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别裁
无愧平生事大难
这篇下面差不多都是门人的记载。下一节是讲曾子。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这一节最后的“小子”,现在是骂人的——你这个小子——过去的意思就是“年轻人”。等于现在说的,“你们这些年轻人”,这是他对学生的称呼。
这一节话,为什么加在《泰伯》篇里?这是颜回死后,传承孔子道统的曾子,对学问修养的经验谈。我们在第一篇里就读过曾子所提出的,每天以三件事反省自己的学养——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现在他有病快要死的时候,“召门弟子”,这里门人与弟子连起来用,就是曾子把学生乃至他的徒孙们,叫到前面来,吩咐后事。他说:“启予足,启予手。”根据这六个字,就知道曾子已经病得手脚都麻痹了。
说到这里,我们要晓得,通常一个人生机的消逝,往往从脚部开始。试看婴儿,躺在小床上玩,最早期是用两脚蹬着玩,手不大动,这时候生命力在脚部,脚就是根。到了幼儿时期,小孩子是坐不住的,两只脚总要跑,因为他生命的活力,在不断的生长。到中年以上,渐渐脚不想动,而动手、动脑筋。年纪再大一点,一坐下,“二郎腿”翘起来了。再到晚年,“二郎脚”都不翘,最好是身子一仰,靠在椅背上,两只脚架到写字台上去了,因为脚上没有力气了。所以中国以前看相的说,老年人到冬天而脚心还发热的,是长寿之相,其实是生理上两脚还有生命的活力。且看老人,脚活动不灵活,走路吃力,脚已近死亡。越老下面越僵化,生命力没有了,最后手也懒得动,只用脑筋。到了临死的时候,除了少数的例外,一般正常的情形,是脚先失去知觉。现在西方正在研究“死亡的科学”,死亡成为了一种专门学问。这也是受了东方古老文化的影响之一。
所以曾子说“启予足,启予手。”因为他的病严重到快要死了。连自己的手脚在哪里,都不知道,自己不能指挥了。只有叫学生们,替他把手脚摆摆好。他这时快要断气了,只有用头脑。等学生们替他把手脚放端正了,然后他引用《诗经·小雅·小旻篇》的句子:“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意思是作人作一辈子,常常提心吊胆,尤其是注重道德修养的人更难。我们中国人有一句话“盖棺论定”,一个人好与坏,要在棺材盖下去的时候才可以作结论。不过我经常告诉朋友,据我的经验,世界上有许多事情,盖棺并不能论定。我就发现许多人,带着冤枉进到棺材里走了。绝对的好人,行善一生,到进棺材作结论的时候,人们对他的评论并不见得好。或者做某一件事,在盖棺的时候觉得他错了,将来也许又发现他并没有错,但已经太晚了。所以在我的看法,“盖棺论定”这句话有时候也值得怀疑,有时盖棺还不能论定。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这一节最后的“小子”,现在是骂人的——你这个小子——过去的意思就是“年轻人”。等于现在说的,“你们这些年轻人”,这是他对学生的称呼。
这一节话,为什么加在《泰伯》篇里?这是颜回死后,传承孔子道统的曾子,对学问修养的经验谈。我们在第一篇里就读过曾子所提出的,每天以三件事反省自己的学养——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现在他有病快要死的时候,“召门弟子”,这里门人与弟子连起来用,就是曾子把学生乃至他的徒孙们,叫到前面来,吩咐后事。他说:“启予足,启予手。”根据这六个字,就知道曾子已经病得手脚都麻痹了。
说到这里,我们要晓得,通常一个人生机的消逝,往往从脚部开始。试看婴儿,躺在小床上玩,最早期是用两脚蹬着玩,手不大动,这时候生命力在脚部,脚就是根。到了幼儿时期,小孩子是坐不住的,两只脚总要跑,因为他生命的活力,在不断的生长。到中年以上,渐渐脚不想动,而动手、动脑筋。年纪再大一点,一坐下,“二郎腿”翘起来了。再到晚年,“二郎脚”都不翘,最好是身子一仰,靠在椅背上,两只脚架到写字台上去了,因为脚上没有力气了。所以中国以前看相的说,老年人到冬天而脚心还发热的,是长寿之相,其实是生理上两脚还有生命的活力。且看老人,脚活动不灵活,走路吃力,脚已近死亡。越老下面越僵化,生命力没有了,最后手也懒得动,只用脑筋。到了临死的时候,除了少数的例外,一般正常的情形,是脚先失去知觉。现在西方正在研究“死亡的科学”,死亡成为了一种专门学问。这也是受了东方古老文化的影响之一。
所以曾子说“启予足,启予手。”因为他的病严重到快要死了。连自己的手脚在哪里,都不知道,自己不能指挥了。只有叫学生们,替他把手脚摆摆好。他这时快要断气了,只有用头脑。等学生们替他把手脚放端正了,然后他引用《诗经·小雅·小旻篇》的句子:“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意思是作人作一辈子,常常提心吊胆,尤其是注重道德修养的人更难。我们中国人有一句话“盖棺论定”,一个人好与坏,要在棺材盖下去的时候才可以作结论。不过我经常告诉朋友,据我的经验,世界上有许多事情,盖棺并不能论定。我就发现许多人,带着冤枉进到棺材里走了。绝对的好人,行善一生,到进棺材作结论的时候,人们对他的评论并不见得好。或者做某一件事,在盖棺的时候觉得他错了,将来也许又发现他并没有错,但已经太晚了。所以在我的看法,“盖棺论定”这句话有时候也值得怀疑,有时盖棺还不能论定。
上一篇:冯道的故事
下一篇:贵为天子而友布衣
无愧平生事大难相关文章
