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别裁
无所适从的礼俗
下面讲做学问的态度。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为什么讲学问讲到礼?这个礼,刚才提到了《礼记》。讲到礼,感慨良深!我们知道,中国人都自称“礼义之邦”,现在很成问题。几十年前,遇到人打恭,后来慢慢改成鞠躬,后来再加上一点军事化的,将手举起掌近于眉,十五度的半鞠躬,以后改成两方面握手,又变成现在的点一个头,后来又变成翘一个下巴。现在我们中国人,见面施礼的动作,不知道是哪一套了。所以说,讲到文化,感慨良深。
文化表现在形态上,常有四样大类:“衣、冠、文、物”。我们在日本都还看得到,日本人平常也穿西装,但是遇到皇室的重大典礼,还是穿自己制定的民族礼服。过去执政党在抗战以前,拟过一个关于“衣、冠、文、物”的文件草案,对国民的衣服,都有了规定,后来因抗战军兴,没有实行。
现在我们在礼仪方面,看见了人,刚说的五套礼貌都要来的,再加上在飞机场,还有抱一下,贴个脸的,真可谓集古今中外之大成。又看结婚礼仪,过去拜天地,拜父母,后来改成文明结婚,新娘穿白衣服,这是我们过去的孝服;还有男傧相,拉纱的花童,这叫“文明结婚”。再下来,法律问题,写一张婚约,盖两个章,还加上证人,大有为离婚作准备的味道,现在更简单了,跟外国人结婚的,外国人穿上那种日本式的木拖板,就去结婚了。到法院公证处看看,什么怪样子的都有。
丧事上更看出来了,军乐队、西乐队、锣鼓队、笙箫队、和尚、道士,集古今中外之大成,出殡行列,什么都有,不伦不类。所以讲这个礼仪,我们大家要注意,为自己的国家建立文化,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我们大家要起来做具体的研究。
此外,《论语》上的“礼”是社会秩序的礼,个人的礼。曾有一个学生给我的信上称“南老师”,我对他说,不知道你究竟写信给谁,因为我的孩子也在教书,也是“南老师”,你既不照中国礼法称名,也可照西洋规矩称“亲爱的某某”,只来一个“南老师”,“南”是姓氏,是通称;名是特称。在我们中国的礼貌,有事写信用通称,呼姓是不礼貌的。更滑稽的是他自称“愚生某某”。这个“愚”,本来是平辈稍长或长辈自成的谦词,“愚兄”、“愚叔”、“愚舅”等等。而他来个“愚生”,就不知道到底谁是谁的学生了。这是一般人看不起中国文化,不加以注意,所发生的许多问题之一。信不会写,礼貌不懂,不知道进退应对,不晓得席位尊卑。现代坐沙发,坐汽车,西方物质文明产品的使用,西方人也还是有西方人的礼貌、西方人的规矩,尤其学外交的人不能不懂。而现在年轻人常弄错,所以我们自称“文章华国,诗礼传家。”反省起来,是很难过的,非常沉痛的;为了国家民族,这些地方是要注意的。
再讲到有子的话“礼之用,和为贵。”这等于礼的哲学。礼是干什么的?是中和作用,说大一点就是和平。这也就是礼的思想。人与人之间会有偏差的,事与事之间彼此有矛盾;中和这个矛盾,调整这个偏差,就靠礼。那么法律也就是礼的作用,法律的原则之下,理国乃至办事的细则,就是礼的作用。假如没有礼,社会就没有秩序,这怎么行?所以人与人之间要礼,事与事之间要礼,而礼的作用,“和为贵”,就是调整均衡。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中国文化中称先王,不是指哪一个皇帝是先王,“先王”这两个字,就是我们现在讲的“传统文化”、“中国文化”的意思。所谓“王者望也”、“王者用也”这些注解以外,我们了解“先王”两字的精神,就代表列祖列宗。所以中国文化的先王之道“斯为美矣”,最了不起的,我们人文文化的建立比世界上任何民族、任何国家都更早。“小大由之”,无论大事小事,都要由礼的精神来处理,失去了礼的精神就不行,一定出毛病。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这是讲相当矛盾的道理。我们经常看到“矫枉过正”四个字,“枉”是歪了,看见事物歪了,必须要矫正它;矫正得过分了,又是歪了。换句话说,不是向这边歪,就是向那边歪。总之“过正”就是歪。礼也是这样,要中和,过分的调节也不好。一个青年一点不懂礼貌固然不对,但他一天到晚都讲礼貌,太多礼了,人家就要误会他拍马屁,所以“知和而和”,对一件事,了解了它的中和之道,而去中和、去调整它。但过分的调整就错了,“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所以礼义的基本精神,是调节一件事物,中和一件事物,但是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又要重新把它调整。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为什么讲学问讲到礼?这个礼,刚才提到了《礼记》。讲到礼,感慨良深!我们知道,中国人都自称“礼义之邦”,现在很成问题。几十年前,遇到人打恭,后来慢慢改成鞠躬,后来再加上一点军事化的,将手举起掌近于眉,十五度的半鞠躬,以后改成两方面握手,又变成现在的点一个头,后来又变成翘一个下巴。现在我们中国人,见面施礼的动作,不知道是哪一套了。所以说,讲到文化,感慨良深。
