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诗人 > 李觏的诗 > >创作背景的意思

袁州州学记创作背景

朝代:宋代 作者:李觏 出自: 更新时间:2017-06-16

《袁州州学记》是宋人李觏(gòu)的名作,文章记叙了宋仁宗时,任袁州知州的祖无择看到学宫破损的现状,决定兴建新学宫的过程。学宫落成之刻举行的“释菜”祭孔仪式上,在宜春讲学的李觏大为感慨,遂发表了此篇文章,感慨申论。

宋仁宗三十二年,祖无择任袁州知州,看到当地学宫破败、孔庙狭小,于是修建新学宫并祭礼。李觏听说此事后写了这篇文章,记叙了袁州州学创办的经过,从而批评了办学不力的地方官,指出了办学的重大意义。他认为,秦始皇抛弃了儒家的仁义道德导致秦朝的很快灭亡,而汉武帝和光武帝则遵循圣人的学说统治天下,并勉励袁州的读书人努力学习圣贤的礼节,不要只想着谋求功名富贵。

袁州州学记:https://www.gushicidaquan.com/wenyanwen/275.html

李觏: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614.html

注释

①皇帝:这里指宋仁宗。

②祗(zhǐ):恭敬。

③范阳:古郡名,在今河北涿县一带。祖君无泽:祖无泽,字泽之,北宋上蔡(今河南上蔡县)人,历官直集贤院。袁州:治所在今江西宜春县。

④通判:官名,地位略次于州府长官。陈君优(yōu):陈优,字复之,北宋长乐(今福建长乐县)人,进士。

⑤黝(yǒu):淡黑色。垩(è):白色土。

⑥舍菜:也作“舍采”,古代入学开始时举行的一种仪式。即向孔子牌位献上芹藻一类菜蔬。舍,放下。

⑦盱(xū)江:水名,一称抚河,又称建昌江,在今江西东部,谂(shěn):规劝,告诉;勉励。

⑧草茅:指在野的人。

⑨谭:同“谈”。二三子:即“二三君子”的略称,大家,诸君。[1]

白话翻译

仁宗皇帝廿三年,下诏命令各州县设立学馆。那时的州县长官,有的贤明,有的愚昧。奉行诏令时,有的尽心竭力,恭敬地仰承皇帝旨意;有的装装门面,充当官、师,胡乱写一道奉诏文书了事。以致有些地方,一连几座城邑,听不到朗朗的读书声。上面倡导而地方不响应,使得教学受阻,不能推行。

仁宗皇帝三十二年,范阳人祖无择任袁州知州。初来时,就召见一班儒生,了解到学馆残缺破败的情况。他很担心人材流失,儒学的教化作用逐渐削弱,不能合乎皇上旨意。颍川人陈侁通判,听了很以为然,意见与祖无择完全一致。他们一同察看了旧有的夫子庙,觉得太狭窄,不适宜改建为学馆,于是决定在城的东北角上建造新学馆。那儿土地干燥坚硬,那儿地势朝南,那儿建筑材料非常优良。学馆的陶瓦、墙壁、大门、房廊,有深灰、雪白、朱红、漆黑诸色,完全合乎法度。所以学生、老师都有安身之所,厨房、粮仓都有安排之处。各种器物准备齐全,大家齐心协力建造,工匠技艺高超,官吏勤快不怠,没日没夜努力从事,过了一年,就将学馆建成。

在即将开学之时,旴江人李觏对众人勉励说:“那虞、夏、商、周四代办学之事,我们只需考察一下经书就可以知道。那秦始皇凭藉崤山以西之地,与六国大战,想万世称帝,被刘邦率军振臂一呼,却连关门也守不住。武官战将,争相投降惟恐落后,这是为什么呢?那是因为秦国废弃了诗书教化之道,使众人见利忘义的缘故。汉武帝即位于民富国强之际,光武帝出身于行伍之间,都能极力推行儒学,所以民风淳厚极了,一直影响到汉灵帝、汉献帝的时代。当时,那些在野之人而敢直言的,即使有杀身之祸也不反悔自己的忠直;那些功劳大得连皇帝也感到威摄的大臣,一听到天子的命令就放下了武器。各路诸侯虎视眈眈,却都不敢称帝,这种局面尚且维持了数十年。儒家的教化之道竟能这样地维系人心。如今躬逢圣明天子,你们袁州人又遇到了贤明的官长,使你们能通过学馆的教化,追随古代圣贤的遗迹。当天下太平的时候,则可以继承礼乐来陶冶我们百姓的性情;一旦有了变故,还可以坚持节操,做臣子的为国尽忠,当人子的为父尽孝。学了儒道,可以使人有所效法,有了精神支柱。这就是国家倡导教学之意。如果到这里来只学得一套舞文弄墨的本领以求得名利,那岂仅是你们的羞耻,而且也是治国之人的忧虑。”

至和元年夏某月甲子日作记。

作者李觏资料

李觏

李觏的诗词全集_李觏的诗集大全,李觏(1009-1059),字泰伯,号盱江先生,北宋建昌军南城(今江西抚州资溪县高阜镇)人,是中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安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 查看详情>>

李觏古诗词作品: 《灵鳗井·田苗自枯槁》 《寄怀·鸟兽死有用》 《佛迹峰·佛迹空中兹》 《留题归安尉凝碧堂》 《送沈秘校·君家龙虎弟兄贤》 《鹅·逸少曾留玩》 《甘露亭诗·乾坤父母莫匪慈》 《苦热夜·荧荧背明灯》 《清话堂诗·释子相延暂解冠》 《读长恨辞·玉辇迢迢别紫台

《袁州州学记》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