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别裁
不合时宜
我们就是不引用上古的《诗经》,引用唐代朱庆余的名诗:“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也是这个意思。唐人的诗,很多喜欢用男女相悦,尤其以女孩子的感情作比喻,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慨。诸如功名富贵的得意,坎坷落拓的失意,往往都用女孩子的情感来形容。这首诗就是表示功名考取了,非常高兴得意,马上就要去见长官了,见长官之前,自己精心的“化妆”,希望自己能够使长官在“第一印象”中,产生良好的观感。一切都准备好了以后,环境还摸不清楚,只有在师友同事之间,悄悄地打听,是不是合长官的意?我们一辈子做事,每到一个新的环境,究竟要浓妆或淡抹,可还真难恰到好处。“画眉深浅入时无?”能不能合于时代?若不合时宜,就没有用。
古人还有两句名诗说“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表面上看起来是题画的,其实这是牢骚的诗,他说若早知人是势利的,这样喜欢攀着富贵,(中国牡丹花是代表富贵的花。)对于清高的格调看不惯,那我就率性俗气一点,多用一些胭脂画富贵花好了。我们不懂诗的,只把它当文学作品看,所以有人说,写诗的是无病呻吟。实际上,许多是政治哲学、人生哲学,整个摆在诗里,我们作一辈子人,就是不知道如何能“画眉深浅入时无?”这就是人生哲学。所以中国哲学难研究,因为必须同时通文学。又知秦韬玉咏贫女诗:“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为什么今日谈这些诗与哲学关系?我们中国从前一些读书人,到了晚年退休在家,写字、作诗、填词,一天到晚忙得不得了,好像时间不够用。而现在的人,退休下来,或者是老伴不在身边了,儿女长大飞了,感到非常空虚落寞。有一位某大学教授,在六十岁后,就有这样的感觉,他又不信仰任何宗教,我劝他作诗。他说不会,我说可以速成,保证一个星期以后就会作,不过是易学难精。后来果然他对作诗有了兴趣。如今已七十多岁,居然出了一本诗集,现在可够他打发余年的了。所以中国这个作诗的修养很有用。而且不会见人就发牢骚,有牢骚也发在诗上面,在白纸上写下了黑字,自己看看,就把牢骚发完了,心中还能有所得。
就像这首咏贫女的诗,表面上是描述穷人家的女儿,但实际是影射一个人学问很好,但不得志,所谓“怀才不遇”的人,就像有的公务员,学问很好,但是特考、高考都考不取,这里碰壁,那里行不通,就只有做个小公务员。而这首诗,描写一个住茅屋的贫家女,对那些高贵华丽衣服的香味,闻都没有闻过,本来想托媒人找个婆家,但自己很伤心,不愿意这样折节自荐。比喻一个有学问才具的人,不愿意托朋友为自己吹牛找工作。而在这个时代中,一般人都很现实,很低俗,绝不欣赏青松明月一样的格调。虽然时代如此,可是觉得这些人太可怜了,自己还是保持固有的俭朴纯真,并不跟着世俗走。这也就代表了作者自己。大家很现实,要人家介绍、吹嘘,或者上电视,登登报出了名就有办法,社会风气不太对,何必那样呢?这些路都不走,还是保持自己的朴素。这就可见他的修养,他也很自负,如贫家女一样,敢于夸称自己的女工,比任何人都精巧,这岂不自负自己的学问本事,比任何人都要高?可是不合时宜,苦恨自己在这样的时代里,永远不能得志,没有机会对国家社会有直接的贡献。这也是牢骚。中国的诗文,微言大义,往往就在一个字,“不把双眉斗画长”的一个“斗”字,就是点睛的。所谓斗就是和人家竞争,你打扮得这样漂亮,我就打扮得比你更漂亮,就这样出锋头,找机会。说到画眉,古人描写这一类事的诗很多,也是一些文人吃饱了饭,真的看了女人化妆等等而作的,但那些是所谓“香艳体”。像贫女这一类的诗,则不属于香艳体,而有寄托的涵意。回过来说,这个荷蒉者引用诗经“深则厉,浅则揭”这两句话来说孔子,和“画眉深浅入时无?”有异曲同工之妙。从孔子所奏的音乐当中,他听出了孔子济世救人的心太切了,一般人不能接受,时代是挽回不了的。虽说袖手旁观的话,就辜负了人生的责任,但是做起来深不得浅不得,何苦做这种徒劳无功的事?这是我和古人稍有不同的解释。其次对于“果哉!末之难矣!”我同古人的解释也有不同。也就是孔子说,结论难,人生的最后一章很难下笔。不过,对不对,我也不知道,只有各说各的吧!
