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
岁露论
岁露论第七十九
黄帝问于岐伯曰:经言夏日伤暑,秋病疟,疟之发以时,其故何也?岐伯对曰:邪客于风府,病循膂而下,卫气一日一夜,常大会于风府,其明日日下一节,故其日作晏,此其先客于脊背也。故每至于风府则腠理开,腠理开则邪气入,邪气入则病作,此所以日作尚晏也。卫气之行风府,日下一节,二十一日下至尾底,二十二日入脊内,注于伏冲之脉,其行九日,出于缺盆之中,其气上行,故其病稍益至。其内搏于五脏,横连募原,其道远,其气深,其行迟,不能日作,故次日乃蓄积而作焉。
黄帝曰:卫气每至于风府,腠理乃发,发则邪入焉。其卫气日下一节,则不当风府,奈何?岐伯曰:风府无常,卫气之所应,必开其腠理,气之所舍节,则其府也。
黄帝曰:善。夫风之与疟也,相与同类,而风常在,而疟特以时休,何也?岐伯曰:风气留其处,疟气随经络,沉以内搏,故卫气应,乃作也。帝曰:善。
黄帝问于少师曰:余闻四时八风之中人也,故有寒暑,寒则皮肤急而腠理闭;暑则皮肤缓而腠理开。贼风邪气,因得以入乎?将必须八正虚邪,乃能伤人乎?少师答曰:不然。贼风邪气之中人也,不得以时,然必因其开也,其入深,其内极病,其病人也,卒暴。因其闭也,其入浅以留,其病也,徐以迟。
黄帝曰:有寒温和适,腠理不开,然有卒病者,其故何也?少师答曰:帝弗知邪入乎。虽平居其腠理开闭缓急,其故常有时也。黄帝曰:可得闻乎?少师曰: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故月满则海水西盛,人血气积,肌肉充,皮肤致,毛发坚,腠理郗,烟垢着,当是之时,虽遇贼风,其入浅不深。至其月郭空,则海水东盛,人气血虚,其卫气去,形独居,肌肉减,皮肤纵,腠理开,毛发残,胶理薄,烟垢落,当是之时,遇贼风则其入深,其病人也,卒暴。
黄帝曰:其有卒然暴死暴病者,何也?少师答曰:三虚者,其死暴疾也;得三实者邪不能伤人也。黄帝曰:愿闻三虚。少师曰:乘年之衰,逢月之空,失时之和,因为贼风所伤,是谓三虚。故论不知三虚,工反为麤。帝曰:愿闻三实。少师曰:逢年之盛,遇月之满,得时之和,虽有贼风邪气,不能危之也。黄帝曰:善乎哉论!明乎哉道!请藏之金匮,命曰三实。然,此一夫之论也。
黄帝曰:愿闻岁之所以皆同病者,何因而然?少师曰:此八正之候也。黄帝曰:候之奈何?少师曰:候此者,常以冬至之日,太一立于叶蛰之宫,其至也,天必应之以风雨者矣。风雨从南方来者,为虚风,贼伤人者也。其以夜半至也,万民皆卧而弗犯也,故其岁民少病。其以昼至者,万民懈惰而皆中于虚风,故万民多病。虚邪入客于骨而不发于外,至其立春,阳气大发,腠理开,因立春之日,风从西方来,万民又皆中于虚风,此两邪相搏,经气结代者矣。故诸逢其风而遇其雨者,命曰遇岁露焉,因岁之和,而少贼风者,民少病而少死。岁多贼风邪气,寒温不和,则民多病而死矣。
黄帝曰:虚邪之风,其所伤贵贱何如,候之奈何?少师答曰:正月朔日,太一居天留之宫,其日西北风,不雨,人多死矣。正月朔日,平旦北风,春,民多死。正月朔日,平旦北风行,民病多者,十有三也。正月朔日,日中北风,夏,民多死。正月朔日,夕时北风,秋,民多死。终日北风,大病死者十有六。正月朔日,风从南方来,命曰旱乡;从西方来,命曰白骨,将国有殃,人多死亡。正月朔日,风从东方来,发屋,扬沙石,国有大灾也。正月朔日,风从东南方行,春有死亡。正月朔日,天和温不风粜贱,民不病;天寒而风,粜贵,民多病。此所谓候岁之风,残伤人者也。二月丑不风,民多心腹病;三月戌不温,民多寒热;四月已不暑,民多瘅病;十月申不寒,民多暴死。诸所谓风者,皆发屋,折树木,扬沙石起毫毛,发腠理者也。
岁露论相关文章
- 《第八十一》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痈疽第八十一黄帝曰:余闻肠胃受谷,上焦出气,以温分肉,而养骨节,通腠理......
- 《大惑论》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大惑论第八十黄帝问于岐伯曰:余尝上于清冷之台,中阶而顾,匍匐而前,则......
- 《岁露论》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岁露论第七十九黄帝问于岐伯曰:经言夏日伤暑,秋病疟,疟之发以时,其故......
- 《九针论》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九针论第七十八黄帝曰:余闻九针于夫子,众多博大矣,余犹不能寤,敢问九......
