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别裁
死生亦大矣
讨论到这里,子贡就起来辩论了。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子贡拿个人的人格来看管仲,可以说他是不仁不义。齐桓公杀了公子纠,管仲本来追随公子纠的,照理也应该殉死,他却不能以死尽忠,后来反而更进一步,投降齐桓公,居然贪富贵作宰相,就更不对了。孔子说,政治道德、人生道德,很难评论得公平中肯。管仲投降了齐桓公以后,帮助齐桓公在诸侯中称霸,把当时那么乱的社会辅正过来,对历史的贡献,对国家民族社会的贡献太大了。到现在管仲已经死了,可是我们这些人都受了他的好处,今天社会能够安定,各个诸侯的国家能够安定,都是他们的功德所赐,假使当时没有管仲,那我们即已变成野蛮民族了。“被发左衽”就是野蛮民族。中国古代男女的头发都是梳起来的,我们现在都披发,是外国文化。“左衽”,试看过去的西藏、蒙古等边疆民族,都是左肩披着衣服,右肩臂露在外面,这是文化野蛮落后的象征。可是现在我们的装束,也都是被发左衽,向原始文化投降了,好在不止我们,整个世界都在被发左衽。讲到这一点,我想我们的民族文化,总有一天会站起来。
孔子告诉子贡,管仲对历史的贡献有如此的大,没有管仲,我们的文化都可能灭绝了。这种情形,又怎么是普通男女,认为他怎么不为公子纠而死的观念可比呢?公子纠对管仲并不好,不听管仲的意见,如听管仲的意见,就不会有齐桓公,而是公子纠起来了。公子纠不以管仲为国士,管仲也不必要为公子纠殉死。这就不能拿普通一般人的情形来责备管仲了。普通人一碰到失败就自杀,毫无价值,好像倒在污水沟里,这样一死了之,又有什么意义?所以他不轻易为公子纠而死,以致后来有这么大的贡献。那么这生死之间的价值取舍,就另是一番评估了。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撰,与文子同升诸公。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
公叔文子,就是刚才提到过的公孙拔或公孙枝,文子是他的谥号。我们先要了解,春秋战国时代,依照中国的封建制度,平民很难上来做官,但不是绝对不能。在这种制度下,公叔文子的部下撰由公叔文子的提拔,从平民而提升保荐到与自己同等的地位。孔子说,公叔文子真够得上称“文”。中国古代谥法称“文”是很难的,根据《谥法》解的记载,称文的有下面几种:一、经天纬地,二、道德博闻,三、勤学好问,四、慈惠爱民,五、愍民惠礼,六、赐民爵位等六种。如明代的王文成,清代的曾文正,就是这个“文”。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子贡拿个人的人格来看管仲,可以说他是不仁不义。齐桓公杀了公子纠,管仲本来追随公子纠的,照理也应该殉死,他却不能以死尽忠,后来反而更进一步,投降齐桓公,居然贪富贵作宰相,就更不对了。孔子说,政治道德、人生道德,很难评论得公平中肯。管仲投降了齐桓公以后,帮助齐桓公在诸侯中称霸,把当时那么乱的社会辅正过来,对历史的贡献,对国家民族社会的贡献太大了。到现在管仲已经死了,可是我们这些人都受了他的好处,今天社会能够安定,各个诸侯的国家能够安定,都是他们的功德所赐,假使当时没有管仲,那我们即已变成野蛮民族了。“被发左衽”就是野蛮民族。中国古代男女的头发都是梳起来的,我们现在都披发,是外国文化。“左衽”,试看过去的西藏、蒙古等边疆民族,都是左肩披着衣服,右肩臂露在外面,这是文化野蛮落后的象征。可是现在我们的装束,也都是被发左衽,向原始文化投降了,好在不止我们,整个世界都在被发左衽。讲到这一点,我想我们的民族文化,总有一天会站起来。
孔子告诉子贡,管仲对历史的贡献有如此的大,没有管仲,我们的文化都可能灭绝了。这种情形,又怎么是普通男女,认为他怎么不为公子纠而死的观念可比呢?公子纠对管仲并不好,不听管仲的意见,如听管仲的意见,就不会有齐桓公,而是公子纠起来了。公子纠不以管仲为国士,管仲也不必要为公子纠殉死。这就不能拿普通一般人的情形来责备管仲了。普通人一碰到失败就自杀,毫无价值,好像倒在污水沟里,这样一死了之,又有什么意义?所以他不轻易为公子纠而死,以致后来有这么大的贡献。那么这生死之间的价值取舍,就另是一番评估了。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撰,与文子同升诸公。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
公叔文子,就是刚才提到过的公孙拔或公孙枝,文子是他的谥号。我们先要了解,春秋战国时代,依照中国的封建制度,平民很难上来做官,但不是绝对不能。在这种制度下,公叔文子的部下撰由公叔文子的提拔,从平民而提升保荐到与自己同等的地位。孔子说,公叔文子真够得上称“文”。中国古代谥法称“文”是很难的,根据《谥法》解的记载,称文的有下面几种:一、经天纬地,二、道德博闻,三、勤学好问,四、慈惠爱民,五、愍民惠礼,六、赐民爵位等六种。如明代的王文成,清代的曾文正,就是这个“文”。
上一篇:人尽其才
下一篇:管鲍之交难
死生亦大矣相关文章
- 《急功近利之徒》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宪问 - - 下面是结论了。阙党童子将命。或问之曰:益者与?子曰:吾见其居于位也......