子张曰:书云:“高宗谅阴,三年不言。”何谓也?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君薨,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
这是一个疑案,高宗是殷商时代非常贤明的皇帝,名武丁。“谅阴”,几千年来的解释,皇帝的父母死了,守制居丧,称作“谅阴”。不过这一点颇有怀疑,谅阴到底是不是守制中,无法彻底考证。我们现在就沿用以前的解释,认为高宗在守制中,三年当中没有说话。这是什么意思?实在有点过分得不近人情。比起宋孝宗的愚情,尤其过分。孔子说,你何必问高宗,实际上中国古代文化,以孝道立国,大家都是一样。如果皇帝死了,每个人都各守岗位。“百官总己”就是百官各守岗位,每个问题,自己都知道负责处理。有的解释,认为这句书是说把事情都交给首相处理。事实上,“总己”是每个人自己负起责任来。以现在的体制讲,就是希望每个公务员都负起责任来。很多小问题,不需要开会就可以解决,倘使怕负本分的责任,就是没有总己。“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是大家负起责任,处理事情,解决了问题,报告给首相知道,不必报告新皇,因为他这时很悲痛,没有心情问事。“不言”也很可能是三年当中,不敢讲到先王的丧事;或是指对某些事不忍再说,这种沉重的心情,大约要持续三年。
这一段只好作这样的解释。老实讲,这段书我还是有点怀疑,可是资料无法查考,我只知道“谅阴”是与丧事有关,这一段现在只好照古人的意思,暂时保留,将来再看。因为我读的书,到底有限,也许将来别的地方会发现新资料。
子曰:上好礼,则民易使也。
另一段这里的重点,我们要把握住。《春秋》责备贤者,就是要求领导的人,主管的人,以仁爱待人,能够好礼,下面容易受感化,慢慢被主管教育过来了,就容易领导。孔子这句话的精神,还是专责在上位的人,所以对于社会上有声望、政治上有地位的人,孔子要求特别严格。普通人还可以马虎,因为他是普通人,没有责任,就不必苛求了。
古人还有两句名诗说“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表面上看起来是题画的,其实这是牢骚的诗,他说若早知人是势利的,这样喜欢攀着富贵,(中国牡丹花是代表富贵的花。)对于清高的格调看不惯,那我就率性俗气一点,多用一些胭脂画富贵花好了。我们不懂诗的,只把它当文学作品看,所以有人说,写诗的是无病呻吟。实际上,许多是政治哲学、人生哲学,整个摆在诗里,我们作一辈子人,就是不知道如何能“画眉深浅入时无?”这就是人生哲学。所以中国哲学难研究,因为必须同时通文学。又知秦韬玉咏贫女诗:“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为什么今日谈这些诗与哲学关系?我们中国从前一些读书人,到了晚年退休在家,写字、作诗、填词,一天到晚忙得不得了,好像时间不够用。而现在的人,退休下来,或者是老伴不在身边了,儿女长大飞了,感到非常空虚落寞。有一位某大学教授,在六十岁后,就有这样的感觉,他又不信仰任何宗教,我劝他作诗。他说不会,我说可以速成,保证一个星期以后就会作,不过是易学难精。后来果然他对作诗有了兴趣。如今已七十多岁,居然出了一本诗集,现在可够他打发余年的了。所以中国这个作诗的修养很有用。而且不会见人就发牢骚,有牢骚也发在诗上面,在白纸上写下了黑字,自己看看,就把牢骚发完了,心中还能有所得。