- 《大禹和墨子》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泰伯 - - 子曰:禹,吾无闲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
- 《民主乎?专制乎?》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泰伯 - - 从这一点研究孔子思想,以现代观念来说,孔子非常主张民主。为什么呢......
- 《接下来便说到帝尧》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泰伯 - - 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
- 《三代之治》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泰伯 - - 孔子说了孔门学问中个人的修养,和作人做事的大原则以后,接着是评论......
- 《文化复兴运动》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泰伯 - - 子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这里讲到文化的重整,等于我们现......
- 《秀才未必知天下事》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泰伯 - - 说了半天,就是解释“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 《入山唯恐不深的隐士》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泰伯 - - 下一节孔子接着讲学问的道理与个人的修养。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 《求学的目的为什么》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泰伯 - - 下面开始是第二篇的呼应,也就是为政之道的发挥,与学问修养达到外用......
- 《知人于微》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泰伯 - -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上面讲了许多孔门......
- 《社会动乱之源》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泰伯 - - 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孔子说“好勇&rd......
- 《愚民政策》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泰伯 - - 讲了孔子教育的方法、目标与内容以后,下面所说的一节,是另一个问题......
- 《文章自己的好》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泰伯 - - 说到写文章,我曾和年轻的同学们谈到,为什么写不好文章:一开头面对稿......
- 《怎样才算知识分子》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泰伯 - - 这几节都是记载曾子所讲的孔门学问的精华,下面等于是两个小结论。......
- 《临大节而不可夺》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泰伯 - -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
- 《学问深时意气平》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泰伯 - - 下一节是门人们记载曾子平常所教诲的。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
- 《冯道的故事》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泰伯 - - 我们举出一个人来做例子,这是讲到这里,顺便讨论历史。在此要特别声......
- 《无愧平生事大难》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泰伯 - - 这篇下面差不多都是门人的记载。下一节是讲曾子。曾子有疾,召门弟......
- 《贵为天子而友布衣》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泰伯 - - 下面是孔子说明人生修养的境界。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
- 《薄帝王而不为》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泰伯 - - 《泰伯》第八这一篇,等于是第二篇《为政》的个人学问修养的引伸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