- 《九宫八风》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九宫八风第七十七太一常以冬至之日,居叶蛰之宫四十六日,明日居天留......
- 《卫气行》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卫气行第七十六黄帝问于岐伯曰:愿闻卫气之行,出入之合,何如?岐伯曰:岁......
- 《刺节真邪》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刺节真邪第七十五黄帝问于岐伯曰:余闻刺有五卫,奈何?岐伯曰:固有五卫......
- 《论疾诊尺》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论疾诊尺第七十四黄帝问岐伯曰:余欲无视色持脉,独调其尺,以言其病,从......
- 《官能》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官能第七十三黄帝问于岐伯曰:余闻九针于夫子,众多矣不可胜数,余推而......
- 《通天》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通天第七十二黄帝问于少师曰:余尝闻人有阴阳,何谓阴人?何谓阳人?少师......
- 《邪客》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邪客第七十一黄帝问于伯高曰:夫邪气之客人也,或令人目不瞑不卧出者......
- 《寒热》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寒热第七十黄帝问于岐伯曰:寒热瘰?在于颈腋者,皆何气使生?岐伯曰:此......
- 《忧恚无言》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忧恚无言第六十九黄帝问于少师曰:人之卒然忧恚,而言无音者,何道之塞......
- 《上膈》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上膈第六十八黄帝曰:气为上膈者,食饮入而还出,余已知之矣。虫为下膈......
- 《行针》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行针第六十七黄帝问于岐伯曰:余闻九针于夫子,而行之于百姓,百姓之血......
- 《百病始生》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百病始生第六十六黄帝问于岐伯曰:夫百病之始生也,皆于风雨寒暑,清湿......
- 《五音五味》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五音五味第六十五右征与少征,调右手太阳二,左商与左征,调左手阳明上......
- 《阴阳二十五人》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阴阳二十五人第六十四黄帝曰:余闻阴阳之人何如?伯高曰:天地之间,六合......
- 《五味论》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五味论第六十三黄帝问于少俞曰:五味入于口也,各有所走,各有所病,酸走......
- 《动输》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动输第六十二黄帝曰:经脉十二,而手太阴、足少阴、阳明,独动不休,何也......
- 《五禁》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五禁第六十一黄帝问于岐伯曰:余闻刺有五禁,何谓五禁?岐伯曰:禁其不可......
- 《玉版》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玉版第六十黄帝曰:余以小针为细物也,夫子乃言上合之于天,下合之于地......
- 《卫气失常》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卫气失常第五十九黄帝曰:卫气之留于腹中,搐积不行,菀蕴不得常所,使人......
- 《贼风》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贼风第五十八黄帝曰:夫子言贼风邪气伤人也,令人病焉,今有其不离屏蔽......
- 《水胀》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水胀第五十七黄帝问于岐伯曰:水与肤胀、鼓胀、肠覃、石瘕、石水,何......
- 《五味》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五味第五十六黄帝曰:愿闻谷气有五味,其入五脏,分别奈何?伯高曰:胃者,五......
- 《逆顺》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逆顺第五十五黄帝问于伯高曰:余闻气有逆顺,脉有盛衰,刺有大约,可得闻......
- 《天年》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天年第五十四黄帝问于岐伯曰:愿闻人之始生,何气筑为基,何立而为楯,何......
- 《论痛》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论痛第五十三黄帝问于少俞曰:筋骨之强弱,肌肉之坚脆,皮肤之厚薄,腠理......
- 《卫气》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卫气第五十二黄帝曰:五脏者,所以藏精神魂魄者也;六腑者,所以受水谷而......
- 《背腧》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背腧第五十一黄帝问于岐伯曰:愿闻五脏之腧,出于背者。岐伯曰:背中大......
- 《论勇》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论勇第五十黄帝问于少俞曰:有人于此,并行并立,其年之长少等也,衣之厚......
- 《五色》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五色第四十九雷公问于黄帝曰:五色独决于明堂乎?小子未知其所谓也。......
- 《禁服》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禁服第四十八雷公问于黄帝曰:细子得受,通于九针六十篇,旦暮勤服之,近......
- 《本藏》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本藏第四十七黄帝问于岐伯曰: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
- 《五变》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五变第四十六黄帝问于少俞曰:余闻百疾之始期也,必生于风雨寒暑,循毫......
- 《外揣》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外揣第四十五余闻九针九篇,余亲受其调,颇得其意。夫九针者,始于一而......
- 《顺气一日分为四时》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第四十四黄帝曰:夫百病之所始生者,必起于燥温寒暑......
- 《淫邪发梦》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淫邪发梦第四十三黄帝曰:愿闻淫邪泮衍,奈何?岐伯曰:正邪从外袭内,而未......
- 《病传》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病传第四十二黄帝曰:余受九针于夫子,而私览于诸方,或有导引行气,乔摩......
- 《阴阳系日月》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阴阳系日月第四十一黄帝曰:余闻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其合之于......
- 《阴阳清浊》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阴阳清浊第四十黄帝曰:余闻十二经脉,以应十二经水者,其五色各异,清浊......