就像这首咏贫女的诗,表面上是描述穷人家的女儿,但实际是影射一个人学问很好,但不得志,所谓“怀才不遇”的人,就像有的公务员,学问很好,但是特考、高考都考不取,这里碰壁,那里行不通,就只有做个小公务员。而这首诗,描写一个住茅屋的贫家女,对那些高贵华丽衣服的香味,闻都没有闻过,本来想托媒人找个婆家,但自己很伤心,不愿意这样折节自荐。比喻一个有学问才具的人,不愿意托朋友为自己吹牛找工作。而在这个时代中,一般人都很现实,很低俗,绝不欣赏青松明月一样的格调。虽然时代如此,可是觉得这些人太可怜了,自己还是保持固有的俭朴纯真,并不跟着世俗走。这也就代表了作者自己。大家很现实,要人家介绍、吹嘘,或者上电视,登登报出了名就有办法,社会风气不太对,何必那样呢?这些路都不走,还是保持自己的朴素。这就可见他的修养,他也很自负,如贫家女一样,敢于夸称自己的女工,比任何人都精巧,这岂不自负自己的学问本事,比任何人都要高?可是不合时宜,苦恨自己在这样的时代里,永远不能得志,没有机会对国家社会有直接的贡献。这也是牢骚。中国的诗文,微言大义,往往就在一个字,“不把双眉斗画长”的一个“斗”字,就是点睛的。所谓斗就是和人家竞争,你打扮得这样漂亮,我就打扮得比你更漂亮,就这样出锋头,找机会。说到画眉,古人描写这一类事的诗很多,也是一些文人吃饱了饭,真的看了女人化妆等等而作的,但那些是所谓“香艳体”。像贫女这一类的诗,则不属于香艳体,而有寄托的涵意。回过来说,这个荷蒉者引用诗经“深则厉,浅则揭”这两句话来说孔子,和“画眉深浅入时无?”有异曲同工之妙。从孔子所奏的音乐当中,他听出了孔子济世救人的心太切了,一般人不能接受,时代是挽回不了的。虽说袖手旁观的话,就辜负了人生的责任,但是做起来深不得浅不得,何苦做这种徒劳无功的事?这是我和古人稍有不同的解释。其次对于“果哉!末之难矣!”我同古人的解释也有不同。也就是孔子说,结论难,人生的最后一章很难下笔。不过,对不对,我也不知道,只有各说各的吧!
子张曰:书云:“高宗谅阴,三年不言。”何谓也?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君薨,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
这是一个疑案,高宗是殷商时代非常贤明的皇帝,名武丁。“谅阴”,几千年来的解释,皇帝的父母死了,守制居丧,称作“谅阴”。不过这一点颇有怀疑,谅阴到底是不是守制中,无法彻底考证。我们现在就沿用以前的解释,认为高宗在守制中,三年当中没有说话。这是什么意思?实在有点过分得不近人情。比起宋孝宗的愚情,尤其过分。孔子说,你何必问高宗,实际上中国古代文化,以孝道立国,大家都是一样。如果皇帝死了,每个人都各守岗位。“百官总己”就是百官各守岗位,每个问题,自己都知道负责处理。有的解释,认为这句书是说把事情都交给首相处理。事实上,“总己”是每个人自己负起责任来。以现在的体制讲,就是希望每个公务员都负起责任来。很多小问题,不需要开会就可以解决,倘使怕负本分的责任,就是没有总己。“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是大家负起责任,处理事情,解决了问题,报告给首相知道,不必报告新皇,因为他这时很悲痛,没有心情问事。“不言”也很可能是三年当中,不敢讲到先王的丧事;或是指对某些事不忍再说,这种沉重的心情,大约要持续三年。
这一段只好作这样的解释。老实讲,这段书我还是有点怀疑,可是资料无法查考,我只知道“谅阴”是与丧事有关,这一段现在只好照古人的意思,暂时保留,将来再看。因为我读的书,到底有限,也许将来别的地方会发现新资料。
子曰:上好礼,则民易使也。
另一段这里的重点,我们要把握住。《春秋》责备贤者,就是要求领导的人,主管的人,以仁爱待人,能够好礼,下面容易受感化,慢慢被主管教育过来了,就容易领导。孔子这句话的精神,还是专责在上位的人,所以对于社会上有声望、政治上有地位的人,孔子要求特别严格。普通人还可以马虎,因为他是普通人,没有责任,就不必苛求了。
上一篇:圣人头痛的事
下一篇:收场不易
不合时宜相关文章
- 《急功近利之徒》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宪问 - - 下面是结论了。阙党童子将命。或问之曰:益者与?子曰:吾见其居于位也......
