两筋之间,三寸之中也,有过则至,无过则止,为经;入于曲泽,曲泽,肘内廉下陷者之中也,屈而得之,为合。手少阴也。
肝出于大敦,大敦者,足大趾之端,及三毛之中也,为井木;溜于行间,行间足大趾间也,为荥;注于太冲,太冲行间上二寸陷者之中也,为俞;行于中封,中封内踝之前一寸半,陷者之中,使逆则宛,使和则通,摇足而得之,为经;入于曲泉,曲泉辅骨之下,大筋之上也,屈膝而得之,为合。足厥阴也。
脾出于隐白,隐白者,足大趾之端内侧也,为井木;溜于大都,大都本节之后下陷者之中也,为荥;注于太白,太白腕骨之下也,为俞;行于商丘,商丘内踝之下陷者之中也,为经;入于阴之陵泉,阴之陵泉,辅骨之下陷者之中也,伸而得之,为合。足太阴也。
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为井木;溜于然谷,然谷,然骨之下者也,为荥;注于太溪,太溪内踝之后跟骨之上陷中者也,为俞;行于复溜,复溜,上内踝二寸,动而不休,为经;入于阴谷,阴谷,辅骨之后,大筋之下,小筋之上也,按之应手,屈膝而得之,为合。足少阴经也。
膀胱出于至阴,至阴者,足小趾之端也,为井金;溜于通谷,通谷,本节之前外侧也,为荥;注于束骨,束骨,本节之后陷者中也,为俞;过于京骨,京骨,足外侧大骨之下,为原;行于昆仑,昆仑,在外踝之后,跟骨之上,为经;入于委中,委中,腘中央,为合,委而取之。足太阳也。
胆出于窍阴,窍阴者,足小趾次趾之端也,为井金;溜于侠溪,侠溪,足小趾次趾之间也,为荥;注于临泣,临泣,上行一寸半,陷者中也,为俞;过于丘墟,丘墟,外踝之前下陷者中也,为原。行于阳辅,阳辅外踝之上辅骨之前及绝骨之端也,为经;入于阳之陵泉,阳之陵泉,在膝外陷者中也,为合,伸而得之。足少阳也。
胃出于厉兑,厉兑者,足大趾内次趾之端也,为井金;溜于内庭,内庭,次趾外间也,为荥;注于陷谷,陷谷者,上中指内间上行二寸陷者中也,为俞;过于冲阳,冲阳,足跗上五寸陷者中也,为原,摇足而得之;行于解溪,解溪,上冲阳一寸半陷者中也,为经;入于下陵,下陵,膝下三寸胻骨外三里也,为合;复下三里三寸,为巨虚上廉,复下上廉三寸,为巨虚下廉也;大肠属上,小肠属下,足阳明胃脉也。大肠小肠,皆属于胃,是足阳明也。
三焦者,上合手少阳,出于关冲,关冲者,手小指次指之端也,为井金;溜于液门,液门,小指次指之间也,为荥;注于中渚,中渚,本节之后陷者中也,为俞;过于阳池,阳池,在腕上陷者之中也,为原;行于支沟,支沟,上腕三寸两骨之间陷者中也,为经;入于天井,天井,在肘外大骨之上陷者中也,为合,屈肘而得之;三焦下腧在于足大趾之前,少阳之后,出于腘中外廉,名曰委阳,是太阳络也,手少阳经也。三焦者,足少阳太阴之所将太阳之别也,上踝五寸,别入贯肠,出于委阳,并太阳之正,入络膀胱,约下焦,实则闭癃,虚则遗溺,遗溺则补之,闭癃则泻之。
手太阳小肠者,上合手太阳,出于少泽,少泽,小指之端也,为井金;溜于前谷,前谷,在手外廉本节前陷者中也,为荥;注于后溪,后溪者,在手外侧本节之后也,为俞;过于腕骨,腕骨,在手外侧腕骨之前,为原;行于阳谷,阳谷,在锐骨之下陷者中也,为经;入于小海,小海,在肘内大骨之外,去端半寸,陷者中也,伸臂而得之,为合。手太阳经也。
大肠上合手阳明,出于商阳,商阳,大指次指之端也,为井金;溜于本节之前二间,为荥;注于本节之后三间,为俞;过于合谷,合谷,在大指岐骨之间,为原;行于阳溪,阳溪,在两筋间陷者中也,为经;入于曲池,在肘外辅骨陷者中,屈臂而得之,为合。手阳明也。
是谓五脏六腑之俞,五五二十五俞,六六三十六俞也。六腑皆出足之三阳,上合于手者也。
缺盆之中,任脉也,名曰天突。一次,任脉侧之动脉足阳明也,名曰人迎;二次脉,手阳明也,名曰扶突;三次脉,手太阳也,名曰天窗;四次脉,足少阳也,名曰天容;五次脉,手少阳也,名曰天牖;六次脉,足太阳也,名曰天柱;七次脉,颈中央之脉,督脉也,名曰风府。腋内动脉手太阴也,名曰天府。腋下三寸手心主也,名曰天池。
刺上关者,呿不能欠。刺下关者,欠不能呿。刺犊鼻者,屈不能伸。刺两关者,伸不能屈。
足阳明,侠喉之动脉也,其俞在膺中。手阳明,次在其俞外,不至曲颊一寸。手太阳当曲颊。足少阳在耳下曲颊之后。手少阳出耳后上加完骨之上。足太阳侠项大筋之中,发际。
阴尺动脉,在五里,五俞之禁也。