- 《血络论》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血络论第三十九黄帝曰:愿闻其奇邪而不在经者。岐伯曰:血络是也。黄......
- 《逆顺肥瘦》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逆顺肥瘦第三十八黄帝问于岐伯曰:余闻针道于夫子,众多毕悉矣。夫子......
- 《五阅五使》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五阅五使第三十七黄帝问于岐伯曰:余闻刺有五官五阅,以观五气。五气......
- 《五癃津液别》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五癃津液别第三十六黄帝问于岐伯曰:水谷入于口,输于肠胃,其液别为五......
- 《胀论》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胀论第三十五黄帝曰:脉之应于寸口,如何而胀?岐伯曰:其脉大坚以涩者,胀......
- 《五乱》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五乱第三十四黄帝曰:经脉十二者,别为五行,分为四时,何失而乱?何得而治......
- 《海论》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海论第三十三黄帝问于岐伯曰:余闻刺法于夫子,夫子之所言,不离于营卫......
- 《平人绝谷》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平人绝谷第三十二黄帝曰:愿闻人之不食,七日而死,何也?伯高曰:臣请言其......
- 《肠胃》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肠胃第三十一黄帝问于伯高曰:余愿闻六府传谷者,肠胃之大小长短,受谷......
- 《决气》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决气第三十黄帝曰:余闻人有精、气、津、液、血、脉,余意以为一气耳......
- 《师传》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师传第二十九黄帝曰:余闻先师,有所心藏,弗着于方,余愿闻而藏之,则而行......
- 《口问》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口问第二十八黄帝闲居,辟左右而问于岐伯曰:余已闻九针之经,论阴阳逆......
- 《周痹》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周痹第二十七黄帝问于岐伯曰:周痹之在身也,上下移徒随脉,其上下左右......
- 《杂病》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杂病第二十六厥挟脊而痛者,至顶,头沉沉然,目__然,腰脊强。取足太阳腘......
- 《病本》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病本第二十五先病而后逆者,治其本;先逆而后病者,治其本;先寒而后生病......
- 《厥病》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厥病第二十四厥头痛,面若肿起而烦心,取之足阳明太阴。厥头痛,头脉痛......
- 《热病》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热病第二十三偏枯,身偏不用而痛,言不变,志不乱,病在分腠之间,巨针取之......
- 《癞狂病》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癞狂病第二十二目眦外决于面者,为锐眦;在内近鼻者,为内眦;上为外眦,下......
- 《寒热病》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寒热病第二十一皮寒热者,不可附席,毛发焦,鼻槁腊。不得汗,取三阳之络......
- 《五邪》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五邪第二十邪在肺,则病皮肤痛,寒热,上气喘,汗出,欬动肩背。取之膺中外......
- 《四时气》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四时气第十九黄帝问于岐伯曰:夫四时之气,各不同形,百病之起,皆有所生......
- 《营卫生会》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营卫生会第十八黄帝问于岐伯曰:人焉受气?阴阳焉会?何气为营?何气为卫......
- 《脉度》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脉度第十七黄帝曰:愿闻脉度。岐伯答曰:手之六阳,从手至头,长五尺,五六......
- 《营气》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营气第十六黄帝曰:营气之道,内谷为宝。谷入于胃,乃传之肺,流溢于中,布......
- 《五十营》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五十营第十五黄帝曰:余愿闻五十营奈何?岐伯答曰:天周二十八宿,宿三十......
- 《骨度》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骨度第十四黄帝问于伯高曰:脉度言经脉之长短,何以立之?伯高曰:先度其......
- 《经筋》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经筋第十三足太阳之筋,起于足小趾,上结于踝,邪上结于膝,其下循足外侧......
- 《经水》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经水第十二黄帝问于岐伯曰:经脉十二者,外合于十二经水,而内属于五脏......
- 《经别》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经别第十一黄帝问于岐伯曰:余闻人之合于天地道也,内有五脏,以应五音......
- 《终始》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终始第九凡刺之道,毕于终始,明知终始,五脏为纪,阴阳定矣。阴者主脏,阳......
- 《本神》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本神第八黄帝问于岐伯曰: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血、脉、营、气、精......
- 《官针》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官针第七凡刺之要,官针最妙。九针之宜,各有所为,长、短、大、小,各有......
- 《寿夭刚柔》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寿夭刚柔第六黄帝问于少师曰:余闻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有短有......
- 《根结》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根结第五岐伯曰:天地相感,寒暖相移,阴阳之道,孰少孰多,阴道偶,阳道奇。......
- 《邪气藏府病形》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邪气藏府病形第四黄帝问于岐伯曰:邪气之中人也奈何?岐伯答曰:邪气之......
- 《小针解》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小针解第三所谓易陈者,易言也。难入者,难着于人也。粗守形者,守刺法......
- 《本输》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本输第二黄帝问于岐伯曰:凡刺之道,必通十二经络之所终始,络脉之所别......
- 《九针十二原》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九针十二原第一黄帝问于岐伯曰:余子万民,养百姓而收其租税;余哀其不......
- 《经脉》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经脉第十雷公问于黄帝曰:「禁脉」之言,凡刺之理,经脉为始,营其所行,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