- 《圣人头痛的事》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宪问 - - 下面子路问君子了。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
- 《不合时宜》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宪问 - - 我们就是不引用上古的《诗经》,引用唐代朱庆余的名诗:“洞房......
- 《收场不易》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宪问 - - 子击磬于卫。有荷篑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
- 《大隐市朝》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宪问 - -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 《入山未必心安》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宪问 - - 一些人说孔子思想与隐士相对,其实一点都不相反,甚至孔子也有避世隐......
- 《存心自有天知》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宪问 - -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
- 《报怨与报德》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宪问 - -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最近日本《产经......
- 《夫子何为者》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宪问 - - 现在开始,是另一个高潮。微生亩谓孔子曰:丘,何为是栖栖者与?无乃为佞......
- 《待人接物》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宪问 - - 这里是孔子所说,为人处世,交友之间的一个信条:子曰:不逆诈、不亿、不......
- 《智、仁、勇》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宪问 - -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很多话都是意义相同的。不过这个地方,孔......
- 《思无邪》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宪问 - - 接下来是以曾子的话作补充。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这句话也可以......
- 《宿将还山不论兵》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宪问 - - 因此引出孔子平日的理论,说明这个道理: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是......
- 《称职的使者》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宪问 - - 下面讲到学问的外用:蘧伯玉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
- 《为谁读书》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宪问 - -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这两句话我们有几方面值得注意。......
- 《风云际会》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宪问 - - 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这里的“事”字是动词......
- 《为正义而言》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宪问 - -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
- 《人尽其才》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宪问 - - 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丧?孔子曰:仲叔圉治宾客,祝......
- 《死生亦大矣》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宪问 - - 讨论到这里,子贡就起来辩论了。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
- 《管鲍之交难》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宪问 - - 因为孔子讲到对晋文公和齐桓公的比较,而且加以评论,子路就来插话。......
- 《挟兵自重》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宪问 - - 子曰: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臧武仲是鲁国的大......
- 《疑假疑真》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宪问 - -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告者......
- 《全才——智、清、勇、艺、礼》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宪问 - - 下面讲到怎样才算是人才与全才。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
- 《识人难识己更难》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宪问 - - 关于“老”,过去的官名有“三老”,也有&ldquo......
- 《不学谓之贫》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宪问 - - 现在开始讨论的,可以说是中国旧文化中所讲的“知人论世&rdqu......
- 《为政难作人更难》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宪问 - - 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问子西,曰:彼哉!彼哉!问管仲。曰:人也,夺伯氏骈......
- 《爱里生害》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宪问 - -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这句话有关于教育,也有关于个人修养......
- 《度德不量力》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宪问 - - 下面讲到有德有言,有仁有勇的具体事实。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
- 《狼虎丛中安身》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宪问 - -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这个“危”字就是......
- 《草泽中自有经纶》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宪问 - - 原宪还问第二个问题,这个问题显示出,原宪之所以为原宪。后来退隐在......
- 《隐痛诗人——吴梅村》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宪问 - - 又如明末清初的名诗人吴梅村,他的诗的确好。他本来坚持不肯投降,清......
- 《名利浓于酒》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宪问 - - 现在我们先简介了原宪,这里记载的是: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
- 《侠隐中人——原宪》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宪问 - - 现在讲《宪问第十四》篇。这一篇是上论《里仁》篇的发挥与引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