肺合大肠,大肠者,传道之腑。心合小肠,小肠者,受盛之腑。肝合胆,胆者中精之腑。脾合胃,胃者五谷之腑。肾合膀胱,膀胱者津液之腑也。少阳属肾,肾上连肺,故将两脏。三焦者,中渎之腑也,水道出焉,属膀胱,是孤之腑也,是六腑之所与合者。
春取络脉诸荥大经分肉之间,甚者深取之,间者浅取之。夏取诸俞孙络肌肉皮肤之上。秋取诸合,余如春法。冬取诸井诸俞之分,欲深而留之。此四时之序,气之所处,病之所舍,脏之所宜。转筋者,立而取之,可令遂已。痿厥者,张而刺之,可令立快也。
本输相关文章
- 《第八十一》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痈疽第八十一黄帝曰:余闻肠胃受谷,上焦出气,以温分肉,而养骨节,通腠理......
- 《大惑论》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大惑论第八十黄帝问于岐伯曰:余尝上于清冷之台,中阶而顾,匍匐而前,则......
- 《岁露论》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岁露论第七十九黄帝问于岐伯曰:经言夏日伤暑,秋病疟,疟之发以时,其故......
- 《九针论》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九针论第七十八黄帝曰:余闻九针于夫子,众多博大矣,余犹不能寤,敢问九......
- 《九宫八风》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九宫八风第七十七太一常以冬至之日,居叶蛰之宫四十六日,明日居天留......
- 《卫气行》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卫气行第七十六黄帝问于岐伯曰:愿闻卫气之行,出入之合,何如?岐伯曰:岁......
- 《刺节真邪》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刺节真邪第七十五黄帝问于岐伯曰:余闻刺有五卫,奈何?岐伯曰:固有五卫......
- 《论疾诊尺》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论疾诊尺第七十四黄帝问岐伯曰:余欲无视色持脉,独调其尺,以言其病,从......
- 《官能》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官能第七十三黄帝问于岐伯曰:余闻九针于夫子,众多矣不可胜数,余推而......
- 《通天》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通天第七十二黄帝问于少师曰:余尝闻人有阴阳,何谓阴人?何谓阳人?少师......
- 《邪客》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邪客第七十一黄帝问于伯高曰:夫邪气之客人也,或令人目不瞑不卧出者......
- 《寒热》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寒热第七十黄帝问于岐伯曰:寒热瘰?在于颈腋者,皆何气使生?岐伯曰:此......
- 《忧恚无言》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忧恚无言第六十九黄帝问于少师曰:人之卒然忧恚,而言无音者,何道之塞......
- 《上膈》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上膈第六十八黄帝曰:气为上膈者,食饮入而还出,余已知之矣。虫为下膈......
- 《行针》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行针第六十七黄帝问于岐伯曰:余闻九针于夫子,而行之于百姓,百姓之血......
- 《百病始生》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百病始生第六十六黄帝问于岐伯曰:夫百病之始生也,皆于风雨寒暑,清湿......
