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杨少尹序评解
妙在一起引事来陪,以下同不同,两两相形,不惟文有律,亦且有情。至相形处,妙不说煞,全从“遇病不能出”句生来。古人行文,纯用虚托,不肯用一实写,乃自占地步,不滥夸人处,不徒善作波澜已也。《辑注》评:突引二疏作陪,又将自己病不能送,偷插一笔,顿觉溪山重叠,烟雨迷离。末段偏从杨君归乡,追思童时事,并把没后可祭,就乡人心中写出,纯是空中楼阁,宛如逼真情景。文章巧妙,莫逾此法,昌黎尤长,所以冠乎八家。时文则金正希多有。学者即此四首,可悟一切矣。
项羽初得关中,即思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而卒至垓下之败。高祖以一泗上亭长,贵为天子,及还过沛,而乃悲歌慷慨,泣数行下,汉祚卒于此基焉。夫同一不去其乡之感,而成败悬绝若是者,何哉?盖一出于意气,一发于性天。古今人同不同,概可知也。杨子始冠举于乡,七十而致仕,五十年间羁旅功名,应不乏故乡游子之感。一旦乞骸归里,在庸夫俗子之耳目,方且奔走骇汗,以艳称其衣锦之荣。而不知故乡为先人庐墓之区,非富贵所可夸耀,必其生平行诣可以法乡里而示来兹,没而祭于社,而后不愧为古所称乡先生者矣。文公以二疏拟杨子,吾知当日乐为之序者,必不在意气而在性天。但不知杨子归里后,指其树,思其人,抚夙昔钓游之地,亦尝召父老子弟纵酒,如高祖之悲歌慷慨否也。
送杨少尹序:https://www.gushicidaquan.com/wenyanwen/252.html
韩愈: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193.html
《送石处士序》作于公元810年(唐元和五年)六月。作者韩愈。石处士名洪,有才德而不做官。文章的结构仅为两段:上段写乌公与从事讨论求贤之事,透出石处士其人。下段写处士的应聘与众人的饯行。重点在一个“义”字上。
《送石处士序》作于公元810年(元和五年)六月间。元和四年,河北恒州成德军节度使王士真死,王承宗统率军队不服从朝廷诏命。唐宪宗命令吐突承璀率兵讨伐。乌重胤于元和年四月就任河阳军节度使,其地处转运要道,责任重大。乌上任不久即访问贤人,渴望共济国事。石处士姓石名洪,字睿川,洛阳人,辞去黄州录事参军后,退居洛阳,十年不曾外出做官,石洪德商望重,颇具才略,而古代称有才德而不做官的知识分子为处士。当乌氏以国之大事相邀,石洪便欣然出山就任其幕府参。东都人士作诗饯别,并请韩愈写序以赠之。序中期望乌氏与石洪以道义为依并极两人合作成功,兼寓箴规之意,具有丰富的现实与理想意义。
作者韩愈资料
古诗《送杨少尹序》的名句翻译赏析
- 古之所谓乡先生没而可祭于社者,其在斯人欤?其在斯人欤 - - 韩愈 - - 《》
- 某树,吾先人之所种也;某水、某丘,吾童子时所钓游也 - - 韩愈 - - 《》
- 中世士大夫,以官为家,罢则无所于归 - - 韩愈 - - 《》
- 又不知当时二疏之去,有是事否。古今人同不同,未可知也 - - 韩愈 - - 《》
- 又为歌诗以劝之,京师之长于诗者,亦属而和之 - - 韩愈 - - 《》
- 然吾闻杨侯之去,相有爱而惜之者,白以为其都少尹,不绝其禄 - - 韩愈 - - 《》
- 见今世无工画者,而画与不画,固不论也 - - 韩愈 - - 《》
- 世常说古今人不相及,今杨与二疏,其意岂异也 - - 韩愈 - - 《》
- 而太史氏又能张大其事为传,继二疏踪迹否,不落莫否 - - 韩愈 - - 《》
- 国子司业杨君巨源,方以能诗训后进,一旦以年满七十,亦白相去,归其乡 - - 韩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