- 《圣人头痛的事》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宪问 - - 下面子路问君子了。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
- 《不合时宜》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宪问 - - 我们就是不引用上古的《诗经》,引用唐代朱庆余的名诗:“洞房......
- 《收场不易》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宪问 - - 子击磬于卫。有荷篑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
- 《大隐市朝》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宪问 - -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 《入山未必心安》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宪问 - - 一些人说孔子思想与隐士相对,其实一点都不相反,甚至孔子也有避世隐......
- 《存心自有天知》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宪问 - -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
- 《报怨与报德》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宪问 - -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最近日本《产经......
- 《夫子何为者》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宪问 - - 现在开始,是另一个高潮。微生亩谓孔子曰:丘,何为是栖栖者与?无乃为佞......
- 《待人接物》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宪问 - - 这里是孔子所说,为人处世,交友之间的一个信条:子曰:不逆诈、不亿、不......
- 《智、仁、勇》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宪问 - -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很多话都是意义相同的。不过这个地方,孔......
- 《思无邪》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宪问 - - 接下来是以曾子的话作补充。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这句话也可以......
- 《宿将还山不论兵》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宪问 - - 因此引出孔子平日的理论,说明这个道理: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是......
- 《称职的使者》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宪问 - - 下面讲到学问的外用:蘧伯玉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
- 《为谁读书》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宪问 - -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这两句话我们有几方面值得注意。......
- 《风云际会》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宪问 - - 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这里的“事”字是动词......
- 《为正义而言》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宪问 - -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
- 《人尽其才》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宪问 - - 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丧?孔子曰:仲叔圉治宾客,祝......
- 《死生亦大矣》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宪问 - - 讨论到这里,子贡就起来辩论了。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
- 《管鲍之交难》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宪问 - - 因为孔子讲到对晋文公和齐桓公的比较,而且加以评论,子路就来插话。......
- 《挟兵自重》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宪问 - - 子曰: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臧武仲是鲁国的大......
- 《疑假疑真》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宪问 - -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告者......
- 《全才——智、清、勇、艺、礼》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宪问 - - 下面讲到怎样才算是人才与全才。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
- 《识人难识己更难》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宪问 - - 关于“老”,过去的官名有“三老”,也有&ldquo......
- 《不学谓之贫》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宪问 - - 现在开始讨论的,可以说是中国旧文化中所讲的“知人论世&rdqu......
- 《为政难作人更难》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宪问 - - 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问子西,曰:彼哉!彼哉!问管仲。曰:人也,夺伯氏骈......
- 《爱里生害》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宪问 - -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这句话有关于教育,也有关于个人修养......
- 《度德不量力》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宪问 - - 下面讲到有德有言,有仁有勇的具体事实。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
- 《狼虎丛中安身》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宪问 - -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这个“危”字就是......
- 《草泽中自有经纶》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宪问 - - 原宪还问第二个问题,这个问题显示出,原宪之所以为原宪。后来退隐在......
- 《隐痛诗人——吴梅村》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宪问 - - 又如明末清初的名诗人吴梅村,他的诗的确好。他本来坚持不肯投降,清......
- 《名利浓于酒》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宪问 - - 现在我们先简介了原宪,这里记载的是: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
- 《侠隐中人——原宪》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宪问 - - 现在讲《宪问第十四》篇。这一篇是上论《里仁》篇的发挥与引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