- 《五音五味》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五音五味第六十五右征与少征,调右手太阳二,左商与左征,调左手阳明上......
- 《阴阳二十五人》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阴阳二十五人第六十四黄帝曰:余闻阴阳之人何如?伯高曰:天地之间,六合......
- 《五味论》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五味论第六十三黄帝问于少俞曰:五味入于口也,各有所走,各有所病,酸走......
- 《动输》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动输第六十二黄帝曰:经脉十二,而手太阴、足少阴、阳明,独动不休,何也......
- 《五禁》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五禁第六十一黄帝问于岐伯曰:余闻刺有五禁,何谓五禁?岐伯曰:禁其不可......
- 《玉版》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玉版第六十黄帝曰:余以小针为细物也,夫子乃言上合之于天,下合之于地......
- 《卫气失常》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卫气失常第五十九黄帝曰:卫气之留于腹中,搐积不行,菀蕴不得常所,使人......
- 《贼风》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贼风第五十八黄帝曰:夫子言贼风邪气伤人也,令人病焉,今有其不离屏蔽......
- 《水胀》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水胀第五十七黄帝问于岐伯曰:水与肤胀、鼓胀、肠覃、石瘕、石水,何......
- 《五味》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五味第五十六黄帝曰:愿闻谷气有五味,其入五脏,分别奈何?伯高曰:胃者,五......
- 《逆顺》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逆顺第五十五黄帝问于伯高曰:余闻气有逆顺,脉有盛衰,刺有大约,可得闻......
- 《天年》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天年第五十四黄帝问于岐伯曰:愿闻人之始生,何气筑为基,何立而为楯,何......
- 《论痛》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论痛第五十三黄帝问于少俞曰:筋骨之强弱,肌肉之坚脆,皮肤之厚薄,腠理......
- 《卫气》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卫气第五十二黄帝曰:五脏者,所以藏精神魂魄者也;六腑者,所以受水谷而......
- 《背腧》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背腧第五十一黄帝问于岐伯曰:愿闻五脏之腧,出于背者。岐伯曰:背中大......
- 《论勇》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论勇第五十黄帝问于少俞曰:有人于此,并行并立,其年之长少等也,衣之厚......
- 《五色》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五色第四十九雷公问于黄帝曰:五色独决于明堂乎?小子未知其所谓也。......
- 《禁服》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禁服第四十八雷公问于黄帝曰:细子得受,通于九针六十篇,旦暮勤服之,近......
- 《本藏》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本藏第四十七黄帝问于岐伯曰: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
- 《五变》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五变第四十六黄帝问于少俞曰:余闻百疾之始期也,必生于风雨寒暑,循毫......
- 《外揣》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外揣第四十五余闻九针九篇,余亲受其调,颇得其意。夫九针者,始于一而......
- 《顺气一日分为四时》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第四十四黄帝曰:夫百病之所始生者,必起于燥温寒暑......
- 《淫邪发梦》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淫邪发梦第四十三黄帝曰:愿闻淫邪泮衍,奈何?岐伯曰:正邪从外袭内,而未......
- 《病传》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病传第四十二黄帝曰:余受九针于夫子,而私览于诸方,或有导引行气,乔摩......
- 《阴阳系日月》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阴阳系日月第四十一黄帝曰:余闻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其合之于......
- 《阴阳清浊》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阴阳清浊第四十黄帝曰:余闻十二经脉,以应十二经水者,其五色各异,清浊......
- 《血络论》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血络论第三十九黄帝曰:愿闻其奇邪而不在经者。岐伯曰:血络是也。黄......
- 《逆顺肥瘦》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逆顺肥瘦第三十八黄帝问于岐伯曰:余闻针道于夫子,众多毕悉矣。夫子......
- 《五阅五使》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五阅五使第三十七黄帝问于岐伯曰:余闻刺有五官五阅,以观五气。五气......
- 《五癃津液别》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五癃津液别第三十六黄帝问于岐伯曰:水谷入于口,输于肠胃,其液别为五......
- 《胀论》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胀论第三十五黄帝曰:脉之应于寸口,如何而胀?岐伯曰:其脉大坚以涩者,胀......
- 《五乱》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五乱第三十四黄帝曰:经脉十二者,别为五行,分为四时,何失而乱?何得而治......
- 《海论》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海论第三十三黄帝问于岐伯曰:余闻刺法于夫子,夫子之所言,不离于营卫......
