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别裁
三面镜子
下面讲要怎样作学问: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为孔子的学生,名参,少孔子四十六岁。由这一点我们看到,孔子回到鲁国讲学传道的时候,都是培养年轻的一代,同我们的心情一样,怕自己死了以后,这个命脉,这个根本失传了。和我们现在一样,对于年轻学生,拼命讲给他们听,好办一个交代。
曾子在当时孔子的学生中比较鲁,鲁就是拙一点,其实并不是笨,只是人比较老实,不太说话,后来谪传孔门道统。他著《大学》,孔子的孙子子思著《中庸》,也是跟他学的,所以现在一般人拿《大学》、《中庸》,代表了孔子思想,我们千万不要这样跟着搞错了。《大学》是曾子作的,原来是《礼记》里的一篇,后来到唐宋的时候,才把它拉出来,变成了四书之一。所以把《大学》、《中庸》思想,就认为是孔子的思想,是不大妥当的,这仅是孔子思想的演变。孟子是子思的学生,孔子三传的弟子,这时已经到了战国时代。孟子的思想又与孔子的思想有些出入,孔子温文儒雅、修养极高;孟老夫子,有时好像卷起袖子伸出拳头,有点侠气,也有一谈就使气的味道,和他们所处的时代有关。这也代表了时代和文化思想的演变。
曾子说,我这个人做学问很简单,每天只用三件事情考察自己。要注意的,他做的是什么学问?“为人谋而不忠乎”替人家做事,是不是忠实?什么是“忠”,古代与后世解释的“忠”稍有不同,古代所谓的“忠”是指对事对人无不尽心的态度——对任何一件事要尽心地做,这叫做“忠”。这个忠字在文字上看,是心在中间,有定见不转移。“为人谋而不忠乎”是我答应的事如果忘了,就是不忠,对人也不好,误了人家的事。“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与朋友交是不是言而有信?讲了话都兑现?都做得到?第三点是老师教我如何去作人做事,我真正去实践了没有?曾子说,我只有这三点。我们表面上看这三句话,官样文章很简单,如果每一个人拿了这三点来做,我认为一辈子都没有做到,不过有时候振作一点而已。
曾子这几句话,为什么要摆在这里?严格地说,这些学问不是文学,要以作人做事体会出来,才知道它难,这就是学问。
这个学问讲到这里,都是个人的修养。但是学问只讲个人修养是不是可以?不是的,扩而充之就是社会问题、政治问题。所以上面是讲学问的内涵,下面就讲学问的外用了。引用孔子的话: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这“道”是领导的“导”,换句话就是孔子也教我们领导之德、领导的修养,以领导千乘之国。
讲到“国”字,研究中国文化便要注意,看到秦汉以前古书里的“国”字,很多学者都容易产生很大的误解。比如老子曾说“小国寡民”,讲老子的思想,就讲小国的政治,在民国初年,又有人把无政府主义与老子思想拉在一起。要知道秦汉以上,到汉代初期的“国”字,不是现在的国家观念,那个时期的“国”字、“邦”字都是地方政治单位的名称。所谓“诸侯就国”,就是中央政府下一个命令,要这些地方官(诸侯)各自回自己的岗位(封地)去。那时地方单位有千乘之国,百乘之国。“千乘之国”用现在的观念比方总是不伦不类,还是不作比方的好。“乘”,古代以战车、壮丁、田赋等合在一起计算的。汉、唐以来有很多考证注解,不必多说。换句话说,领导一个大国家,或者领导一个单位,乃至领导地方的政治,要“敬事而信”,这是很难的。“敬事”,对一件事认真做为“敬事”,一项职务宁可不接受,既接受了就要认真去做,现在就有许多地方许多人不敬其事的。至于“而信”是使下面的人绝对信服。争取下面的“信”,如何得到“信”,就要敬其事,说了的话一定要兑现。如好的将领,身先士卒就是敬事,那么谁也会受感动而信赖他。所以要“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节用指经济政策的措施,对经济要能够节省,是经济原则。节用是为什么呢?不是为我,而是为“爱人”。
第三点“使民以时”,用人时应该把握时间。这个“时”很重要。在军事思想方面来讲,包括很大,所以孙子兵法讲时讲势,也有用势之道。对人在道德上要知道“时”,比如部下生重病,你不去慰问,反责备他不来上班,这就是不“爱人”,“使民不以时”了。所以“使民以时”是用人要在时间上恰到好处。这样部属都听你指挥,乃至全国老百姓自然跟你走。这是道德的修养,也就是学问。
