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酬傅处士次韵作品注释

朝代:清代 作者:顾炎武 出自:又酬傅处士次韵 更新时间:2017-06-23

此诗是顾炎武在康熙二年(1663年)游山西太原时酬答友人傅山所赠《晤言宁人先生还村途中叹息有诗》的和韵之作。傅诗如下:"河山文物卷胡笳,落落黄尘载五年。方外不娴新世界,眼中偏认旧年家。乍惊白羽丹阳策,徐颔雕胡玉树花。诗咏十朋江万里,阁吾伧笔似枯槎。"傅处士:傅山(1602-1683),字青主,初字青竹,号啬庐,别号公之它,山西阳曲人。为人讲义气、重节操,博通经史诸子、兼工诗文书画、金石篆刻。明亡,为道士装,穿朱衣,住土穴,隐居山中,以医为业。康熙中征举博学鸿词,不应,授中书舍人,不就,卒,以朱衣黄冠殓。有《霜红龛集》十二卷行世。次韵:依对方原诗的韵脚及其次序和作。

清切:形容声音清越激切。越石笳:晋刘琨,字越石,魏昌(今山东无极县东)人,任并州刺史。晋室南渡,长期坚守并州,与石勒、刘曜对抗。《晋书·刘琨传》:"琨在晋阳(今太原),尝为胡骑所围数重,城中窘迫无计。琨乃乘月,登楼清啸,贼闻之,皆凄然长叹。中夜奏胡笳,贼又流涕歔欷,有怀土之切。向晓复吹之,贼并弃围而去。"笳:古管乐器名,汉时流行于西域一带少数民族间,故称胡笳。这里越石笳比喻坚持不渝的斗争精神。这句意思是说傅山在危难的环境中而仍保持昂扬的民族气节。

穷愁:比喻环境窘迫险恶。阮生:指晋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为竹林七贤之一。《魏氏春秋》:"阮籍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去。"这里喻傅山我行我素、坚持气节、隐居清啸、课子力学的生活。

汉腊:《后汉书·陈宠传》:"宠曾祖父咸,成、哀间,以律令为尚书。……及莽篡位,召咸以为掌寇大夫。谢病不肯应。时三子参、丰、钦皆在位,乃悉令解官,父子相与归乡里,闭门不出入,犹用汉家祖腊。人问其故,咸曰:'我先人岂知王氏腊乎!'"腊:岁终祭神的节令。汉朝腊祭行于农历十二月。此处借以指明朝的正朔、汉民族的节令。遗臣:前朝之臣,改朝换代后不仕新朝的人。

韩仇:指张良为韩国复仇一事。《史记·留侯世家》:"秦灭韩。良年少,未宦事韩。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以上两句是以陈咸的不忘汉腊和张良义报韩仇,比喻傅山不忘明室、志在恢复。

陵阙句:用李白《忆秦娥》"西风残照,汉家陵阙"词意。

河山句:用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意。

[8]相将:相随,共同。天涯侣:指可以同生死,共患难,天涯海角均可相随的朋友。

犯斗槎:宋之问《鲁忠王挽词》:"气有冲天剑,星无犯斗槎。"《博物志》:"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飞阁于槎上,多赍粮,乘槎而去。十余日,犹观星辰,自后芒芒忽忽,亦不觉昼夜。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廓状,屋舍甚严。遥望宫中多织妇。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牵牛人乃惊问:'何由至此?'此人见说来意,并问:'此是何处?'答曰:'君还至蜀郡,访严君平则知之。'竟不上岸,因还如期。后至蜀,问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计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时也。"斗,星斗。槎:用竹木作的筏子。以上两句是说彼此即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不必再乘槎浮海远求。

愁听二句: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只听见边关要塞处处都响彻着清军的胡笳声,却不见中原地区有抵御的军队。

[11]三户:语出《史记·项羽本纪》:"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三户有两种解释:一说为三户人家。一说指楚国屈、景、昭三大贵族而言。顾炎武似乎在后一种意义上使用三户。熊绎国:指楚国。熊绎为周代楚国的始祖,芈姓,受周康王的分封,居于荆州(湖北省西部一带)。

[12]一成:古代计算土地面积的单位。方十厘。启:开拓,创建。少康:姓姒,夏朝君王相的儿子,为夏代中兴之主。相传寒促之子浇灭相,相妃缗逃归有仍,生少康。少康奔虞氏,为庖正,占有土地一成,拥有武装一旅(五百人),依靠同姓部落的帮助,消灭了寒促,恢复了夏朝的统治。以上两句运用历史典故,暗指当时明代诸王室虽然相继败亡,但遗民坚持抗清,不忘旧朝,仍然充满光复的希望。

[13]苍龙二句:这两句以苍龙、老树作比喻,表示虽然已近年暮年,但壮心未已,复明的斗争勇气依然存在。

[14]汉庭:这里以汉朝指代推翻清王朝后建立的汉民族政权。明诏:英明的诏令。

[15]五湖:指太湖及其附近相通的四湖。这里暗用范蠡复兴越国后功成身退、泛舟五湖的典故。以上两句是说,等到恢复明朝江山的大业一旦成功,我们一起到太湖乘风着木筏钓鱼去。

又酬傅处士次韵: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43524.html

顾炎武: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661.html

顾炎武是明末著名的抗清义士。抗清失败后,他拒绝入仕,遍游华北各省,考察边塞山川形势,访求各地风土民情。这首诗作于1663年(康熙二年),作者51岁,当时在太原认识了著名文人傅山,二人志同道合,相见恨晚,皆有志于为反清复明作斗争。此篇即是与傅山相互唱和之作。当时清兵已控制大部分国土,而内地却没有足够的武装反抗力量,诗人为此而愁苦,但他坚信残存的抗清力量,仍期待为民族复兴做出贡献。

全诗运用反衬手法,首联以“愁听”和“不见”,写出当时令人忧虑的形势:清朝已统一了中国,抗清的斗争在清军镇压下逐渐沉寂。接下三联,先写清朝必灭,明朝必复的坚定信念;次写自己虽老而斗志弥坚;后写反清复明斗争必胜和自己功成身退的心迹。这三联的抒写与首联形成了强烈的反衬,说明斗争的形势虽然可忧,但有信心将斗争进行到底。前后反衬,更表现了作者爱国精神的可贵和民族气节的坚定不移。

诗中多处运用典故和比喻。用“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和少康复国的典故,表示反清复明的决心和斗志,用范蠡归隐五湖的典故,表明功成身退的心迹,都很恰切,颇能表现其坚强不屈、光明磊落的气节。“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用苍龙日暮行雨,老树春深著花,比喻自己“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壮志豪情,不仅对偶工整,而且比喻生动新颖,含意遥深,风格高古,气概豪迈,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作者顾炎武资料

顾炎武

顾炎武的诗词全集_顾炎武的诗集大全,顾炎武(1613.7.15-1682.2.15),汉族,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人,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字忠清、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 查看详情>>

顾炎武古诗词作品: 《金坛县南五里顾龙山上有高皇帝御题词一阕》 《土门旅宿·岁岁征骖讵有期》 《冬至寓汾州之阳城里中尉敏滹家祭毕而饮有作》 《感事·缟素称先帝》 《关中杂诗·文史生涯拙》 《白下·白下西风落叶侵》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重谒孝陵·旧识中官及老僧》 《至西口·旧说丰州好》 《久留燕子矶院中有感而作

《又酬傅处士次韵》相关古诗翻译赏析