- 《平人绝谷》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平人绝谷第三十二黄帝曰:愿闻人之不食,七日而死,何也?伯高曰:臣请言其......
- 《肠胃》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肠胃第三十一黄帝问于伯高曰:余愿闻六府传谷者,肠胃之大小长短,受谷......
- 《决气》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决气第三十黄帝曰:余闻人有精、气、津、液、血、脉,余意以为一气耳......
- 《师传》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师传第二十九黄帝曰:余闻先师,有所心藏,弗着于方,余愿闻而藏之,则而行......
- 《口问》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口问第二十八黄帝闲居,辟左右而问于岐伯曰:余已闻九针之经,论阴阳逆......
- 《周痹》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周痹第二十七黄帝问于岐伯曰:周痹之在身也,上下移徒随脉,其上下左右......
- 《杂病》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杂病第二十六厥挟脊而痛者,至顶,头沉沉然,目__然,腰脊强。取足太阳腘......
- 《病本》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病本第二十五先病而后逆者,治其本;先逆而后病者,治其本;先寒而后生病......
- 《厥病》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厥病第二十四厥头痛,面若肿起而烦心,取之足阳明太阴。厥头痛,头脉痛......
- 《热病》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热病第二十三偏枯,身偏不用而痛,言不变,志不乱,病在分腠之间,巨针取之......
- 《癞狂病》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癞狂病第二十二目眦外决于面者,为锐眦;在内近鼻者,为内眦;上为外眦,下......
- 《寒热病》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寒热病第二十一皮寒热者,不可附席,毛发焦,鼻槁腊。不得汗,取三阳之络......
- 《五邪》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五邪第二十邪在肺,则病皮肤痛,寒热,上气喘,汗出,欬动肩背。取之膺中外......
- 《四时气》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四时气第十九黄帝问于岐伯曰:夫四时之气,各不同形,百病之起,皆有所生......
- 《营卫生会》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营卫生会第十八黄帝问于岐伯曰:人焉受气?阴阳焉会?何气为营?何气为卫......
- 《脉度》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脉度第十七黄帝曰:愿闻脉度。岐伯答曰:手之六阳,从手至头,长五尺,五六......
- 《营气》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营气第十六黄帝曰:营气之道,内谷为宝。谷入于胃,乃传之肺,流溢于中,布......
- 《五十营》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五十营第十五黄帝曰:余愿闻五十营奈何?岐伯答曰:天周二十八宿,宿三十......
- 《骨度》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骨度第十四黄帝问于伯高曰:脉度言经脉之长短,何以立之?伯高曰:先度其......
- 《经筋》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经筋第十三足太阳之筋,起于足小趾,上结于踝,邪上结于膝,其下循足外侧......
- 《经水》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经水第十二黄帝问于岐伯曰:经脉十二者,外合于十二经水,而内属于五脏......
- 《经别》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经别第十一黄帝问于岐伯曰:余闻人之合于天地道也,内有五脏,以应五音......
- 《终始》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终始第九凡刺之道,毕于终始,明知终始,五脏为纪,阴阳定矣。阴者主脏,阳......
- 《本神》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本神第八黄帝问于岐伯曰: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血、脉、营、气、精......
- 《官针》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官针第七凡刺之要,官针最妙。九针之宜,各有所为,长、短、大、小,各有......
- 《寿夭刚柔》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寿夭刚柔第六黄帝问于少师曰:余闻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有短有......
- 《根结》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根结第五岐伯曰:天地相感,寒暖相移,阴阳之道,孰少孰多,阴道偶,阳道奇。......
- 《邪气藏府病形》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邪气藏府病形第四黄帝问于岐伯曰:邪气之中人也奈何?岐伯答曰:邪气之......
- 《小针解》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小针解第三所谓易陈者,易言也。难入者,难着于人也。粗守形者,守刺法......
- 《本输》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本输第二黄帝问于岐伯曰:凡刺之道,必通十二经络之所终始,络脉之所别......
- 《九针十二原》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九针十二原第一黄帝问于岐伯曰:余子万民,养百姓而收其租税;余哀其不......
- 《经脉》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经脉第十雷公问于黄帝曰:「禁脉」之言,凡刺之理,经脉为始,营其所行,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