这些话不但是孔子教育门人做学问的道理,同时也是孔子当时针对社会人情的弊病而指点的。我们只要研究春秋战国时代的史料,为什么那个时代是那么的紊乱,便可了然于心了!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为孔子的学生,名参,少孔子四十六岁。由这一点我们看到,孔子回到鲁国讲学传道的时候,都是培养年轻的一代,同我们的心情一样,怕自己死了以后,这个命脉,这个根本失传了。和我们现在一样,对于年轻学生,拼命讲给他们听,好办一个交代。
曾子在当时孔子的学生中比较鲁,鲁就是拙一点,其实并不是笨,只是人比较老实,不太说话,后来谪传孔门道统。他著《大学》,孔子的孙子子思著《中庸》,也是跟他学的,所以现在一般人拿《大学》、《中庸》,代表了孔子思想,我们千万不要这样跟着搞错了。《大学》是曾子作的,原来是《礼记》里的一篇,后来到唐宋的时候,才把它拉出来,变成了四书之一。所以把《大学》、《中庸》思想,就认为是孔子的思想,是不大妥当的,这仅是孔子思想的演变。孟子是子思的学生,孔子三传的弟子,这时已经到了战国时代。孟子的思想又与孔子的思想有些出入,孔子温文儒雅、修养极高;孟老夫子,有时好像卷起袖子伸出拳头,有点侠气,也有一谈就使气的味道,和他们所处的时代有关。这也代表了时代和文化思想的演变。
曾子说,我这个人做学问很简单,每天只用三件事情考察自己。要注意的,他做的是什么学问?“为人谋而不忠乎”替人家做事,是不是忠实?什么是“忠”,古代与后世解释的“忠”稍有不同,古代所谓的“忠”是指对事对人无不尽心的态度——对任何一件事要尽心地做,这叫做“忠”。这个忠字在文字上看,是心在中间,有定见不转移。“为人谋而不忠乎”是我答应的事如果忘了,就是不忠,对人也不好,误了人家的事。“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与朋友交是不是言而有信?讲了话都兑现?都做得到?第三点是老师教我如何去作人做事,我真正去实践了没有?曾子说,我只有这三点。我们表面上看这三句话,官样文章很简单,如果每一个人拿了这三点来做,我认为一辈子都没有做到,不过有时候振作一点而已。
曾子这几句话,为什么要摆在这里?严格地说,这些学问不是文学,要以作人做事体会出来,才知道它难,这就是学问。
这个学问讲到这里,都是个人的修养。但是学问只讲个人修养是不是可以?不是的,扩而充之就是社会问题、政治问题。所以上面是讲学问的内涵,下面就讲学问的外用了。引用孔子的话: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这“道”是领导的“导”,换句话就是孔子也教我们领导之德、领导的修养,以领导千乘之国。
讲到“国”字,研究中国文化便要注意,看到秦汉以前古书里的“国”字,很多学者都容易产生很大的误解。比如老子曾说“小国寡民”,讲老子的思想,就讲小国的政治,在民国初年,又有人把无政府主义与老子思想拉在一起。要知道秦汉以上,到汉代初期的“国”字,不是现在的国家观念,那个时期的“国”字、“邦”字都是地方政治单位的名称。所谓“诸侯就国”,就是中央政府下一个命令,要这些地方官(诸侯)各自回自己的岗位(封地)去。那时地方单位有千乘之国,百乘之国。“千乘之国”用现在的观念比方总是不伦不类,还是不作比方的好。“乘”,古代以战车、壮丁、田赋等合在一起计算的。汉、唐以来有很多考证注解,不必多说。换句话说,领导一个大国家,或者领导一个单位,乃至领导地方的政治,要“敬事而信”,这是很难的。“敬事”,对一件事认真做为“敬事”,一项职务宁可不接受,既接受了就要认真去做,现在就有许多地方许多人不敬其事的。至于“而信”是使下面的人绝对信服。争取下面的“信”,如何得到“信”,就要敬其事,说了的话一定要兑现。如好的将领,身先士卒就是敬事,那么谁也会受感动而信赖他。所以要“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节用指经济政策的措施,对经济要能够节省,是经济原则。节用是为什么呢?不是为我,而是为“爱人”。
第三点“使民以时”,用人时应该把握时间。这个“时”很重要。在军事思想方面来讲,包括很大,所以孙子兵法讲时讲势,也有用势之道。对人在道德上要知道“时”,比如部下生重病,你不去慰问,反责备他不来上班,这就是不“爱人”,“使民不以时”了。所以“使民以时”是用人要在时间上恰到好处。这样部属都听你指挥,乃至全国老百姓自然跟你走。这是道德的修养,也就是学问。
这些话不但是孔子教育门人做学问的道理,同时也是孔子当时针对社会人情的弊病而指点的。我们只要研究春秋战国时代的史料,为什么那个时代是那么的紊乱,便可了然于心了!