文化表现在形态上,常有四样大类:“衣、冠、文、物”。我们在日本都还看得到,日本人平常也穿西装,但是遇到皇室的重大典礼,还是穿自己制定的民族礼服。过去执政党在抗战以前,拟过一个关于“衣、冠、文、物”的文件草案,对国民的衣服,都有了规定,后来因抗战军兴,没有实行。
现在我们在礼仪方面,看见了人,刚说的五套礼貌都要来的,再加上在飞机场,还有抱一下,贴个脸的,真可谓集古今中外之大成。又看结婚礼仪,过去拜天地,拜父母,后来改成文明结婚,新娘穿白衣服,这是我们过去的孝服;还有男傧相,拉纱的花童,这叫“文明结婚”。再下来,法律问题,写一张婚约,盖两个章,还加上证人,大有为离婚作准备的味道,现在更简单了,跟外国人结婚的,外国人穿上那种日本式的木拖板,就去结婚了。到法院公证处看看,什么怪样子的都有。
丧事上更看出来了,军乐队、西乐队、锣鼓队、笙箫队、和尚、道士,集古今中外之大成,出殡行列,什么都有,不伦不类。所以讲这个礼仪,我们大家要注意,为自己的国家建立文化,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我们大家要起来做具体的研究。
此外,《论语》上的“礼”是社会秩序的礼,个人的礼。曾有一个学生给我的信上称“南老师”,我对他说,不知道你究竟写信给谁,因为我的孩子也在教书,也是“南老师”,你既不照中国礼法称名,也可照西洋规矩称“亲爱的某某”,只来一个“南老师”,“南”是姓氏,是通称;名是特称。在我们中国的礼貌,有事写信用通称,呼姓是不礼貌的。更滑稽的是他自称“愚生某某”。这个“愚”,本来是平辈稍长或长辈自成的谦词,“愚兄”、“愚叔”、“愚舅”等等。而他来个“愚生”,就不知道到底谁是谁的学生了。这是一般人看不起中国文化,不加以注意,所发生的许多问题之一。信不会写,礼貌不懂,不知道进退应对,不晓得席位尊卑。现代坐沙发,坐汽车,西方物质文明产品的使用,西方人也还是有西方人的礼貌、西方人的规矩,尤其学外交的人不能不懂。而现在年轻人常弄错,所以我们自称“文章华国,诗礼传家。”反省起来,是很难过的,非常沉痛的;为了国家民族,这些地方是要注意的。
再讲到有子的话“礼之用,和为贵。”这等于礼的哲学。礼是干什么的?是中和作用,说大一点就是和平。这也就是礼的思想。人与人之间会有偏差的,事与事之间彼此有矛盾;中和这个矛盾,调整这个偏差,就靠礼。那么法律也就是礼的作用,法律的原则之下,理国乃至办事的细则,就是礼的作用。假如没有礼,社会就没有秩序,这怎么行?所以人与人之间要礼,事与事之间要礼,而礼的作用,“和为贵”,就是调整均衡。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中国文化中称先王,不是指哪一个皇帝是先王,“先王”这两个字,就是我们现在讲的“传统文化”、“中国文化”的意思。所谓“王者望也”、“王者用也”这些注解以外,我们了解“先王”两字的精神,就代表列祖列宗。所以中国文化的先王之道“斯为美矣”,最了不起的,我们人文文化的建立比世界上任何民族、任何国家都更早。“小大由之”,无论大事小事,都要由礼的精神来处理,失去了礼的精神就不行,一定出毛病。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这是讲相当矛盾的道理。我们经常看到“矫枉过正”四个字,“枉”是歪了,看见事物歪了,必须要矫正它;矫正得过分了,又是歪了。换句话说,不是向这边歪,就是向那边歪。总之“过正”就是歪。礼也是这样,要中和,过分的调节也不好。一个青年一点不懂礼貌固然不对,但他一天到晚都讲礼貌,太多礼了,人家就要误会他拍马屁,所以“知和而和”,对一件事,了解了它的中和之道,而去中和、去调整它。但过分的调整就错了,“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所以礼义的基本精神,是调节一件事物,中和一件事物,但是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又要重新把它调整。
上一篇:上帝的外婆是谁
下一篇:老鼠生儿的孝道
无所适从的礼俗相关文章
- 《诗的人生》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学而 - - 不过这句话研究起来有一个问题,是诗的问题。我们知道中国文化,在文......
- 《多才多艺的子贡》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学而 - - 接下来讲子贡。我们特别留心这个人,上面也曾提到过,子贡在孔门弟子......
- 《《三国演义》的幕后功劳》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学而 - -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l......
- 《上帝的外婆是谁》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学而 - - 要研究中国文化,孔子所编的《礼记》是不能不看的。它是我国传统文......
- 《无所适从的礼俗》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学而 - - 下面讲做学问的态度。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 《老鼠生儿的孝道》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学而 - -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讲到这里,我......
- 《善知识与恶知识》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学而 - - 下面还有:“故《诗》之失,愚。”老是去搞文学的人,变成读......
- 《五字串通五经》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学而 - - 讲到温、良、恭、俭、让这五个字,就又牵涉到中国文化的全体根源。......
- 《孔子的素描》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学而 - - 讲到这个地方,一直太严肃了,所以下面来个滑稽的事情。在这里,也可窥......
- 《种瓜者》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学而 - - 下面一节,等于一个结论: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古人对于这一句......
- 《没有朋友的上帝》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学而 - - 下面讲到学问态度,那就更妙了。引用了孔子的话: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
- 《饮食男女》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学而 - -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
- 《吕端大事不糊涂》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学而 - - 现在,孔子告诉我们说,这个学生“入则孝”,在家里是个孝子......
- 《可爱的小学生》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学而 - - 以上讲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 《三面镜子》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学而 - - 下面讲要怎样作学问: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
- 《花言巧语》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学而 - - 有子的话讲完了,接下来就是: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什么是“巧......
- 《谁能忘情》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学而 - - 中国文化中的“感情力量”是巨大的,尤其是宗族的力量最......
- 《秃头的十字架》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学而 - - 西方人常自称为十字架的文化——爱下一代。大家知道,美......
- 《孝道是这样一个东西》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学而 - - 且看世界上的生物——人也是生物,中国道家过去叫人为&l......
- 《爱与罪》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学而 - - 接下来是有子的话: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
- 《谁来了解你》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学而 - - 第三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就是说做学问的人,乃......
- 《寂寞的享受》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学而 - - 第二点接着下来,是说做学问的人要准备一件事,就我个人研究,有个体会......
- 《真人和假人》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学而 - - 讲到作人,我们就想到庄子也提到过这件事,《庄子》这本书把有道的人......
- 《学而有何乐》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学而 - - 现在这篇《学而》,包括了孔门当年教学的目的、态度、宗旨、方法等......
- 《再论《论语》》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学而 - - 《论语》,凡是中国人,从小都念过,现在大家手里拿的这一本书,是有问题......
- 《冤枉的一打》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学而 - - 讲坏的一方面,孔家店为什么会被人打倒?“五四运动”当年......
- 《三家店卖的是什么》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学而 - - 唐宋以后的中国文化,要讲儒、释、道三家,也就变成三个大店。佛学像......
- 《被忽视的道家》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学而 - - 后来,在一些地方讲解《论语》,我就提起一个问题了。就是我们自&ldq......
- 《四书五经的假面目》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学而 - - 讲到四书也是一样,我们在这里讲推行复兴文化运动,而在外面,尤其是新......
- 《语文的变与不变》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学而 - - 但是有一点要注意,我们看世界的文字,不管英文、德文、法文,虽然现在......
- 《三言四语》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学而 - - 现在各大专学校的学生,有一个新称号——“三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