上一篇:可爱的小学生
下一篇:花言巧语
三面镜子相关文章
- 《诗的人生》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学而 - - 不过这句话研究起来有一个问题,是诗的问题。我们知道中国文化,在文......
- 《多才多艺的子贡》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学而 - - 接下来讲子贡。我们特别留心这个人,上面也曾提到过,子贡在孔门弟子......
- 《《三国演义》的幕后功劳》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学而 - -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l......
- 《上帝的外婆是谁》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学而 - - 要研究中国文化,孔子所编的《礼记》是不能不看的。它是我国传统文......
- 《无所适从的礼俗》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学而 - - 下面讲做学问的态度。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 《老鼠生儿的孝道》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学而 - -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讲到这里,我......
- 《善知识与恶知识》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学而 - - 下面还有:“故《诗》之失,愚。”老是去搞文学的人,变成读......
- 《五字串通五经》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学而 - - 讲到温、良、恭、俭、让这五个字,就又牵涉到中国文化的全体根源。......
- 《孔子的素描》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学而 - - 讲到这个地方,一直太严肃了,所以下面来个滑稽的事情。在这里,也可窥......
- 《种瓜者》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学而 - - 下面一节,等于一个结论: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古人对于这一句......
- 《没有朋友的上帝》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学而 - - 下面讲到学问态度,那就更妙了。引用了孔子的话: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
- 《饮食男女》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学而 - -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
- 《吕端大事不糊涂》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学而 - - 现在,孔子告诉我们说,这个学生“入则孝”,在家里是个孝子......
- 《可爱的小学生》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学而 - - 以上讲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 《三面镜子》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学而 - - 下面讲要怎样作学问: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
- 《花言巧语》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学而 - - 有子的话讲完了,接下来就是: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什么是“巧......
- 《谁能忘情》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学而 - - 中国文化中的“感情力量”是巨大的,尤其是宗族的力量最......
- 《秃头的十字架》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学而 - - 西方人常自称为十字架的文化——爱下一代。大家知道,美......
- 《孝道是这样一个东西》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学而 - - 且看世界上的生物——人也是生物,中国道家过去叫人为&l......
- 《爱与罪》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学而 - - 接下来是有子的话: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
- 《谁来了解你》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学而 - - 第三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就是说做学问的人,乃......
- 《寂寞的享受》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学而 - - 第二点接着下来,是说做学问的人要准备一件事,就我个人研究,有个体会......
- 《真人和假人》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学而 - - 讲到作人,我们就想到庄子也提到过这件事,《庄子》这本书把有道的人......
- 《学而有何乐》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学而 - - 现在这篇《学而》,包括了孔门当年教学的目的、态度、宗旨、方法等......
- 《再论《论语》》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学而 - - 《论语》,凡是中国人,从小都念过,现在大家手里拿的这一本书,是有问题......
- 《冤枉的一打》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学而 - - 讲坏的一方面,孔家店为什么会被人打倒?“五四运动”当年......
- 《三家店卖的是什么》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学而 - - 唐宋以后的中国文化,要讲儒、释、道三家,也就变成三个大店。佛学像......
- 《被忽视的道家》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学而 - - 后来,在一些地方讲解《论语》,我就提起一个问题了。就是我们自&ldq......
- 《四书五经的假面目》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学而 - - 讲到四书也是一样,我们在这里讲推行复兴文化运动,而在外面,尤其是新......
- 《语文的变与不变》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学而 - - 但是有一点要注意,我们看世界的文字,不管英文、德文、法文,虽然现在......
- 《三言四语》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学而 - - 现在各大专学校的学生,有一个新称号——“三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